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由於3個村鎮距離相近、公路相連、電話相通,日軍侵佔後派兵駐守,形成了嚴密控制徐溝、榆次、太谷三角地帶的「格子網」。地處平川中心、背靠徐溝縣城的集義村,更被敵人視作要地,常駐有七八十名敵偽人員,區公所、「宣撫班」、新民會、合作社等敵偽機構也駐紮於此。日軍強佔了集義村東的一個大院,修築碉堡工事,妄圖長期盤踞。

  這一據點曾被拔除過,可敵人很快又重新佔據,增修工事繼續駐紮。為守護太行呂梁地下交通線的安全,活躍在敵占區的太行二分區同蒲支隊,決定拔掉這顆「眼中釘」。

  首戰波折

  1943年初夏的一天夜裡,同蒲支隊40餘人在政委周其德的帶領下,從小王村摸進集義村。通過前期偵察,他們得知敵駐大院的對門是老鄉劉玉娃家,若能在玉娃家中隱蔽,待次日拂曉出擊,定能將敵人全部殲滅。

  然而,當隊伍準備翻牆而入時,劉玉娃家的大狗突然「汪汪」狂吠,引得左鄰右舍的狗都跟著叫了起來。敵哨兵聞聲開槍報警,其他日偽軍迅速進入陣地,頓時槍聲大作,同蒲支隊原定的奇襲計劃落空。

  吃一塹,長一智。在撤退路上,隊員們一起複盤,總結教訓:要想偷襲成功,必須先解決狗的問題,得想個不聲不響消滅狗的辦法。七八天後,同蒲支隊暗中部署,安排人手將村裡數戶人家的看門狗用藥毒殺,同時讓村裡的聯絡人員四處謊稱村裡暴發「狗瘟」,還會危及人命。駐守此地的敵人信以為真,生怕「狗瘟」蔓延波及自身安危,於是下達命令要求全村滅狗。短短几天,村裡的狗所剩無幾,為同蒲支隊再次行動掃除障礙。

  暗夜潛伏

  一切準備就緒,周其德決定再次攻打集義村據點。

  夏夜,寂靜無聲,星光灑在大地上。同蒲支隊踏過麥地,從小王村邊穿過,順利進入集義村,來到劉玉娃家院內。

  劉玉娃一家見到個個佩帶短槍、氣宇軒昂的隊員們又驚又怕。周其德趕忙安撫:「別怕,我們是八路軍,從不傷害、欺壓百姓,在你家待一會兒就走。」隨後,他們請劉玉娃一家人住進西房,騰出東房兩間大屋供隊員休息,並在房頂上安排了兩名潛伏哨。

  安頓好後,周其德與劉玉娃攀談,得知前一天駐在此處的10多個鬼子全部回城了,眼下只剩偽軍和漢奸。一些隊員聽聞有些失望,經分析,大家一致認為,即便打不到日本鬼子,消滅幾個偽軍和漢奸也不枉來一趟。

  等待出擊的夜晚格外漫長,敵哨兵的腳步聲和呼喊聲,時刻提醒著身處虎穴的隊員們保持警惕,不能發出一絲聲響。越是如此,隊員們越覺得難受,有人喉嚨發癢,愛抽煙的王玉珍只能用被子蒙住頭清清嗓子。尿急彷彿會傳染,一個人想上廁所,其他人也想去。為了不驚動敵人,大家只好在屋裡放置了馬桶。

  突然,「砰」的一聲槍響,劃破了寂靜的夜空。發生了什麼?隊員們側耳靜聽,除了村裡殘存的狗叫了幾聲,再無其他動靜。房上的哨兵扔下兩顆小石子示意沒有問題。周其德還是不放心,輕輕爬上房頂查看,確認是敵哨兵為壯膽而開槍,這才安下心來。

  熬過漫長的夜,拂曉來臨。周其德壓低聲音,用簡短有力的話語動員全體隊員,並將一顆小土塊拋上房頂,撤回哨兵。隨後,隊伍按各組順序沿牆根隱蔽在臨街大門洞後。

  破曉決勝

  天空在雞鳴聲中漸漸泛起魚肚白,周其德和王玉珍透過門縫緊盯著敵據點。

  隨著敵哨聲響起,碉堡內的敵人陸續起床。哨兵打開據點門,搬開鐵絲網。院里的偽軍三三兩兩走動,有的打哈欠,有的伸懶腰,毫無防備地等待出早操。隊員們見狀,輕輕拉開槍栓,蓄勢待發。

  幾分鐘後,敵人開始集合。偽軍排長一聲令下,敵人徒手走出大門,朝村東頭跑去。

  攻擊的時刻到了。周其德下令打開劉玉娃家的院門,王玉珍帶領第一組隊員如猛虎般衝進敵據點院內,迅速搶佔大碉堡。其他各組也按計劃沖入,收繳武器彈藥,抓捕留守偽軍。偽軍哨兵嚇得呆若木雞,紛紛繳械求饒。當出操的偽軍返回時,發現據點異常,試圖反撲,周其德用駁殼槍連射兩下,嚇得他們抱頭逃竄。

  這場出奇制勝的戰鬥很快結束,同蒲支隊打死打傷敵人10餘名,俘虜10餘名,繳獲51支槍支、一部電話機以及一批子彈、手榴彈,無一人傷亡。

  徐溝縣城的敵人得知據點被端,慌忙派大隊人馬趕來救援。此時,同蒲支隊早已背著繳獲的武器,在晨霧的掩護下,穿過田間壟道,消失在麥海之中。

  戰鬥勝利結束,同蒲支隊第一時間對被毒死狗的老鄉進行了賠償。當鄉親們了解到背後的隱情後,懷著對子弟兵的信任與支持,將賠償悉數退回,生動地演繹了濃厚的軍民情誼。

  記者 史鵬程 見習記者 孫佳敏 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