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 | 金牌講解員憶華漕烽火崢嶸,看童聲如何續寫抗戰精神

「首先,請大家閉上眼睛三秒鐘——想像一下,在1937年的華漕,炮火連天。一群穿著粗布衣裳的年輕人正趴在蘇州河畔的蘆葦叢中,懷裡揣著半塊發硬的饅頭,手上握著的土槍已經燙得握不住…… 」

在「黨建引領強勢能 融合聚力促發展」——閔行區華漕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座談會上,吳培麗帶領觀眾 「穿越」 到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

這裡是全民族抗戰初期,上海黨組織直接領導的第一支人民武裝隊伍——蘇浙別動隊第一支隊第三大隊二、三中隊駐營地、犧牲地。如今,華漕抗戰史跡陳列館就矗立在這片浸染著英雄熱血的土地之上。

歷史迴響 記憶荏苒

華漕抗日戰爭紀念館原址圖

七年前,吳培麗第一次走進這裡的前身——華漕抗日戰爭紀念館,成為一名講解員。在2000多個日子裡,她接待了700多批次觀眾,有蹣跚學步的幼兒園孩童,也有親歷淞滬會戰的耄耋老人。

為迎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華漕鎮黨委、政府與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會、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合作,於去年對老館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新館的面積擴大了三倍,將華漕抗戰史融入整個上海乃至全國的抗戰大背景,全面立體地回顧和致敬這段紅色記憶。當吳培麗再次踏入新館,感到心潮澎拜,深感使命在肩。


精神傳承 紅色基因

當吳培麗思考如何為華漕紅色文化貢獻更多力量時,一份沉甸甸的榮譽和責任降臨在她身上。今年,華漕抗戰史跡陳列館發布了一系列「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華漕鎮以她的名字,成立了紅色文化講解團隊伍「培麗宣講團」。由她帶領志願者隊伍,共同講述華漕的紅色故事。這讓她倍感榮光,又深感責任重大。


這份責任,源自一份深情的囑託。吳培麗想起2010年在華漕抗戰遺址調查時,親歷者張杏興等老人眼含熱淚地說道:「要記下來,這些人都是無名烈士,等我們死了,後世就沒有人知道他們了。」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她。


吳培麗深刻意識到,紅色文化要保持生命力,就要把紅色故事講好,講進大家心裡,同時要把這份信仰和責任,一代一代傳承、發揚下去。

「培麗宣講團」現在已形成了一支近40人的青少年宣講員隊伍,已經開展了一個多月的培訓。這些小志願者們,將在暑假以沉浸式講述的方式,開展以華漕抗戰故事為核心的「紅色研學」項目。


不忘來路 奮進征程

吳培麗說:「講解員的使命是用真情將冰冷的歷史轉化為心靈的觸動。讓每一次深情的講述,都成為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每一次沉浸的研學,都播下一顆信仰的種子。」


華漕抗戰史跡陳列館

地址:閔行區華漕鎮北街17號

華漕抗戰史跡陳列館

上海市閔行區華漕鎮北街17號

參觀時間:周二至周六,9:00-11:00,13:30-16:30

預約電話:54152651



資料來源:閔行區退役軍人事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