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國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獨特,傳統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還藏著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陋習。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個特別奇葩的——「夜爬」。這玩意兒在日本社會裡流傳了好幾百年,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徹底廢除。背後原因?說白了,就是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這篇文章,咱們就來扒一扒「夜爬」的來龍去脈,看看它怎麼來的,怎麼發展的,又怎麼影響到日本社會,最後又是怎麼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
先說說「夜爬」是什麼意思。簡單點講,就是男人晚上偷偷摸摸跑去女人家裡,跟她發生關係。這不是啥現代地下戀情,而是古代日本農村裡一個公開的習俗。聽起來挺離譜吧?但在當時,這事兒還真不稀奇。
「夜爬」這詞兒,字面意思就是「夜裡爬進去」。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天黑以後,年輕小夥子會挑個目標——通常是單身女子的家,然後偷偷溜進去。如果女方願意,兩人就共度一夜;如果不願意,小夥子就得灰溜溜走人。聽起來有點像自由戀愛,但實際上,這裡面規矩多著呢。比如,有些村子會專門定日子,讓年輕男女借著「夜爬」認識對方,算是社區活動的一部分。
這習俗在日本農村特別常見,尤其是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山村裡。為什麼會有這種事兒呢?核心原因就是人口問題。日本歷史上戰亂多,瘟疫也不少,人口老是跟不上。為了保證村子裡有足夠的人幹活、生娃,「夜爬」就成了一個「實用」的辦法。
「夜爬」這事兒,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的飛鳥時代,也就是公元6世紀末到7世紀初。那時候,日本社會還在從部落制往階級制轉,規矩沒那麼嚴,男女關係也比較隨便。男人晚上跑去女人家探訪,雙方看對眼了就睡一塊兒,第二天各回各家。當時沒啥正式婚姻的概念,這種行為挺自然的。
到了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和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日本社會開始穩定,朝廷管得多了,婚姻制度也慢慢成型。但在偏遠的農村,「夜爬」沒被淘汰,反而保留了下來。因為這些地方人口少,勞動力缺口大,村民得想辦法多生孩子。加上交通差,找對象不容易,「夜爬」就成了個方便的途徑。
真正讓「夜爬」變成「半官方」習俗的,是鎌倉幕府時期(1185年-1333年)。那時候,日本戰亂不斷,特別是武士之間打來打去,人口損失慘重。幕府一看,這不行啊,得趕緊補充人手。於是,他們對「夜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些地方還鼓勵這種行為。規矩也變了:男人可以隨便進女人的房間,只要女方不反對,孩子生下來歸女方家養,男方不用負責。這種模式,既能多生孩子,又不破壞家庭結構,挺「高效」的。
再往後,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日本社會穩定了,「夜爬」還是沒斷。尤其在一些窮鄉僻壤,這習俗甚至跟當地節日掛鉤。比如,有些村子會在豐收節之後搞「夜爬」,讓年輕人趁機配對,生娃的概率高一點。可以說,這時候的「夜爬」已經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而是社區為了生存刻意保留的傳統。
「夜爬」最猖獗的時候,還是日本戰亂最頻繁的時期。比如戰國時代(1467年-1615年),各地大名打得不可開交,人口銳減。有的地方甚至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勞動力嚴重不足。為了恢復元氣,「夜爬」被當成了一個「應急措施」。再比如二戰期間,日本兵被征去前線,國內人口又一次K戰後,政府幹脆直接把「夜爬」當成政策來推。194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上台後,為了填補戰爭死傷的空缺,農村的「夜爬」被地方官員默許,甚至還有獎勵措施,比如給多生孩子的家庭減稅。
這時候,「夜爬」已經不是單純的習俗,而是國家意志的一部分。政府覺得,人口多才能打勝仗,所以不管用啥手段,只要能多生孩子就行。農村的年輕男人被鼓勵去「夜爬」,女人這邊壓力也大,不配合可能會被村裡人看不起,甚至挨罰。
但說實話,這種做法效果有限。戰國時代還好,信息不流通,大家沒啥選擇。可到了近代,社會觀念變了,人們開始覺得「夜爬」不道德,尤其是在城市裡,這事兒早就被看成野蠻落後的象徵。
「夜爬」聽著挺實用,但實際影響咋樣呢?咱得客觀看。
不可否認,「夜爬」在某些時期確實幫了忙。比如戰國時代,人口掉得太厲害,村子都快沒人幹活了。通過「夜爬」,生育率多少有點回升,社區不至於垮掉。江戶時代,有些偏遠地區靠這個保持了人口穩定,避免了徹底荒廢。
還有一點,這習俗多少促進了村裡人的交流。本來交通不便,大家都窩在自己家,「夜爬」給了年輕人認識的機會,算是變相的「聯誼」。
但好處也就這麼點,壞處可不少。首先是倫理問題。男女關係亂成一團,孩子爹是誰經常搞不清。有的家庭因為血緣糾紛打得不可開交,村裡風氣也越來越差。
更嚴重的是對女性的傷害。「夜爬」聽著是「自願」,但實際上,女人選擇不多。家裡窮的、社會地位低的,根本沒法拒絕。有的甚至被逼著接受,成了生育機器。加上當時衛生條件差,性病傳播快,村裡不少人都因此得了病,健康問題一大堆。
還有社會矛盾。男人隨便進別人家,女方不願意就可能起衝突。有的男人仗著習俗胡來,女方反抗不了,只能忍氣吞聲。時間長了,這種不平等讓很多人積怨已深。
「夜爬」能撐到20世紀,真挺讓人意外的。不過,它最終還是被時代淘汰了。
明治維新(1868年)是個轉折點。日本政府要學西方,搞現代化,覺得「夜爬」這種東西太丟人。於是,他們開始修法改俗,提倡一夫一妻制,農村的傳統習俗被貼上「落後」的標籤。但農村管不到位,「夜爬」還是偷偷摸摸存在。
真正讓「夜爬」徹底完蛋的,是1938年的津山事件。岡山縣一個叫都井睦雄的男人,因為「夜爬」被拒,心生怨恨,拿槍刀殺了30個村民。這事兒震驚全國,大家一看,「夜爬」原來這麼危險,輿論炸了鍋。報紙上全是批評,民眾要求政府管管。
1939年,日本政府終於下狠手,把「夜爬」定為非法,跟入室強姦同罪。從此,這習俗算是正式退出歷史舞台。戰後,日本經濟恢復,社會觀念也變了,大家都覺得這種事兒太荒唐,沒人再提。
「夜爬」這事兒,現在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在當時,它確實是日本社會為了生存想出的辦法。不可否認,它在特定時期起了點作用,但代價也太大了——倫理混亂、疾病傳播、女性受壓迫,這些問題比人口危機還嚴重。
這習俗的興衰,其實反映了日本社會怎麼一步步從封建走向現代。從飛鳥時代的自由,到戰亂時的無奈,再到明治後的淘汰,每一步都跟人口政策、社會結構掛鉤。它還提醒咱們,文化傳統不一定是好的,有些東西早就該扔進垃圾堆。
今天,日本人口又開始下滑,有人開玩笑說要不要把「夜爬」弄回來。但這也就是玩笑話——現代社會講究-尊重個人選擇和性別平等是大趨勢,誰也不想回到過去那種不擇手段的日子。歷史是面鏡子,照出過去有多荒唐,也讓咱們更珍惜現在。
參考資料
張蔚著. 《犯罪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