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末世預言」落空,5600億損失卻成了真 日當局:吐噶喇列島地震或長期化

7月4日開始,「日本末世預言」「日本將發生毀滅性地震」的消息,逐漸霸榜社交媒體平台。該網傳內容引發大量關注。7月5日凌晨4時,日本全國緊急地震速報的視頻直播一度吸引了近25萬人蹲點觀看。

如今,預言時間點已過,「毀滅性大地震」沒有應驗,僅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附近海域5日發生5.4級地震。經確認,島上未有人員傷亡或建築物倒塌的報告。

▲當地時間7月4日,日本吐噶喇列島惡石島,居民和遊客地震後登上渡輪撤離 圖據視覺中國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曾因1999年出版的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2011年3月將有大災難」,與日本「3·11」大地震吻合而聲名大噪。2021年,其作品復刻版《我所看見的未來完全版》新增災難內容,書中記錄了她夢到「2025年7月5日凌晨4時18分,菲律賓海域海底爆炸引發百米海嘯,吞噬日本三分之一國土」。

對此,日本氣象廳和科學家多次駁斥闢謠,稱其「毫無科學依據」,並指出當前技術僅能預警地震(提前數十秒),或評估長期概率(如南海海槽未來30年強震概率80%),但無法精確預測具體日期。

龍樹諒本人也在2025年6月的新書《天使的遺言》中澄清:「7月5日只是記錄夢境的日期,並非災難發生日。」她強調,書中內容被出版社加工炒作,添加具體日期並非其本意。

儘管如此,「預言」引發的恐慌情緒仍在日本蔓延並外溢。日本國內超市出現搶購潮,防災包銷量激增300%,羽田機場出現異常人流,日本氣象廳網站因訪問量暴漲一度崩潰。部分外國遊客因恐懼撤離或推遲出行,鹿兒島、熊本等冷門目的地航線被大幅削減,大阪世博會預估遊客數量銳減。有日本專家預估,這次風波至少會對日本造成56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8.7億元)的經濟損失。

此前,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由7個有人島和5個無人島組成)在近半個月內發生超過1300次小規模地震,引發關注。據報道,當地地震專家指出,該列島地震頻發的原因在於其特殊的地形以及與海底火山的關聯性。

在吐噶喇列島附近,菲律賓海板塊俯衝至陸地側的歐亞板塊之下,以往的地震活動通常在一周到十天內平息,而此次已經持續了兩周。

東京科學大學地震學教授中島淳一指出,震源區域自本月起擴大,「活動區域由東向西移動,這強烈暗示了岩漿或水之類的移動性物質與地震的發生有關。」鹿兒島大學地震火山學副教授八木原宏也表示,「地殼非均質性+流體」或導致地震頻發。

鹿兒島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中尾茂表示:「無論從地震的強度還是次數來看,其規模都是前所未有的,即便要平息下來,也可能需要以月為單位的時間。」他認為,「目前還看不到平息的跡象」,並預測今後仍有可能發生6級左右的地震。

通常情況下,大地震後會持續發生小規模餘震,之後地殼活動會逐漸平息。但吐噶喇列島的群發性地震卻呈現出持續時間長、規模逐漸增大的趨勢。統籌地震研究的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評估認為,此次群發性地震是1995年以來地震次數最多的一次。

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平田直在4日會議上就吐噶喇列島地震預測稱:「可以充分想像,這不太可能在三天或一周內結束。」他呼籲民眾做好防震準備,因為地震活動有長期化的風險。

紅星新聞記者 鄧紓怡

編輯 楊珒 責編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