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深秋,寒意漸濃。
1998 年 12 月的一個清晨,幾輛不起眼的黑色轎車來到了北京某醫院門口,靜靜地停下。
病房裡,李紀周正在接受例行體檢。渾然不知,這是自己人生中最後一次以「自由人」身份進入醫院。
「李部長,請跟我們走一趟。」幾位西裝革履的人走進病房,出示了證件。那一刻,這位緝私大佬,忽然意識到自己被「打」了。
這個畫面,與 54 年前延安窯洞中的另一個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01
1944 年 12 月 18 日,在延安寶塔山下的一間窯洞里,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李紀周降生了。他的父親,正在外執行任務。母親躺在土炕上,望著懷中的嬰兒,憧憬著這個紅色家庭的新生命未來會成為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的,這個含著「紅勺子」出生的嬰兒,最終成為了 90 年代被定罪的最高級別的執法人員,他的案件也被稱為「中國公安反腐第一大案」。
公安部大院老人們的記憶中,李紀周特別注重外表,童年時期的小兒麻痹症讓他一條腿落下了一點點的殘疾,這讓他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在院子里瘋跑打鬧。或許正是這個缺陷,讓他養成了這樣的的習慣——他的頭髮永遠一絲不苟,制服總是熨得筆挺。
「李紀周特別懂事,在部里見了老同志從來不亂叫,有職務的叫職務,沒職務的叫叔叔阿姨。即使後來他坐到了副部長的位置,仍然如此。」一位從那個年代過來的老人回憶說,「他爸爸是老革命,但從來不給兒子擺架子。每天早上,他爸都會提前到班車上給兒子佔座位,生怕他站累了。」
李紀周的父親母親都是老紅軍,老倆口都爬過雪山、走過草地、走完長征。延安時期就已經從事公安工作,建國初期進入公安部工作直到離休。
李紀周父親李連富
在這樣的革命家庭中成長起來的李紀周走上先穿軍裝再穿警服的人生之路,是很正常的;
1969 年,李紀周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北京衛戍區警衛一師,然後 1979 年轉業到了公安部;1980 年,林虎、「六人幫」案件即將開庭審理。李紀周被選入專案組。
在模擬預審中,他被安排扮演江清。(為什麼會預演?別問,咱也不懂 ...)
那時候大家都知道江清最難對付,挑選李紀周來模仿她,說明他的觀察力和推理能力,確實是很強。
模擬審判現場,李紀周不僅僅預演了江清的狡辯之辭,甚至是把江清模仿的惟妙惟肖,不僅是神態動作,連說話的語氣和措辭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02
誰也沒想到,一個能完美揣摩犯罪分子心理的人,最終會走向沉淪。
1983 年,38 歲的李紀周被提拔為治安管理局副局長。這個任命當時在公安部的內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要知道,當時他只是一名普通科員。
儘管議論紛紛,他還是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讓大多數人閉上了嘴巴;
1985 年初春,北京西單商場發生了一起重大群體性事件,場面一度失控。李紀周接到通知後,立即帶人趕赴現場。
下邊的同志建議強制驅散,李紀周卻擺擺手,「我去和群眾聊聊。」
李紀周一拐一拐地走向人群中心。
李紀周的聲音不大,但很沉穩,「我是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今天就在這兒,跟大家一起解決問題。」
「李局長,您這條腿不方便,要不先去車上休息?」一位民警擔心地說。
「沒事,群眾還在這站著,我怎麼能去休息?」李紀周笑著搖搖頭。他就這樣站在現場整整四個小時,直到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這種親民的工作作風和高效的處置方式,讓李紀周在系統內聲名鵲起。此後,但凡遇到棘手的群體性事件,上級都會優先考慮派他前往處置。
1987 年夏天,他還妥善的處理了一起工人鬧事的事件。
「那時的李局給人印象特別好,從不擺架子。」曾在治安局工作過的老張回憶說,「他經常強調,咱們是人民警察,要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會兒誰能想到他後來會變成那樣?」
...
那麼李紀周的升遷究竟有沒有得到過他父親的幫助?
這個問題無論是李紀周曾經的上司,還是後來接任他位置的官員,給出的答案都很一致:「沒有!」
1992 年,李紀周被下派到廣州市公安局掛職鍛煉,擔任副局長。廣州深圳當時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豪華的夜總會、奢靡的飯局、「特殊服務」的場所 ... 當年,這些在北京都還比較少見的「新事物」,但是在廣州已是司空見慣。
在這裡,不得不提兩個人:賴昌星和李莎娜
03
李莎娜的故事要從 1984 年說起。
那年,時任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的李紀周到廣州開會,當時負責會務工作的是年輕女警李莎娜,以其苗條婀娜的身材、白凈細膩的皮膚,李紀周看李莎娜時的眼神有些異樣,自然也被通遼中的有心人看在眼裡。
八年後的 1992 年,當李紀周再次來到廣州掛職鍛煉時,同是副局長的趙榮嗅到了機會。這位精明的官員準確找到了切入點:李紀周腿有殘疾,遠離北京,拋家舍業來支持廣州的工作,理應得到照顧。
於是,他巧妙地安排李莎娜負責照顧李紀周的工作。
而此時的李莎娜剛剛離婚 ... 所以,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
李莎娜並不滿足於只做一個小警員,她下海了,她通過朋友認識了梁耀華;
李紀周對梁耀華的印象並不好,看不上樑耀華說話直來直去,認為他素質很低、缺乏品位。
但梁耀華並不在意李紀周的厭惡,他用了兩年的時間,通過「鈔能力」徹底打通了李紀周這條路;
1993 年,他出資成立了新英豪發展有限公司,送給李莎娜 30%的公司股份。然後李紀周出面,把新英豪公司掛靠在了公安部道路交通協會下。
1994 年,梁耀華想要建立保稅倉,但是他的資質不夠;李莎娜:「給我 300 萬,我來試試。」
梁耀華:「可以,但是你說的不算啊。」
李莎娜和李紀周商議之後,李幾周真的出面讓梁耀華給李莎娜 300 萬。作為交換,李紀周找到了時任海關總署副署長的王樂毅。很快,新英豪公司就在廣州番禺建起了保稅倉。
從此,有了李紀周這棵「大樹」,梁耀華和李莎娜的走私活動更加肆無忌憚。其中有兩件事情最出名:
1995 年 1 月 4 日,珠江深圳黃田機場附近水面,一艘裝有 8 個集裝箱的貨輪,被深圳公安局蛇口分局水上派出所攔截,並將船隻扣下。
梁耀華得知貨物被扣之後,第一時間讓李莎娜給李紀周打電話求助。
當時李紀周正在上海參加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在會議休息期間他直接將深圳市公安局局長找來,指責他們在公海違法扣船。
深圳市公安局局長解釋,不是在公海。但李紀周聽後很不滿意:「你下邊的人不老實,做錯了還不承認。」在李紀周的壓力下,蛇口公安機關迅速放行。
1995 年 3 月 23 日,新英豪公司在「粵海 335 號」貨運船上的 12 個集裝箱,被深圳市公安局蛇口分局赤灣派出所查扣。這回船上裝的都是去掉保險杠的新車 ...
李紀周得知消息之後,立刻給深圳市公安局打電話關註:「新英豪公司是公安部的公司,你們先看下貨物究竟到底有沒有問題,如果有就依法處理,沒有就趕快放行。」
深圳市公安局告訴李紀周,貨物已經過商檢局鑒定,車身總成超過 60%,已構成走私。
但李紀周得知後,再次電話關注到深圳市公安局:「貨物性質應當由海關來定。」
最終,深圳市公安局在壓力下按李紀周的要求將貨物放行。
...
04
在李紀周的貪腐生涯中,除了李莎娜這條線,還有一個更大的源頭——賴昌星。
這部分有點長 ...
1993 年底,時任全國打擊走私領導小組副組長的李紀周來到廈門,參加特區成立十周年紀念活動。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局長毛鳳平、廈門市委副書記劉豐、廈門市胡里區區委書記許甘露向他大談賴昌星如何了得。後來,毛鳳平又專門找機會將賴昌星引薦給了李紀周。
這次相見,兩人都感到相見恨晚。
對賴昌星來說,雖然他已經通過走私聚斂了大量財富,在廈門呼風喚雨、一手遮天,但他仍不滿足。或許是內心的惶恐不安,或許是急於發展、再上一層樓,他急需在北京、在中央機關打開局面。
這時,遇到了正在仕途上鴻運當頭的李紀周,讓他感到興奮。
而李紀周則對賴昌星的行事風格、做派頗為讚賞。不止一次地對周圍的人稱:「他才真正像個做大事的人。」談起另一個與他有利益關係的走私商人、新英豪公司的董事長梁耀華時,李紀周說他是一個「小地痞、小混混兒」。
「賴昌星不同,」李紀周說,「他說話從來不那麼直白,但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只要他答應的事情,馬上會給你辦好。」
此後,兩人的來往密切起來,賴昌星很快就找到了切入點——李紀周的妻子程辛聯。
李紀周的妻子程辛聯,也是高幹子弟,曾任首都圖書館副館長。為人大大咧咧,熱心好事,性格比較張揚。
在任圖書館副館長期間,她為圖書館做成過一筆生意,從此認定自己有經商天分。1994 年,她辦理了「病退」,然後到處張羅著要做生意。
大院里的老人們在李紀周東窗事發之後好,很含蓄的講:「程家這個閨女 ...」
「過了些」、「有些張揚」。
她在李紀周的案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深度參與了與賴昌星的利益往來,還介入李紀周的工作事務。
一個細節可以說明這點:在法庭認定李紀周是否有重大立功表現時,李紀周告訴辦案人員,具體情況可以向程辛聯了解。果然,程辛聯提供的信息直接幫助了案件偵查。
1994 年下半年,賴昌星來北京,住在王府飯店,李紀周夫婦前去看望。閑聊中賴昌星問及程辛聯工作單位情況。李紀周有些無奈地說:「退休了沒事兒干,在家閑待著。」
敏感的賴昌星立刻看到了時機,卻又有些漫不經心地進言:「可以做生意嘛!為什麼不做生意?我可以幫忙嘛。」
李紀周沒說什麼,心裡卻很受用。他覺得,賴昌星既然主動答應幫夫人忙了,一定會有所表示。
12 月下旬,程辛聯打算與別人合夥承包飯店,苦於沒有錢交定金。對李紀周講了,李紀周說:「賴昌星不是說要幫你嗎?你可以去找他啊,他這人爽快又有錢,不會食言的。跟他說一聲,錢的事不就落實了?」
然後,程辛聯就給賴昌星打了個電話,賴昌星二話沒說,給了程辛聯一個人名和電話號碼,讓程辛聯直接找那個人拿錢。程辛聯與那人取得聯繫後,於 12 月 27 日在北京朝陽區西壩河如意酒家,從賴昌星的代理人趙建章手中輕輕鬆鬆的拿到了 100 萬元現金。
1995 年,李紀周在北京見到賴昌星,提起這 100 萬,他不無深意地說:「你給她那麼大一筆錢,她又不會做生意,要是賠了怎麼辦?」
賴昌星胸有成竹地說:「不會做,做幾次就會了。這些錢就當交了學費,不用還了。」李紀周也沒有客套,回到家之後就告訴程辛聯,100 萬不用還了。
李紀周有個女兒,他對這個女兒一向十分寵愛,幾乎是有求必應。女兒一直在美國上學,畢業之後,女兒不願意回國發展;最後沒有辦法,李紀周通過關係,將李茜安排在某公司駐舊金山的辦事處。
1996 年 3 月,李紀周在法國出差,孤單的程辛聯情緒低落,善解人意的賴昌星及時安排幾個人陪同她到廈門旅遊、散心。
在廈門,賴昌星親自陪程辛聯遊玩。某天晚上,程辛聯與女兒通電話後得知,女兒在美國和同事無法相處,驕矜受挫,已經負氣離開了辦事處,境況很不好。
程辛聯傷心,眼睛都哭腫了;第二天賴昌星見了,問明情況,好言相慰。
李紀周從法國歸來,賴昌星趕往北京給李紀周接風,賴昌星問李紀周:「你女兒在美國的情況你知道不知道?」
「剛知道,我也很著急。有什麼辦法呢?」
「要不開個公司,自己做做生意?」賴昌星很義氣:「我可以幫忙。」
回去後,李紀周告訴程辛聯,賴昌星答應給李茜幫助,讓程辛聯給賴昌星打電話。
第二天,程辛聯與賴昌星通電話,賴昌星要了李茜的賬號。
沒幾天,李茜打來電話,說收到了 50 萬美元。
在悔罪書里,李紀周寫道:「我就一個女兒,一直對她過於溺愛,從小嬌生慣養。她要去美國,我雖然不太同意,但是她和我夫人堅持,我也就妥協了。她在美國生活遇到困難,我也就不惜一切,明知不對,卻接受了賴昌星的 50 萬美元。」
1997 年的一天,一直很含蓄的賴昌星打電話給李紀周,很直白的說一個朋友的船在海南被邊防機關給扣了。希望李紀周能夠關注下,李紀周則立刻給海南省邊防局領導打電話。
當然,他也並沒有直接的讓下屬放船,而是既有原則又不失巧妙地在電話中表明了意思 ...
此後,賴昌星但凡遇到解決不掉的大事情,便會不假思索地給李紀周打電話。而李紀周總會毫不猶豫地打一個或幾個電話,遂賴昌星所願。
05
1998 年 12 月的那個清晨,當辦案人員出示證件時,李紀周的臉上沒有太多表情。或許他早已預感到這一天的到來,又或許,作為一個老公安,他太清楚這種場面意味著什麼。
2001年10月22日上午9時30分,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宣判:
"被告人李紀周犯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犯玩忽職守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庭審中,這位曾經的公安部副部長聲淚俱下:
「我出身革命家庭,有一個很好的過去……父母對我要求都很嚴格,我自己也曾努力上進。」
「邊疆地區叛亂時,我也曾在暴風雨中身披雨衣、拄著木棍、肩扛衝鋒槍、向敵人衝鋒……我的榮譽都是黨和國家給我的,沒有黨和人民,我李紀周什麼都不是…」
「…我後來卻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整天在台上給別人講廉政,在台下自己收受巨額賄賂……」
"我對不起黨,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我父親母親都是走過長征的老紅軍、老革命,是艱苦樸素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而我,卻是腐敗的典型,是人民的罪人...我對不起九泉之下的父親,對不起年邁的母親..."
「我是一個罪人,我不夠黨員資格,但我仍熱愛黨,仍希望為國家做點事,做一個反面教材。我向黨、向國家、向人民認罪,懇請法庭給我一個機會...」
源自:光明新聞《李紀周這樣走向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