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上,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一番言論引發熱議,他認為中國應與日本、韓國合作以對抗美國壓力。這一觀點將當下複雜的國際關係,尤其是中美日三國關係再次推到公眾視野前。
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後,揮舞著「關稅大棒」,四處出擊。他不僅延續上一屆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更是在範圍、力度和針對性上走向全面升級。美國對多國加征關稅,全球170多個國家眼巴巴地等待美國給出合理方案。可現實是,美國與多數貿易夥伴的談判陷入僵局,毫無進展。
特朗普(資料圖)
關稅戰對美國自身經濟的負面影響也開始顯露。美國國債一路飆升,不斷突破新高,政府債務負擔沉重。與此同時,美國國內消費品價格持續上漲,民眾生活成本大幅提高。美國消費者在實施關稅前就已感受到價格上漲之痛,商店和企業也因關稅預期而爭相預訂囤積不易腐爛的商品。美國知名零售商塔吉特百貨公司首席執行官透露,因依賴從墨西哥進口商品,最快在本周內就會調高水果和蔬菜等商品價格。
美國此番行徑,讓盟友們也坐不住了,紛紛表達不滿與反抗。歐盟委員會果斷決定對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反制關稅,堅決捍衛自身利益。歐洲中央銀行行長拉加德措辭犀利,指責美國「將關稅作為武器進行勒索」。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美國對歐盟等貿易夥伴採取關稅措施,對世界經濟是「重大打擊」,雖希望合作減少貿易壁壘,但「歐洲已準備好作出回應」。
日本作為美國盟友,在這場關稅戰中也未能倖免。特朗普威脅對日本提高汽車及零部件關稅至35%,這對嚴重依賴出口的日本經濟而言,無疑是一記重創。日本汽車產業是經濟重要支柱,大量產品出口美國,關稅大幅提高將使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價格競爭力驟降,銷量恐大幅下滑,進而影響整個汽車產業鏈,導致企業利潤減少、工人失業等連鎖反應。
儘管日本現任首相石破茂在公開場合表現出不肯輕易向美國妥協的姿態,但實際上日本在應對美國關稅威脅時辦法有限。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表示,「廣泛的貿易限制措施可能會對基於世貿組織規則的多邊貿易體制和世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日方將分析美國關稅措施對日本企業的影響,並採取必要對策。日本貿易會會長安永龍夫對美國最新關稅措施表示關注,擔心其將影響日本產業競爭力。面對美國壓力,日本開始重新審視對美關係,嘗試尋找降低對美出口依賴的途徑,例如開拓其他海外市場,加強與亞洲、歐洲等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
韓國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也困難重重。韓國代表在與美國的談判桌上舉步維艱,韓國總統李在明無奈表示與美國談判太難。美國的關稅政策使韓國出口企業面臨困境,韓國在對美合作中面臨諸多矛盾。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鄭仁教擔心,美國對進口鋼鋁徵收25%的關稅,將導致美國產鋼鐵價格相對下降,未來韓國對美鋼鐵出口將減少。
韓國國內輿論對美國的不滿情緒也在上升,不少民眾和企業認為美國的貿易政策損害了韓國利益。這種情況下,韓國也在考慮加強與中國的合作,試圖通過拓展與中國的經貿往來,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尋求在國際貿易格局中的新平衡。
石破茂與特朗普(資料圖)
回顧中美關稅戰,可謂驚心動魄。美國率先發難,對中國諸多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妄圖在貿易領域壓制中國。但中國並未退縮,採取一系列強硬反制措施。在這場較量中,美國在一些關鍵領域做出讓步。例如在C919發動機供應問題上,美國企業權衡利弊後,選擇繼續為中國提供發動機,保障C919項目推進。在晶元軟體方面,美國部分企業也意識到失去中國市場將帶來巨大損失,不得不尋求與中國的合作方式,雙方貿易關係在一定程度上退回4月2日之前狀態,這足以說明中國在關稅戰中佔得上風。
不過,中美關係並非僅局限於貿易領域,在台海等問題上,雙方分歧依舊明顯。美國政界、軍界部分高層時常叫囂對中國動武,妄圖干涉中國內政。但中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堅定的維護國家主權決心,有足夠底氣應對外部威脅。同時,中國始終愛好和平,積極倡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際爭端,希望與美國建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雙邊關係。
從經濟角度看,中日韓三國合作潛力巨大。中國擁有全體系製造業,在工業製造領域門類齊全、實力雄厚;韓國半導體產業全球領先,在晶元製造、存儲晶元等方面技術先進;日本的精密儀器製造技術精湛,產品質量和精度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三國在經濟領域優勢互補,若能加強合作,實現資源互通有無,將極大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落地,更是能有效應對美國「對等關稅」帶來的壓力,促進區域內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降低企業貿易成本,增強三國經濟在全球市場的抗風險能力。
然而,三國合作也面臨諸多政治障礙。日本在台灣問題上頻繁追隨美國,發表不當言論、採取錯誤行動,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破壞地區和平穩定。此外,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的惡劣行徑,引發國際社會廣泛譴責,中國也採取一系列抵制措施,這無疑給中日關係蒙上陰影,也影響了中日韓合作氛圍。要克服這些障礙,三國需增強戰略自主性,尤其是日本應避免在敏感問題上激化矛盾,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三國應通過高層對話、民間交流等多種渠道,增進相互理解與信任,以務實態度推動合作,解決分歧。
特朗普(資料圖)
鳩山由紀夫提出中國與日韓合作對抗美國壓力的觀點,有其現實考量和參考價值。儘管中日韓合作面臨諸多挑戰,但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三國加強合作的必要性日益凸顯。通過合作,三國能更好應對外部壓力,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地區經濟繁榮與和平穩定。若三國能以務實行動克服政治障礙,增進互信,在經濟、科技、環保等多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必將為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