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西周早期
出土地點:寶雞市賈村塬
收藏單位: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何尊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院之寶,通高39厘米,口徑28.6厘米,重14.6公斤。尊是古代的盛酒器,「何」是器物的主人。
何尊形似一個喇叭狀的花瓶。通體四道扉棱,極富立體感。上部以芭蕉葉和蛇紋點綴,腹部是高浮雕的饕餮紋,下部為淺浮雕的獸面紋。通體以雲雷紋填底,採用高浮雕、淺浮雕相結合的手法,疏密有致,凝重而富有變化,是一件尊貴威嚴的祭祀禮器。
1963年何尊出土於寶雞市賈村塬。1965年9月,被寶雞市博物館徵集入館。 1975年,國家文物局在北京故宮舉辦「全國新出土文物彙報展」,何尊被調往北京,在清理蝕銹時,在何尊的內底部發現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銘文,由此何尊身價倍增。
何尊銘文記載了文王受命,武王滅商,成王完成武王遺願營建成周洛邑的重大歷史事件。銘文與《尚書》的《洛誥》、《召誥》等歷史文獻完全吻合,證實了歷史文獻的真實性,對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證史、補史的作用。
更令人激動的是,何尊銘文中還首次發現了「」一詞,銘文記載到:「余其宅茲中國,自之乂民」,這是目前發現「中國」作為片語出現最早的地方,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中國」在何尊銘文中是方位詞,意為中心、中央,最初只是一個方位上的概念,意為控制了中心就是控制了整個天下。
80年代,何尊曾以千萬美金的保價,多次赴美國、日本等國展覽。2002年1月,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共計64件文物,何尊名列其中。1982年,何尊登上中國文物特種郵票,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片,聞名海內外,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的青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