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前慘狀:為生計奔波,省錢坐免費飛機,失事後手腳被燒焦

人們談論起徐志摩,總不會留下好印象,首先想到的總是徐志摩對前妻張幼儀的種種過分行為,總是徐志摩逼迫張幼儀簽下離婚協議書的一幕一幕。

徐志摩,一個滿腹才華的詩人,一個追求浪漫的男人,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張幼儀以後,一直對她冷眼相對,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會得到幸福的。

這個時候,他奇蹟般地認識了林長民,林徽因父女。林長民在北洋政府中任過職,但是因為政治形勢波詭雲譎,所以他和梁啟超下野,帶著愛女林徽因去英國講學。

這個時候的林徽因正好十七歲的年紀,長相漂亮,徐志摩的到來,使得這個小姑娘突然有了心動的感覺。

起初,徐志摩來拜訪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但是一來二去和林徽因也熟絡了起來,看到林徽因梳著兩個麻花辮,長相甜美,徐志摩的來訪也逐漸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林徽因了。

他和林徽因,月下散步,舞會上熟絡的舞步,文學上相同的愛好使得兩人的心逐漸貼近,這就是愛情的樣子。

可是徐志摩這個時候有妻有子,這也為二人的愛情打上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閥門。

徐志摩和林長民也更有共同語言,甚至玩起了角色扮演,徐志摩扮演有夫之妻,林長民則扮演有婦之夫。面對這樣的父親,絲毫沒有封建父母的樣子,反而風趣幽默,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感情他也沒有太橫加干涉,而是順其自然。

正在這個時候,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來了英國,但是,夫妻雖然是相敬如賓,但是沒有愛情的婚姻終究是不能長久的,他不能忍受家庭給他的這個婚姻,他要奮起反抗,張幼儀也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去了德國留學。

而林徽因也必須要作出選擇,因為父親不喜歡母親的緣故,讓她很早知道,母親的悲劇不能再次重演,她知道,徐志摩是有妻子的人,而自己不可能和一個有婦之夫在一起,如果在一起,除非徐志摩離婚,但是這無疑會給另一個女人帶來悲劇,她絕對不會做第三者,母親的悲劇也不可能出現在另一個女人身上,所以她選擇退出。

但是,林徽因的退出,也並沒有阻止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他給張幼儀的信中說:

真生命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戀愛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1922年3月,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了。

在離婚的時候,徐志摩寫給張幼儀《笑解煩惱結》

"這煩惱結,是誰家扭得水尖兒難透?

這千縷萬縷煩惱結是誰家忍心機織?

這結里多少淚痕血跡,應化沉碧!

忠孝節義——咳,忠孝節義謝你維繫

四千年史鏤[縷]不絕,

卻不過把人道靈魂磨成粉屑,

黃海不潮,崑崙嘆息,

四萬萬生靈,心死神滅,中原鬼泣!

咳,忠孝節義!

東方曉,到底明復出,

如今這盤糊塗帳,

如何清結?

莫焦急,萬事在人為,只消耐心

共解煩惱結。

雖嚴密,是結,總有絲縷可覓,

莫怨手指兒酸,眼珠兒倦,

可不是抬頭已見,快努力!

如何!畢竟解散,煩惱難結,煩惱苦結。

來,如今放開容顏喜笑,握手相勞;

此去清風白日,自由道風景好。

聽身後一片聲歡,爭道解散了結兒

消除了煩惱!

離婚了,徐志摩的煩惱暫時沒有了。但是在那個年代,徐志摩離婚的行為確實掀起了一陣波瀾。

離婚以後的徐志摩,生活似乎比以前更加充實了很多,崇拜英雄,結交名士,此時自己的作品也多了起來。

林徽因隨父親回國,徐志摩思緒也開始混亂,自己移情於大自然,也開始了自己回鄉之路,坐上了日本三島灣遠洋客貨輪,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回家之後,徐志摩也是林徽因家的常客,林徽因也會熱情招待,但是每每提到感情的話題時,林徽因總是閉口不談,她知道,她和徐志摩之間只能當紅顏知己,不可能在一起的。林徽因也終於和徐志摩攤牌,他們之間只有純潔的友誼,並不摻雜任何其他感情。林徽因最終選擇了梁思成,並和他幸福度過了一生。

這對於徐志摩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自己第一次如此上心追求的愛情,卻以失敗而告終,自己愛的女孩子,竟然成為了梁啟超的兒媳婦。徐志摩的眼前似乎是無邊的黑夜,找不到前行的方向,自己還會遇到此生摯愛嗎?徐志摩迷茫了。

慢慢地,徐志摩對這段愛而不得的愛情,也釋然了,他和林徽因夫妻也成為了好友。

當陸小曼走進他的生活的時候,徐志摩的心中又亮起一陣明燈,上天還是眷顧自己的。

陸小曼在徐志摩眼中是理想的化身。

陸小曼,那個時候有名的交際花,和唐瑛並稱為"南唐北陸",僅僅20幾歲,就被郁達夫稱為"20世紀20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普羅米修斯",但是1922年,陸小曼到了適婚的年紀,就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王庚。

雖然那個時候,提親的人踏破了門檻,但是陸小曼的父母仍舊看不上,而王庚出生在書香門第,出國留學回來便有很高的地位。和陸小曼也算是郎才女貌,門當戶對。

婚後,王庚便升職了。

對於陸小曼來說,同樣受過西方的先進思想,夫妻二人肯定有說不盡的情話,道不完的語言,但他們卻是兩個世界的人。

直到徐志摩的出現。

徐志摩,陳賡同時梁啟超的學生,王庚調任之後,王庚便囑託徐志摩照顧好陸小曼。陸小曼在徐志摩眼中更是理想的化身。他只想要一段完美的愛情,在愛情面前,什麼道德,什麼常理,在徐志摩看來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而陸小曼和王庚的夫妻生活,也不似想像中的郎才女貌,他們之間更多的是冷漠,沒有共同話題。

但是和徐志摩卻相反,二人都是追求浪漫的人,所以二人有二人有共同語言,所以感情也迅速升溫。

徐志摩顧不得什麼朋友妻不可欺,陸小曼也顧不得什麼三綱五常。

社會的輿論,父母的反對,朋友的白眼也成為二人愛情路上的絆腳石。

"小曼,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還會有猛獸,還會有陷阱,把我們的理想潑下去,把我們的勇氣填進去,填平了陷阱,我們向猛獸搏鬥去"

徐志摩的話,彷彿給了陸小曼繼續戰鬥下去的動力。

這封建的婚姻制度,到底阻擋了多少有情人終成眷屬,到底是聽父母之命?還是追求愛情?這是個問題。

徐志摩的父親反對兒子找有夫之婦,陸小曼的父母反對女兒出軌,二人的感情何去何從?當然是大膽追逐。

每每遇到阻礙和挫折的時候,總能想到郁達夫的話:"你愛嗎?如果真的愛,那就轟轟烈烈地愛下去,千萬不要壓制自己的感情。"

二人也最終突破了重重阻礙,在一起。

但是婚後的生活,真的像徐志摩和陸小曼想像的那樣浪漫而美好嗎?

浪漫的愛情的前提是物質生活的豐腴,但是婚後柴米油鹽的生活是少不了的,徐志摩陸小曼和家裡的決裂,他們也只能靠自己生活,浪漫一旦和愛情沾邊,那便充滿了矛盾,徐志摩只能為了生活拼搏,而陸小曼卻還是出入歌舞廳,當她的交際花,並因為哮喘病的原因認識了翁瑞午,而染上了鴉片。

陸小曼也沉迷於上海的交際場,而不去北京,徐志摩只能兩地奔波,而陸小曼卻眾人包圍著,跳舞,打牌,出席舞會,吸食鴉片,即使徐志摩有一筆豐厚的收入,但是仍舊不能滿足陸小曼的開支。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清波里徘徊。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裡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此刻的徐志摩,面對妻子,他的生活中從理想追求到暗淡無光,他從來沒想到,原本以為浪漫的愛情,卻變成了這幅模樣。

1931年深秋,林徽因從香山養病回到北平,徐志摩去探望她,提起陸小曼,也為徐志摩兩地奔波而感到惋惜。徐志摩向林徽因坦誠,自己雖然有可觀的收入,但是依舊被錢壓迫的不成樣子。

徐志摩在北大教書,每月能有500元的收入,但是光陸小曼一人,500元竟也不夠,上海興業銀行寄來賬單,竟然虧空來500元,自己北京上海奔波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他也經常去尋一些不花錢的飛機票。

這時蔣百里要在上海出售一座房子,徐志摩想當中介,這樣,自己又可以得到一筆收入,所以他要找不花錢的飛機去上海,然後接著趕回北平。

這次,似乎所有人都有預感,徐志摩每次乘坐免費的飛機,總會有安全隱患,但是徐志摩總會不置可否,甚至打趣陸小曼說"萬一我乘飛機真的摔死來,那你就做merry widow(風流寡婦)"。

徐志摩一心想著林徽因的報告會,加上又有免費的飛機,,準備坐張學良的飛機去北平,但是張學良的飛機有事不能飛,所以第二天他才去南京,19日上午八點,徐志摩拿著免費的飛機券坐上了濟南號飛機飛往北平,本來天氣極好,但是徐志摩突然頭痛欲裂,本來寫信給陸小曼不再起飛,但是他又進入飛機,濟南號上只有兩個駕駛員和徐志摩,飛過泰山,臨近濟南的時候,突然大霧瀰漫,進退兩難,飛機撞在了黨家莊上空的山上,總公司得知後去調查:

"徐一耳無棉塞,坐第三排;正機師坐第二排,側首向後如與徐談話者;副機師只余半個頭,正機師係為機上轉手等戳入腹中;徐頭破一穴,肋斷一骨,腳燒糊。"

當林徽因知道徐志摩出事的消息後,雙腿一下子就發軟,梁思成害怕妻子過度傷心,便代替林徽因去了事發地點。

噩耗傳到張幼儀耳邊,張幼儀簡直不敢相信,對兒子說:"你爸爸上天了,快隨你舅舅去接靈吧"。

陸小曼知道後,瞬間目瞪口呆,她的天塌了,以後該怎麼辦?

丈夫死後,陸小曼才知道此前的不珍惜。

"今後我決心做人,做一個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種人。從此我再也不問世間有戀情,人們有歡愉,讓我的靈魂來追隨你的靈魂"

此後,陸小曼專心在家整理徐志摩的文稿,編輯了《徐志摩全集》。

人往往在的時候不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徐志摩生前為了賺錢養家而奔波,死後陸小曼為徐志摩而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