一些年輕人不要孩子,認為孩子是個負擔,養育成本非常大,不是普通家庭能夠負擔得起的,甚至要加上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財力,才能養育。可是,大多數人結婚還是要孩子,難道他們明明知道養育孩子的成本大,還要孩子嗎?養育孩子的成本到底有多大?

年輕人結婚之後,很自然就有了孩子,這是自然規律,不可阻擋。能養育孩子的就掙錢養育,不能養育的也要想辦法養育。養育孩子的成本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有階梯性的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掙錢多了,物價也漲了,養育孩子的成本無形中提高了。資本會灌輸給人們一定的消費理念,要人們在孩子身上花錢。於是,很多人受不了資本的蠱惑,就要在孩子身上花錢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家裡的孩子不需要花多少錢,只要給他們飯吃,就能長大,甚至有的孩子輟學,不到學校接受教育,也不在學校花錢。大多數孩子都到學校讀書,都要交學費、書費,沒見說那個孩子長不大,也沒見說哪個孩子餓死了。養育孩子的成本不大,家裡女人生了孩子,自己有奶水,不用買牛奶。倘若生了兩個孩子,老大穿的衣服給老二穿,用的玩具也是如此。不過,玩具大多是自製的,不用花錢購買。沒有輔導班上,也沒有太多額外的花銷。看病不是很貴,病毒不是很多,疑難雜症也不是很多。孩子能夠順理成章地長大,不會有太多花銷。年輕人都結婚,不像現在很多大齡青年不結婚,結婚之後不要孩子。
現在的經濟大發展了,養育孩子的成本增多了。在資本的運作下,從胎教開始,就已經有資本布局。孩子還在娘胎里,就要聽音樂,女人就要吃一些昂貴的食物,說是給孩子補營養。孩子出生之後,母親沒奶水,或者奶水不夠吃,就要給孩子買進口奶粉,花銷不少。母親要工作,父親也要工作,就要請保姆照顧孩子,又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倘若母親和父親買了樓房和汽車,背負房貸和車貸,那麼他們生了孩子就入不敷出了,只能藉助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襯著,才能熬過孩子的童年。孩子要入幼兒園,大人就要選擇好的幼兒園,倘若幼兒園有地區限制,他們就要購買幼兒園附近的房子,又要背負一筆房貸。倘若不買房子,隨便選擇一家幼兒園,就要讓孩子放學後進各種興趣班、學科輔導班,一直到高中畢業,都是這種模式。孩子的教育費用不低,要消耗一個成年人的工資,甚至還不夠。倘若家裡只有兩個成年人,共同養育一個孩子。那麼,一個成年人負擔孩子的教育費用,另一個成年人負擔房貸和車貸,就沒有閑錢了。年輕人愛旅遊,愛吃美食,愛社交,都需要錢。為了養育孩子,他們不敢旅遊,不敢吃美食,不敢隨便社交,是不是活得很憋屈?

在一線城市,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在一百萬至兩百萬之間,甚至有的超過兩百萬。在二三線城市,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在一百萬左右,有的還要多。在小城鎮,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在七八十萬,有的還要多。在農村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在四五十萬,有的還要多。養育孩子的成本分層次,並非都按照一個標準來。城市文明越發達,城市的消費層級越高,養育孩子的服務越發達,養育孩子的成本也就越高。一線城市物價貴,養育孩子的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樓房的價格,讓很多年輕人不堪重負,還要養育孩子,簡直就要雙方老人齊上陣,讓老人出錢養孩子,讓老人充當保姆,可以節省請保姆的費用。讓老人接送孩子上下學,可以節省年輕人的勞動力。不然,僅憑小兩口養育孩子,基本上度日艱難,生活一落千丈。
老人們紛紛摩拳擦掌,不但在孩子小的時候照顧孩子,而且在孩子結婚之後,繼續照顧孩子。不像外國的父母,在孩子年滿十八周歲之後,就要讓他們獨立,不再干涉他們的生活。可是,外國的物價並不是很高,工資不是很低,福利待遇不是很差,政府不會拿著關係國計民生的項目賺錢。在國內,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似乎年輕人成了資本家眼裡的羊,要被一層一層地「薅羊毛」。孩子從胎教開始,市場上就已經有相關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就更別提長大成人的過程中要消耗多少錢了。年輕人似乎早就看透了這種現象,知道養孩子成本大,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年輕人,認為養孩子成本非常大,倘若不是父母催促,絕對不會要孩子。現在的避孕技術和藥物比較發達,只要年輕人不想要孩子,就可以採用避孕措施。
有年輕人認為,不要孩子很瀟洒,自己掙錢自己花,等到年老的時候,可以進養老院,沒必要非得「養兒防老」。他們的思想過於先進,卻不知道養老院並不發達,即便有設施到位、服務齊全的養老院,住進去花費也不少。等到不要孩子的年輕人悔悟,已經生不出孩子了。人們的觀念完全變了,並不會把精力和財力用在養育孩子上,而是要自己活自己的,不會甘於為孩子奉獻。他們的父母一輩有甘於為孩子奉獻的精神,就要照看孫子輩的孩子。有些年輕人不結婚,奉行獨身主義,當然不要孩子;有些年輕人結婚又離婚,沒有孩子,也不想要孩子;有的年輕人隨便找個人結婚,要了孩子就離婚,只是性格不合;有些年輕人想要孩子而不得,不孕不育……

有人說,年輕人生不出孩子是因為吃的糧食、喝的水不幹凈。果真如此,資本布局就太大了。不過,不孕不育的增多,並非人們工作和生活節奏快造成身體和精神緊張的緣故,和吃的、喝的有一定的關係。但生不出孩子和不要孩子是兩回事,不要孩子的年輕人增多並不是好事,養育孩子的成本不斷攀升,也不是好事。需要限制資本在養育孩子領域的擴張,降低養育孩子的成本,同時提高年輕人的工資,讓他們有足夠養育孩子的錢,才能切實提高生育率,讓資本獲得更多廉價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