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戰前,漢武帝為何把衛青閑置了幾年

自元朔六年衛青漠南之戰後,到元狩四年漠北之戰期間,他整整被漢武帝閑置了四年。這四年之中,漢武帝發動了兩次河西之戰,諸將四處出兵,唯獨不見這位大將軍的身影。

衛青在漠南之戰中,雖然前鋒趙信投降匈奴,但也斬殺了一萬多敵軍,還都是大單于的精銳親軍。即便不能和前期的赫赫戰功相比,最起碼也是功過各半。所以,可以排除他是因過失而被雪藏。

那麼這幾年都發生了什麼?

元狩元年,漠南之戰的第二年,衛皇后生的皇長子劉據,也就是衛青除霍去病以外的另一個外甥,被立為皇太子。

此時的衛青是朝中最有權勢的外戚。

在此之前,漢武帝祖母的娘家竇氏隨著竇嬰的滿門抄斬,已經消亡。漢武帝母親的娘家田氏也隨著田蚡的去世沒落了。那麼論資排輩就排到了漢武帝妻子衛皇后的娘家衛氏。

竇嬰雖然功勞不小,但官位高的時候不多;田蚡則沒什麼功勞,完全靠著外戚的身份。衛青則不同了,開漢幾十年,論功勞,僅次於開國的韓信,正值英年的他已任大將軍,再加上皇后弟弟的身份,就成為了最有實力的外戚。

此時,衛青的外甥被立為了太子。那麼這位太子就有了堅實的倚仗。漢武帝前半生都在和各種勢力做鬥爭,起初被祖母竇太后控制著,好不容易祖母去世後,自己緩了口氣 母親王太后和姑母館陶公主又試圖繼續控制他。然後他在後宮應付完母親和姑母,還要在朝里應付竇嬰和田蚡。

終於鬥倒了所有的實力派,他才發現,自己親手扶持起來的衛青卻成了自己最大的對手。如今太子尚未成年,那麼幾年之後,長大了的太子和他當大將軍的舅舅聯合在一起,自己還能左右的了形勢嗎?

這時候又有一件事刺激到了他敏感的神經。

淮南王謀反,事情敗露,調查之後,起底了他起異心謀劃叛亂的過程。淮南王策劃舉兵時,第一顧忌的是大將軍衛青,他詳細了解了衛青本人的行事作風和作戰風格對於衛青,淮南王相當忌憚。所以,淮南王派人潛入了衛府,準備舉事後,第一時間暗殺衛青。

自己的大將能威懾起異心的臣子,這本是好事。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解讀為,衛青這個外戚已經成了朝廷砥柱,他劉徹離了衛青是不是就不行了?

這時候,那個年方二十的青年進入漢武帝的視線,雖然他年紀尚小,雖然他是衛青的親外甥,但到底隔了一層,可以起到分化衛青權勢的作用。朝廷不能只有一個衛青,必須弱化衛青的影響力。

縱容到了元狩四年的時候,漢武帝面臨與匈奴的命運之戰,這時候他不得不起用這位頭號戰將,但側重點卻放在霍去病方面。但歷史卻選擇了衛青,縱然他兵力不如霍去病精銳,縱然他沒有集結全部兵力參戰,縱然對方以逸待勞,然而他還是憑藉自己非凡的才華取得了勝利。

但是面對如此顯赫的戰功,漢武帝對他和他的手下沒有一點加封賞賜,可見對衛青的壓制已經到了明面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