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陳士榘和小40歲的女幹部結婚,兒子說:只要他高興就行

在新中國的57名開國上將里,陳士榘是戰功突出且深得毛主席信任的一位,建國後長期主持工程兵的工作,歷次運動都沒受到太大的影響。

別的幹部是自己受衝擊,妻子、孩子為之奔走,陳士榘家卻是他本人沒事,妻子、孩子出事,還差點把他牽扯進去。

即便到了80年代,他們家仍充滿話題性,陳士榘晚年重新娶妻,找了個比自己小40歲的新娘,讓人議論紛紛。

究竟是什麼樣的經歷,才能出現如此特殊的情況呢?

陳士榘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才組建家庭,當時的他擔任115師參謀長,為了事業疏於生活,30多歲還孑然一身,許多老戰友為之著急。

在羅榮桓、林月琴夫婦的牽線下,陳士榘與日照縣委書記范景蘧的女兒范淑琴走到了一起,1941年結為夫妻。這年陳士榘32歲,范淑琴16歲。

兩人最初還是很恩愛的,共孕育6個孩子。不過由於陳士榘工作繁忙,彼此之間缺乏溝通,漸漸就出現了一些問題。最早的變故,來自於長子陳華。

建國初期中蘇關係友好,有許多蘇聯專家來華支援,作為工程兵司令員、軍事建築部部長的陳士榘經常要跟他們打交道,偶爾也會帶長子一起。

在當初的時代背景下,國人普遍推崇蘇聯,陳華在與專家們接觸後,心中嚮往更甚,希望有朝一日能去蘇聯生活。

只是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太過複雜,60年代兩國論戰、邊境對峙後,誰也不敢再提仰慕蘇聯之事。唯有陳華仍固執地付出行動,於1964年乘車抵達滿洲里,四處打聽如何去蘇聯。

當時陳華就讀於軍事院校,身穿軍裝的他一直問這種敏感問題,當地公安機關馬上派人拘留,驗明身份後押送回北京。

此事傳開後引起軒然大波,總參有人就說兒子想要跑到敵對國,是不是在為老子叛逃做準備?

這個帽子很嚴重,一時間陳士榘倍感壓力,多次做檢討也沒能過關。幸好最後上報到軍委時,老首長林總做出批示保護,才讓陳士榘過關。

陳士榘平時沒什麼精力管孩子,長子出現這樣的事,他或多或少會怪妻子教導不嚴。而范淑琴本來就照顧一家子比較累,丈夫幫忙少就算了,還這樣指責,肯定會有怨氣。

到66年後,兩人更大的危機出現了,這主要是范淑琴嘴巴不嚴鬧出的事。

范淑琴雖然也在宣傳部門工作過,但思想方面不成熟、對政治不敏感,她喜歡去議論別人,不知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完全圖口舌之快。

如果是寬鬆的環境下,這最多也就是惹人不快,但到了大運動那種必須謹言慎行的背景下,她終究是惹上了麻煩。

范淑琴特別喜歡說江女士的過往,談論對方的出身,說在上海、延安的一些事迹,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人專門范淑琴收集講過的一些話,然後做成材料送到江女士那裡。結果可想而知,范淑琴很快遭到逮捕。

四子陳人康後來很心疼地說過:也只有那個女人能調動這麼大的力量,我母親在監獄裡度過幾年,受到嚴酷的迫害。

范淑琴的禍從口出,影響了整個家庭,三個在部隊的孩子受到影響,陳士榘也迫於壓力宣布跟妻子劃清界限、服從組織的處理。由於時局混亂,兩人的離婚手續在1981年才正式辦理。

看到這裡,你是否認為陳士榘對家庭似乎沒什麼情感?孩子也好,老婆也好,出事他都不會幫忙。

事實上,陳上將屬於那種公大於私的老革命思想,對黨的忠誠要勝過對家庭的眷戀,只要違反紀律,他一定會聽從組織安排。因此,他才會看起來不近人情。四子陳人康的回憶中也說過很多這樣的事迹。

像大運動爆發後,陳人康與一群幹部子弟衝擊公安部,民警把他們抓獲後,得知陳人康是陳士榘的兒子,就將其送到工程兵保衛處,不願接「燙手山芋」。

而工程兵保衛處當然不想扣押司令員的兒子,準備予以釋放。結果陳士榘聽說後,立即讓人把兒子送回公安部並表示必須進一步審查。於是,陳人康被公安部關押40餘天、多次接受審問。毛主席獲悉此事,表揚了陳士榘。

陳人康最初想不通,後來也理解了,他說:父親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革命高於一切,父親至死仍認為只有毛主席的學說才是最正統的革命思想,為維護毛主席的思想,他赴湯蹈火、可以大義滅親。

此番話也能解釋陳士榘為何不會去包庇家人,概因在他心裡第一位的並非家庭,而是革命和毛主席。

包括將陳人康送到工程兵部隊,旁人問陳士榘為什麼不給兒子找個好去處時,他也回答:工程兵司令的兒子不幹工兵誰干工兵?農民的兒子能當工兵,我的兒子也能當工兵!

入伍第二天,陳人康就參加了部隊的施工,由於沒有攪拌機,他只能跳進泥漿池裡去手動攪拌。在基層里他一干就是四年,從沒享受過任何特殊待遇。

反倒是憑藉自己拚命工作、臟活累活搶著干,陳人康多次被評為「五好戰士」。

兒子的遭遇,其實就是陳士榘的理想模式,只要能為公做貢獻,到哪裡都是一樣,他也絕不會為家人徇私。陳人康在與父親的朝夕相處之間,慢慢體會到父親的心境,所以原先的責怪,也就變成了理解。

80年代陳士榘與范淑琴離婚後,又經人介紹與工程兵執政處里搞文藝工作的幹部李崢走到了一起。陳士榘比李崢大了40歲,外界很多人都感覺詫異,陳人康卻說:

「我知道有不少像我這樣的家庭,在年邁的父親結婚後,子女被一種『神奇』的力量隔開了,但我想,只要他老人家高興就行了,我們盡量不要給他增加煩惱。直到他去世,他沒有給我們留下一份遺囑和任何財產。」

陳士榘沒有給孩子留下遺囑,不過在恍惚之際留下一句遺言,這也解釋了他為何如此「不近親情」。

當時有人問陳士榘一生最愛的是誰,他沒有回答哪個家人,而是斷斷續續卻又清晰無比地說出: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