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金殿上脫下衣裙,朱元璋驚呼:這小妮子即便是我也會被迷惑

前言

他,龍床上睡過皇帝岳父最疼的女兒,本該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誰曾想,竟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更炸裂的是,一個風塵女子,竟敢在金鑾殿上當眾寬衣解帶!
你以為她死定了?
嘿,人家不僅全身而退,還讓鐵血皇帝朱元璋都驚嘆:「這小妮子,朕也頂不住啊!」
這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人性密碼和權力遊戲?

「鳳凰男」駙馬的黃粱一夢:從天之驕子到階下囚,他做錯了什麼?

歐陽倫這哥們,當年可是十里八鄉挑出來的俊後生,一表人才,學問也是杠杠的。
能被老朱同志相中,當上安慶公主的駙馬,那真是祖墳冒青煙,一步登天了。
你想想,一個平頭百姓,突然成了皇親國戚,這感覺,是不是跟中了五百萬大獎似的,飄飄然了?


可這駙馬爺的位子,坐著是舒服,但手裡沒啥實權,俸祿也就那樣,跟公主的賞賜比起來,那真是「蚊子腿也是肉」。
歐陽倫心裡能平衡嗎?
他寒窗苦讀那麼多年,難道就為了當個吃軟飯的閑散駙馬?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人生不可一日無錢」,這話怕是說到了他心坎里。

起初,小兩口蜜裡調油,日子過得也還滋潤。
可時間一長,歐陽倫那顆不安分的心就開始「撲通撲通」跳了。
他瞅著那些功臣之後、名門望族,哪個不是家財萬貫、呼風喚雨?
再看看自己,除了個駙馬的虛名,還有啥?
這種心理落差,就像一根刺,天天扎在他心上。
於是乎,這位駙馬爺開始琢磨著怎麼「搞錢」了。


正道來不了錢,那就走歪門邪道唄!
他盯上了茶葉走私這塊肥肉。
要知道,明朝對茶葉可是嚴格管控的,私販茶葉出境,那可是掉腦袋的買賣。
可歐陽倫仗著自己是皇帝的女婿,公主的老公,覺得誰敢動他?
他讓家奴周保等人,打著自己的旗號,明目張胆地干起了這「一本萬利」的勾當。
車隊浩浩蕩蕩,驛站的車馬隨便調,關卡的稅費直接免。


你說,這不就是典型的「權力尋租」嘛!
他是不是覺得,整個大明朝都是他老丈人家的,自己撈點好處,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可惜啊,他忘了,他老丈人是誰?那是殺伐果斷的朱元璋!
歐陽倫的貪慾,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最終把他自己給埋了。
他錯在哪?錯在把皇帝的寵愛當成了護身符,錯在低估了國法的威嚴,更錯在管不住自己那顆日益膨脹的野心。


這駙馬爺的黃粱美夢,醒得太晚,也太慘了點。
他這算不算是「一步錯,步步錯,最後錯到沒路走」呢?
接下來,他還會捅出什麼更大的婁子,讓老朱同志忍無可忍?

秦淮河畔「捉姦記」:公主一怒掀翻青樓,是誰在背後偷笑?

話說這歐陽倫,自從搞起了茶葉走私,腰包是鼓了,膽子也肥了。
家裡的安慶公主,雖然還是名義上的正妻,但在他眼裡,怕是早沒了當年的新鮮感。
男人有錢就變壞,這話放在歐陽倫身上,那是一點兒不差。
他開始流連於秦淮河畔的溫柔鄉,夜夜笙歌,樂不思蜀。

這天,歐陽倫又在外面鬼混了十幾天沒回家。
安慶公主是誰?那可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心頭肉,金枝玉葉,能受得了這個氣?
她一打聽,好傢夥,自家駙馬爺竟然在青樓里安了家!
這還了得?簡直是把皇家臉面按在地上摩擦!


公主的火爆脾氣「噌」地一下就上來了,那真是「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啊!
她立刻帶著一幫人,氣勢洶洶地殺到了秦淮河。
那場面,嘖嘖,估計比戲文里演的還要精彩。

公主帶人衝進青樓,見東西就砸,噼里啪啦一陣響,嚇得老闆龜公、鶯鶯燕燕四散奔逃,生怕被公主的怒火殃及池魚。
歐陽倫呢?當場被逮了個正著,估計當時臉都綠了。
至於那個和駙馬爺「秉燭夜談」的青樓女子,早就腳底抹油——溜了。
安慶公主這「大鬧秦淮」的壯舉,一下子就成了京城裡最大的瓜。


老百姓們私下裡議論紛紛:「這駙馬爺也太不像話了,放著金枝玉葉不要,偏去愛野花!」
「可不是嘛,這回惹惱了公主,有好戲看了!」
安慶公主押著灰頭土臉的歐陽倫,哭哭啼啼地進宮找朱元璋告狀去了。
她心裡那個委屈啊,估計比黃連還苦。

自己堂堂一個公主,竟然被個青樓女子給「撬了牆角」,這口氣怎麼咽得下?
她哭著喊著要朱元璋下旨,把那個不知好歹的青樓女子也抓來,一併處死!
可她哪裡知道,這看似簡單的「捉姦案」背後,還牽扯著更大的風波。
那些平時對歐陽倫走私惡行敢怒不敢言的御史們,一看機會來了,紛紛上奏,把歐陽倫的老底都給揭了。


朱元璋聽著女兒的哭訴,看著御史們的奏摺,臉色是越來越難看。
他下令先把歐陽倫關起來,然後,還真就下旨讓順天府去捉拿那個「狐狸」。
老朱同志也好奇啊,這得是多漂亮的女人,能把自家女婿迷得五迷三道的?
只是,這青樓女子真的那麼容易就被抓到嗎?她又將如何應對這潑天大禍?而在這場風波中,除了憤怒的公主和倒霉的駙馬,是否還有人在暗中觀察,甚至悄悄地推波助瀾呢?

金鑾殿上的「致命誘惑」:一脫驚天下,這風塵女子憑啥能活命?

那青樓女子聽說官府要抓她,嚇得魂飛魄散,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她尋思著,自己一個風塵中人,玷污了皇家顏面,這回怕是小命不保。
絕望之下,她甚至想舉起剪刀毀了自己的容貌,心想皇帝看到一張醜臉,或許能饒她一命。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個巡檢司的小吏找到了她。

這小吏是誰?正是之前被歐陽倫暴打的那個倒霉蛋。
他對女子說:「姑娘莫慌,聽我安排,保你無事,說不定還能得皇上赦免。」
女子將信將疑:「我一介青樓女子,犯下如此大罪,豈有活路?」
小吏胸有成竹地給她支招:「當今聖上英明,豈不知那些達官貴人平日的德行?你萬萬不可試圖欺瞞。你只需如此這般……」


他讓女子用香湯沐浴,精心打扮,務必將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出來,衣飾首飾極盡華麗,甚至貼身衣物都不能用素色。
「要達到讓人目眩神迷、心神蕩漾的程度!」小吏強調道。
女子問見到皇上該說什麼,小吏說:「你就做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一味哀聲求饒即可。」
這女子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透。


她按照小吏的安排,主動投案。
當她走上金鑾殿時,那真是「香風一陣撲人面,艷光四射亮瞎眼」。
她衣著華美,容貌絕麗,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哀戚,每走一步都散發著幽香。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平日里哪個不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的主兒?


可見了這女子,一個個都看得心神蕩漾,暗自嘀咕:「乖乖,這等絕色,我平日里怎麼沒遇上?要是遇上了,哪還有駙馬爺什麼事兒!」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看著底下這個哭得梨花帶雨的美人,本想直接下令拖出去砍了。
誰知,這女子突然起身,帶著哭腔說:「陛下容稟!奴家這一身綾羅綢緞、金銀珠寶,皆是駙馬爺所賜。奴家賤命一條,死了也帶不走這些身外之物,不如現在就還給駙馬爺!」

說完,她竟然當著滿朝文武和朱元璋的面,開始一件件解開自己的衣裙!
「刷拉——」一件華美的外袍滑落在地。
「叮噹——」一串珍貴的首飾散落滿堂。
隨著衣衫漸去,她雪白溫潤的肌膚若隱若現,身上的香氣更是瀰漫了整個金殿。
這一下,群臣更是看得血脈僨張,魂都快飛了。


就連見慣了大場面、素來不近女色的朱元璋,此刻也是看得心頭一盪,忍不住開口了:「這小妮子,即使是我看見也禁不住誘惑啊,那廝(指歐陽倫)就更別說了!」
「上曰:『這小妮子,使我見也當惑了,那廝可知哩。』」
老朱同志這話一出,基調就定了。

他大手一揮,命侍衛退下,竟然當場釋放了這個青樓女子!
這女子憑什麼能活命?難道僅僅因為她長得漂亮,身材好?
不,她更懂得在絕境中如何利用自己唯一的資本,去觸動人性中最原始的慾望和當權者微妙的心理。
她這一「脫」,脫掉的是死罪,贏得的是生機。
這算不算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美色公關」?
可她真的只是一個任人擺布的棋子嗎?還是說,她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一千兩銀子」的局中局:扳倒駙馬的幕後黑手,竟是名不見經傳的他!

那青樓女子死裡逃生,自然對指點迷津的小吏感激涕零,當即奉上一千兩白銀作為酬謝。
這小吏,表面上看只是個不起眼的巡檢司官員,當初被歐陽倫的家奴周保一頓胖揍,搶走了查扣的私貨,還差點丟了官職。


換了旁人,可能也就忍氣吞聲,自認倒霉了。
畢竟,對方是駙馬爺,是皇親國戚,胳膊擰不過大腿啊!
但這小吏,顯然不是個「軟柿子」。
他心裡那口氣,一直憋著呢。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等的就是一個機會。
歐陽倫在秦淮河鬼混,被公主捉姦,這事兒鬧得滿城風雨,不正是一個絕佳的契機嗎?
他主動找到那個嚇破了膽的青樓女子,不是出於什麼憐香惜玉,而是因為這個女子是他復仇計劃中最關鍵的一顆棋子。

他教唆女子在金殿上「脫衣獻媚」,看似是救了女子一命,實則是把歐陽倫往死路上又狠狠推了一把!
你想想,朱元璋本來就對歐陽倫走私茶葉、毆打朝廷命官的事情窩著火。
現在又親眼見到這個讓女婿神魂顛倒的女子是何等「尤物」,再聯想到女婿用走私得來的民脂民膏供養這樣的女人,過著如此奢靡荒淫的生活,他能不火冒三丈嗎?


這小吏的計策,高明就高明在,他沒有直接去告御狀,那等於是雞蛋碰石頭。
他選擇了一種更隱蔽、也更致命的方式。
他利用了人性中的弱點:男人的好色之心,皇帝的猜忌之心,以及輿論的放大效應。
青樓女子在金殿上的「表演」,不僅讓朱元璋看到了歐陽倫的「品味」有多低俗,更讓滿朝文武都成了「見證人」。


這下,歐陽倫的罪行就被徹底釘死了,再無翻身的可能。
「殺人不用刀,誅心最為高」,這小吏玩的就是這麼一手。
他讓歐陽倫身敗名裂,最終被朱元璋下令處斬,家奴周保也一併伏法。
而他自己呢?不僅出了一口惡氣,還得到了一千兩銀子的「封口費」和「策劃費」。
這筆買賣,對他來說,簡直是「一本萬利」啊!

誰能想到,扳倒堂堂駙馬爺的幕後推手,竟然是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這算不算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小人物也有大智慧?
這歷史的棋局,往往就是這麼出人意料。
那麼,朱元璋在盛怒之下斬了女婿,僅僅是因為歐陽倫的貪腐和好色嗎?這背後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帝王考量?

龍袍下的「人父」之心:朱元璋揮淚斬婿,是鐵面無私還是帝王權術?

歐陽倫被處斬,這事兒在當時可是掀起了軒然大波。
畢竟,這可是皇帝的親女婿,安慶公主的丈夫。
朱元璋下這個決心,容易嗎?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更何況是自己和馬皇后最疼愛的小女兒的丈夫。
安慶公主為此哭得死去活來,朱元璋心裡能好受?


他也是個父親啊!
當初給安慶公主選駙馬,老朱同志可是費了不少心思,想給女兒找個品學兼優、相貌堂堂的如意郎君,圖的就是女兒下半輩子的幸福。
誰曾想,千挑萬選,竟然選了個「中山狼」,不僅辜負了公主,還給皇家抹黑,甚至動搖了國本。
朱元璋的憤怒,不僅僅是因為歐陽倫的貪婪和荒淫,更是因為一種被欺騙、被背叛的痛心。
他嘴上說要嚴懲,一開始可能還念著點翁婿之情,想給歐陽倫留條活路。

畢竟,打狗還得看主人呢。
但當青樓女子在金殿上那驚天一「脫」,把歐陽倫的醜行徹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當御史們的奏摺像雪片一樣飛來,樁樁件件都指向歐陽倫的無法無天,朱元璋知道,這個女婿,留不得了。
他若是不殺歐陽倫,何以平民憤?何以儆效尤?何以維持大明朝的法紀綱常?
他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王朝,絕不能容忍這樣的蛀蟲從內部腐蝕。


所以,朱元璋最終還是痛下殺手,將歐陽倫和其黨羽周保等人一併處斬。
這是他晚年殺的最後一位「重量級」人物,也是他反腐生涯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有人說,朱元璋這是鐵面無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也有人說,這是帝王權術,殺雞儆猴,用女婿的項上人頭來鞏固自己的統治,警示那些蠢蠢欲動的權貴們。


你覺得呢?
他這一刀下去,是出於一個父親對女兒被辜負的憤怒?還是一個帝王對國家法紀的維護?亦或兩者皆有?
安慶公主,從此只能青燈古佛,守寡一生,再未改嫁。
她成了這場皇室醜聞中最大的受害者。

朱元璋的這一劍,斬斷的是一個貪腐的駙馬,但也破碎了一個女兒的幸福。
這龍袍之下,包裹的究竟是一顆怎樣的心?是冷酷無情的帝王之心,還是帶著無奈與沉痛的人父之心?
歷史的迷霧,總是讓人難以看清真相的全貌。


但歐陽倫的下場,卻實實在在地給後人敲響了警鐘:無論你身居何位,背景多硬,一旦利欲熏心,踐踏法紀,最終都難逃覆滅的命運。
這算不算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呢?

結語

回顧整個故事,歐陽倫的悲劇,說到底還是源於他那顆無法滿足的貪慾之心和對權力的錯誤認知。

他以為有公主和皇帝岳父當靠山,便可以為所欲為,殊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他觸碰到朱元璋反腐的底線和皇家的尊嚴時,再硬的靠山也保不住他。


如果那個青樓女子沒有得到小吏的指點,或者她沒有那份急智和膽量在金殿上行險一搏,她的結局會是怎樣?歐陽倫的命運,又是否會因此有所不同呢?這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究竟是誰在撥弄琴弦?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真知灼見,點贊、轉發支持一下,也別忘了關注@嘉林讀書,聽我為您解讀更多不一樣的歷史風雲!

參考文獻

《明史》 (元)脫脫等撰

《前聞記》 (明)祝允明(祝枝山)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