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標健在,朱棣敢靖難嗎?別說朱標哪怕朱雄英在,朱棣都不敢

副標題:明朝三百年變遷史7-朱棣造反成功的幾大前提,朱標朱樉朱棡朱雄英都去世在朱元璋之前,這裡面但凡有一個身體好點,朱棣都不敢想

(本文中所有的圖片均來源於互聯網,倘若存在不當之處,還望聯繫予以刪除)

(本文共計 3150 字,閱讀完畢大約需要 10 分鐘)

省愚這些年來寫歷史相關,尤其是明朝相關的文字,接近百萬字。明朝的故事始終擺脫不掉所謂朱元璋當過乞丐,朱棣靖難推翻大侄子,朱祁鎮御駕親征被俘虜,朱見深愛上大自己17歲的萬大姐,朱厚照的豹房,朱厚熜的煉丹爐,朱翊鈞不上朝,朱由校是個木匠,朱由檢生命最後那顆歪脖子樹。

想必此刻屏幕前了解明朝歷史故事的各位看官,觸碰到上述字句也能產生足夠的共鳴。當然,這裡強調一句,說朱由校是個木匠純屬無稽之談,毫無邏輯可言,有興趣可以翻看省愚過往的文章有過詳述。

搬好小板凳,準備講故事

那麼問題來了,總有一些朋友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朱標健在,朱棣敢靖難嗎?

其實這個問題也屬於由來已久的老生常談了,實際上,別說是朱標,哪怕朱雄英在,朱棣都不敢造反。更進一步,朱棣的二哥朱樉、三哥朱棡,但凡有一個能稍微注重一下自己的身體健康,朱棣也不敢造反。

為何會是這樣的結論?且聽本文慢慢道來。

·朱棣靖難時候的客觀條件

省愚曾寫過這樣一篇文章,論述「明朝實際亡於靖難之役」,當時鄙人認為,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構建出龐大的官員體系與功臣體系,但由於自己相對來說長壽,活了69周歲,按照當時的觀念虛歲虛出兩歲,相當於71歲,導致自己在世的時候很多功臣都已經去世。

寫到此處,您可能會納悶,那些功臣不都是朱元璋殺掉的嗎?論述這些功臣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殺,此話題不在今日短文的議題中,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去世前,真正能用的武將舊臣也就自己的侄子李文忠的幾個兒子,以及舊臣耿炳文的一家。其餘的,尤其是戰神藍玉,堪稱戰無不勝的戰神,朱元璋幾乎抹去了藍玉所有的痕迹,甚至如今的史料都不知道藍玉到底有沒有兒子。

這就導致一個客觀的條件,當公元1399年8月6日,朱棣決定振臂一揮做點大逆不道的事情的節點上,他只要自己不糊塗,本質上他應該沒有什麼對手,即便他面前的侄子皇帝朱允炆有著強大的軍隊,缺失出色將領的情況下,這不太可能是朱棣的對手。

所以,朱棣靖難,面臨的是,首先自己的老父親駕崩,大哥朱標去世,大哥的嫡長子朱雄英去世,二哥、三哥去世,加上功臣武將大多都已不在。這種情況下,朱棣似乎認為,他早已經處在無人之境。

更進一步,這場靖難過後,明朝的功臣進行了徹底的洗牌,原來的公爵侯爵大多是因為陪伴朱元璋打天下而封爵。但在永樂年間,封爵的都是因為參與靖難之役頗有戰功而受賞。

根據這個不爭的事實,省愚當時曾寫下三千字的文章論述,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在靖難之役後就滅亡了,靖難過後的明朝是朱棣建立的新明朝。

雖說這種說法有些許戲謔,但本質上講,史上最有權力的太子朱標英年早逝,確實是朱棣趕在那時候拿起武器的客觀條件。為何如此解讀呢?下一段詳述。

·史上最有權力的太子-朱標

無論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朱標都堪稱是這個地球上權力最大的儲君。

作為一個歷史類的博主,每每談及朱標,都不由得透露出自己內心的可惜,這個享有最佳最優厚條件的儲君,卻最終疑似敗給了一場簡單的細菌感染,在那個現代醫學還沒有萌芽的時代,這種事情會給人帶來滅頂之災。順便說一句,朱標的老丈人常遇春也是英年早逝,他的去世更誇張,戰場回來一身汗,解掉盔甲想涼快一下,結果因此染上所謂的「解甲風」,然後便去世了。熟悉醫學的朋友知道,其實就是簡單的細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沒有抗生素的年代,這就是絕症。

雖然朱標在省愚書寫的文章中都被以皇帝作為看待,並且鄙人還專門給其整理了《明興宗朱標》的合集,但是實際上,這並不能改變他可惜了自己受到的培養與教育的事實。因為,沒有能夠真正成為權力制高點的掌控者。甚至,因為這種缺失帶來的遐想,還曾出現一系列的「假如朱標能夠繼位,明朝會走向何處」的假想。

本質上講,都是後世對於朱標沒能保重好身體而帶來的遺憾。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假如朱標健在,朱棣敢出兵嗎?給他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其實,還別說朱標,就是朱標的嫡長子,常氏所生的大兒子朱雄英在的話,朱棣都不敢動。為何如此認為呢?下一段詳述。

·朱雄英可以特殊到名字都能單獨取

朱雄英到底有多特殊呢?他可以特殊到連自己的名字都可以和弟弟們,和堂弟們不一樣,可以獨立於譜系和五行取名的體系之外單獨存在。

朱雄英是朱標的嫡長子,是朱標與太子妃常氏所生的第一個孩子,也是朱元璋的嫡長孫。這種身份放在特別注重嫡庶的漢人建立的朝代中,用掌上明珠來形容毫不過分。您可能注意到了,鄙人在時代前加了定語,相反在元朝清朝,沒人在意嫡長孫的存在,您看看努爾哈赤是如何對待褚英杜度都清楚了。

日月可鑒

朱雄英的父親與母親是太子與太子妃,他的祖父是朱元璋,祖母是馬皇后,外祖父是戰神常遇春,外祖母是常遇春的結髮妻子藍氏,別忘了還有一個舅公,也就是藍氏的親弟弟藍玉。

所以說,朱雄英不僅僅是朱元璋的掌上明珠,他更是整個淮西武將集團心中的掌上明珠。這位常遇春的外孫,藍玉的甥孫,本質上就與呂本的外孫朱允炆有著無法贅述的區別。

可惜的是,朱雄英七歲半就去世了,至於其如此早離世的原因,影視作品認為是天花,但根據《明實錄》的零星記載,當時南京皇宮內並未出現大量的天花疫情記載,所以很可能並不是天花。仔細想來,真的需要一個明確的病症理由嗎?現代醫學還沒有萌芽的時代,孩子的存活率原本就極低。您可以試著參考一下熹宗皇帝朱由校,有三子三女,全部夭折,這對於朱由校來講會是多大的打擊呢?就更不要說14世紀末期的醫療水平了。

也可能是朱雄英的去世給朱標,尤其是其母親常氏帶來了極大的打擊,所以常氏一直想再為朱標生個兒子,常氏的確也做到了,這個孩子便是朱標的嫡次子,順位上的第三子朱允熥。但是常氏正因為生下朱允熥而因生育感染而去世。在朱標在世的時候,次子朱允炆的母親呂氏便被扶正,導致朱標自己其實並未明確朱允炆與朱允熥之間的順位關係,而朱標自己又過早離世。

最終,朱元璋自己打破了自己組織編寫的《皇明祖訓》中的定義,將朱允炆排在第一順位。有時候也有不少朋友認為,淮西武將集團不會為朱允炆賣命,至少會為朱允熥賣命,比如藍玉,他也是朱允熥的舅公。那朱元璋為何要選擇朱允炆呢?

省愚不知道,只能說,那時候的朱元璋可能老糊塗了吧。

所以您若問,假如朱雄英在,朱棣敢造反嗎?鄙人甚至認為,還別說朱雄英,哪怕朱元璋選擇朱允熥,朱棣都不敢造反。至少,他可能會留下藍玉,有藍玉在,朱棣敢輕舉妄動嗎?

·二哥三哥離去,徹底沒有了顧慮

當然,朱棣靖難還有一個更加隱秘的客觀條件,也就是二哥、三哥都在父親去世前便去世。

作為老四的朱棣,受到父母的節制,這是理所應當的。

同時,大哥朱標、二哥朱樉、三哥朱棡,任何一個人也都會成為朱棣不敢輕舉妄動的面前大山。

朱樉與朱棡二人本質上講與朱棣是有著差別的,但是朋友您別忘了,朱元璋的時代正是要把元朝泯滅綱常的97年給扭轉回嫡庶有分,長幼分明的時代,即便是朱樉、朱棡無論文治武功都遠不如老四朱棣,即便任何一個能保重好身體,朱棣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二哥與三哥都在洪武年間便過世,這幾乎掃清了朱棣所有的障礙。

明朝故事,好聽嗎?

其實仔細想來,朱元璋去世前是什麼場景呢?培養一生的大兒子去世了,玩世不恭的二兒子去世了,有點叛逆的三兒子去世了,掌上明珠大孫子去世了,另外還有自己的一生摯愛,馬皇后去世了,朱元璋著實是一個孤家寡人。即便把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各地,企盼危難之際能「勤王」,但實際上只是他自己的妄想。

歷史需要經得起推敲,那麼也就應該任憑後人評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