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昌幸:亂世里的「表裡比興」者,兩個兒子兩手安排保住家族

隨著16年大河劇《真田丸》的播出,真田家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

真田昌幸曾有「表裡比興」之稱,所謂的「比興」用現代日語應該寫作「卑怯」(發音相同),這個詞在現代日語里有「膽小」之意,但在戰國時代一般用來形容武將智謀過人。

天文二十二年八月,真田家家主真田幸隆在加入武田家之後將七歲的三子(真田昌幸)送入武田信玄側近擔任「奧近習眾」。

由於武勇過人,真田昌幸被武田信玄母親大井夫人一族的武藤家看重,過繼成為養子,從而成為了「武藤喜兵衛」,他跟隨武田信玄南征北戰,與父親真田幸隆,兄長真田信綱,真田昌輝一起名列「武田二十四」將。

隨著父親在天正二年去世(1574),兩位兄長則是在長筱之戰中陣亡,武藤喜兵衛不得不回歸真田家繼承家督之位。

為監視上杉,北條兩家勢力,真田昌幸以岩櫃城為中心展開活動,在武田勝賴與上杉景勝達成同盟之後,他便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北條家方向,一舉攻克了北條家的沼田城,這樣一來,便與自己的主城連成了一片,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要塞。

天正十年,武田勝賴自殺,真田昌幸隨即投靠了織田信長,但沒過多久織田信長就在本能寺之變之中去世,為了自保,真田昌幸只能先後投靠北條氏政和德川家康。

在德川家康與北條氏政結盟之後,沼田城在德川家康的要求下被歸還給了北條家,而德川家另外出資在信濃國修築了上田城。

德川家在小牧,長久手合戰之後,要求真田家讓出上田城,真田昌幸自然不願放棄,於是投靠了上杉景勝,德川家康於是派出了大久保忠世率領七千人進攻上田城。

真田昌幸充分展示了自己出色的指揮能力,在內外夾擊之下,德川軍全面潰退,大久保忠世的三個兒子全部戰死,德川軍損失一千三百餘人,而真田軍僅損失四十人。

真田昌幸在北信濃與西上野站穩腳跟後很快投靠了豐臣秀吉,在豐臣秀吉的調解下,真田,德川兩家和解,議和之後,真田昌幸的長子真田信幸以長子身份進入德川家駿府城為人質,日後的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在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的矛盾激化,慶長五年,趁著德川家康出兵征討東北的上杉景勝,石田三成集結五奉行與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聯合簽署了斥責德川家康的檄文。

這封「家康彈劾狀」也由石田三成派人千里迢迢送到了真田昌幸手中,此時,真田父子三人(真田昌幸,真田信幸,真田信繁)的軍隊正在下野國犬伏,密信的到來使得真田父子三人立刻決定要進行一次會談。

但歷史上對於這一次「犬伏之別」並沒有太多的記載,不過有一個細節可以說明這次會談的重要性,真田家家臣河原綱家在會談的時候從旁偷看,真田昌幸看到之後大為震怒,撿起木屐就扔了過去,砸斷了河原綱家的牙齒。

在會談結束之後,真田昌幸與真田信繁離開軍營前往上田城,而真田信幸則是前往德川軍營地會合。

由此可以看見真田昌幸的老辣手段,雖然自己和次子選擇對抗德川家康,可是長子卻為德川家康效力 ,無論怎樣,真田家的家名都能得以保存下去。

德川軍在德川秀忠的率領下對上田展開進攻,但即便手中軍隊遠遠多過真田軍,德川秀忠依然無法取勝,但隨著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的勝利,真田家的努力化為泡影。

戰後,真田昌幸和信繁父子被判流放高野山,而真田信幸卻被德川家康加封成了擁有九萬五千石領地的大名。

真田昌幸這位戰國亂世之中的「表裡比興」者雖然左右逢源不斷更換主家,可是最後還是保住了家族基業,至少真田家作為德川幕府下的大名得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