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00土匪猛攻青海一區政府,17人堅守一日一夜,終等來援軍

1949年12月,青海化隆縣扎巴區政府迎來了一場生死考驗。馬忠義、馬全彪等匪首覬覦區政府儲存的軍用物資,糾集近700名土匪對其發起猛攻。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人,區政府僅有17名同志據守孤城。這些久經沙場的革命戰士,憑藉過硬的軍事素養和堅定的革命意志,在殘破的古城中奮戰一日一夜。他們以兩挺機槍和有限的彈藥,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最終等來援軍,取得了這場保衛戰的勝利。

亂世餘波起 匪患再肆虐

1949年,解放大軍勢如破竹,席捲華北大地。馬步芳的殘餘部隊在青海地區四處流竄,妄圖重建反動武裝。

馬忠義、譚成祥這些匪首不甘心失敗,暗中策劃著一場大規模的武裝暴動。他們派出冶進祿、冶成旺、馬德林等土匪頭目,在化隆縣各地招兵買馬,網羅亡命之徒。

化隆縣的政治形勢日趨緊張。馬步芳的殘部在各個村落中散布謠言,蠱惑人心,企圖挑起民眾對新政權的不滿。

扎巴區作為化隆縣的重要區域,儲存著一批解放軍的武器彈藥。這批軍火成了土匪覬覦的目標,他們認為只要奪取這些武器,就能重新武裝起一支反動部隊。

12月初,匪首馬忠義通過暗探得知了這個情報。他立即召集手下的骨幹分子,制定了一個周密的搶奪計劃。

為了確保行動萬無一失,土匪們先是在三道溝設伏,專門襲擊落單的幹部和戰士。這種試探性的小規模行動,讓他們摸清了扎巴區政府的防衛力量。

而此時的扎巴區政府,因為全縣唯一的一個正規武裝連已經奉命調往縣城,只剩下17名同志留守。這17人中有區委書記史印亭、副書記趙增勝等骨幹力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群看似單薄的守軍,大多數都是身經百戰的老革命。他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

防守的重點是扎巴古城。這座始建於乾隆五年的城池,雖然面積只有20餘畝,但卻是區政府的最後一道防線。經過兩百多年的風雨侵蝕,城牆已經殘破不堪。

特別是北面的城牆,不僅低矮,對面還有一處高地。這樣的地形對守軍極為不利,卻給了進攻者可乘之機。

兵臨城下時 十七勇士守

12月8日清晨,化隆縣扎巴古城籠罩在一片詭異的寂靜中。一個身影匆匆跑向區政府,他是一名傾向政府的舊軍官,帶來了一個緊急情報。

這名舊軍官向區委報告說,匪徒頭目冶進祿正在集結人馬,準備對區政府發起進攻。區委立即通過電話向縣上彙報了這一情況。

面對迫在眉睫的威脅,區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緊急防禦措施。他們派人到城外搶運飲水、冰塊和柴火,為可能發生的持久戰做準備。

同時,三區的幹部們走訪群眾,宣傳政府政策。他們希望通過群眾的力量,勸說那些被裹挾進匪幫的鄉親們及時回頭。

就在區政府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兩名下鄉的同志剛剛返回不久,槍聲突然在城外響起。近700名土匪手持刀槍斧棒,從四面八方向扎巴古城包圍過來。

區政府內的17名同志立即進入戰鬥狀態。除了2名勤雜人員和2名學生外,其餘13人都是經歷過無數戰鬥的老戰士。

區委當即作出四項戰鬥決定:團結一致堅守城池,沉著冷靜等待援軍,合理布置火力配置,節約彈藥精準射擊。區政府僅有的兩挺輕機槍被分別布置在城東南角和城東北角的制高點。

在城牆各處,戰士們手持衝鋒槍、長短槍和手榴彈,各就各位。這座只有一個木質城門的古城,即將經受一場惡戰的考驗。

幾個年長的村民跑到城下,向區委喊話。他們說土匪只是想要槍支,只要交出武器就能解圍。區委同志們立即回應:"共產黨從不知道什麼叫繳槍,別說槍支,就連一個彈殼也休想得到!"

上午11時,城南方向槍聲大作。土匪開始用炮火轟擊城頭,更多的匪徒則在山頭上助威吶喊,一場激烈的對戰就此展開。

眼看天色漸暗,槍聲暫歇,土匪開始調整部署。區政府抓住這個戰鬥間隙,派出一名暗線舊軍人,讓他趁亂突圍,連夜趕往30多里外的昂思多三區求援。

這名舊軍人的突圍,成為了這場戰鬥的一個關鍵轉折點。他肩負著整個區政府的希望,冒著生命危險,穿越重重封鎖。

城破難摧志 血戰到天明

入夜後,土匪對扎巴古城發起了更猛烈的攻勢。他們集中使用小炮、步槍、手槍和手榴彈,朝著城牆瘋狂射擊。

一批土匪扛著木梯衝向城牆,企圖強行登城。其他匪徒手持刀矛,在遠處高喊著"沖啊!殺啊!繳槍不殺!"。

機槍手焦毛娃觀察到幾個土匪頭目在一個小院中聚集,正在商議對策。他果斷扣動扳機,一梭子彈精準命中,當場擊斃了多名匪徒。

匪徒的進攻更加瘋狂,區委命令全體守軍投入戰鬥。衝鋒槍、機槍、步槍的火力交織在一起,兩名學生也加入戰鬥,向城下投擲手榴彈。

午夜12時左右,一發炮彈在北城牆炸響。曲殿華同志倒在血泊中,因戰鬥太過激烈無法施救,最終光榮犧牲。

凌晨3時,土匪點燃了木質城門。區委副書記向火堆投擲手榴彈,試圖撲滅火勢,卻適得其反,火勢更旺。

守軍迅速採取應對措施,將房門、桌凳和雜物堆在城門洞內。他們又用沙袋堵住門洞,並在此處設置機槍陣地,嚴防敵人突入。

7、8個土匪吶喊著沖向門洞,守城機槍手立即開火,將其全部擊斃。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大股土匪多次向城門發起衝鋒,都被守軍一一擊退。

戰鬥進行到凌晨5時,土匪陣營突然出現騷動。守城的戰士們發現敵人開始後撤,立即集中火力追擊。

原來那名送信的舊軍人已經成功到達昂思多三區。因三區沒有武裝力量,區委書記只得與他一同騎馬趕往縣城求援。

縣委接到消息後,立即組織了50多名騎兵武裝,連夜馳援扎巴。援軍在接近扎巴時聽到激烈的槍聲,發現大量土匪正在攻城,便暫時隱蔽。

他們抓獲了一名土匪,經過審問後向其宣傳了政策。援軍有意放他回去報信,說大部隊即將抵達。消息傳到土匪首領冶進祿耳中,他立即下令撤退。

以身為民衛 昔日鎮風雲

扎巴保衛戰作為馬步芳殘餘勢力在青海發起的第一次武裝叛亂,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這場戰役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土匪的囂張氣焰。

這次叛亂並非偶然事件,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馬忠義、譚成祥等叛匪頭目在幕後操控,冶進祿等人不過是他們的馬前卒。

參與圍攻的土匪骨幹約有百餘人,另外還裹挾了五六百名普通鄉民。這些被裹挾的鄉民大多是被威逼利誘,對政府並無深仇大恨。

扎巴區政府的十七名同志,以少勝多的戰績令人稱讚。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革命戰士的戰鬥意志遠勝於數倍於己的敵人。

史印亭、趙增勝等區委領導以身作則,在戰鬥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些老革命戰士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保護人民的鋼鐵長城。

曲殿華同志的壯烈犧牲,體現了共產黨員為人民利益獻身的崇高品格。他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扎巴這片熱土上。

焦毛娃、張照余等同志憑藉精湛的槍法,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他們在戰鬥中表現出的軍事素養,是長期革命鬥爭的結晶。

李國榮、尚照明、孫子良等同志在戰鬥中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就連電話員、炊事員、查線員這些後勤人員,也都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

這場勝利振奮了化隆縣人民的鬥志,打擊了土匪的囂張氣焰。扎巴區政府的英勇表現,成為當地群眾傳頌的佳話。

扎巴保衛戰的勝利,不僅保住了區政府的軍火物資,更重要的是挫敗了敵人發動全面暴亂的企圖。這場戰役成為青海剿匪史上的重要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