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被漢武帝派去出使匈奴,結果牽涉到謀反大案,寧死不降

自古以來,中國既不缺少為一己之私出賣國家利益的漢奸,也不缺少對國家忠貞不二的英雄。漢朝時期自然也存在這樣的人,既有中行說這樣反過來攻擊母國的奸賊,還有被囚國外對國家念念不忘的蘇武

1.出使匈奴

蘇武出生於漢武帝即位時期,其父親蘇建趕上了漢武帝主動出擊匈奴的風口,曾三次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並立下大功。

蘇武長大之後憑藉父親的庇蔭與自己的兄弟得以成為郎官,後來升遷為栘中廄監,主要負責掌管皇帝打獵的事宜。

整個漢武帝時期,漢朝與匈奴爆發了多次戰爭,隨著多次較量匈奴逐漸落入下風,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雙方加強了聯繫。

漢武帝曾多次派遣使節偵察匈奴敵情,匈奴也派出使臣偵察漢朝的情況。後來匈奴突然扣押了出使匈奴的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批人,漢朝也做出對等回應,扣押了匈奴多名使節。

公元前100年,且鞮侯單于即位。由於他剛剛即位,國內局勢還不穩定,擔心受到漢朝攻擊,所以聲稱漢朝天子是他的長輩,並送還了當初扣押的漢使。

此時的漢武帝當然也不想發動大的戰爭,但是又好面子。現在且鞮侯單于的做法正好滿足了他的虛榮心,於是他就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持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並贈送單于禮物,以答謝單于。

於是蘇武帶著副使張勝、使臣常惠等人以及招募的士兵一起到了匈奴,然而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單于並沒有像想像的那麼親近漢朝,反而對漢朝非常傲慢。

2.險些喪命

就在蘇武等人抵達匈奴的時候,匈奴內部也在暗流涌動。副使張勝的舊識虞常找到他,聲稱自己可以替漢朝殺死痛恨的衛律,不過希望自己在漢朝的母親和弟弟可以得到賞賜。

張勝覺得這是好事,自己不用動手也有功績到手,於是就答應了,還贈送了虞常不少財物。

就在且鞮侯單于準備派使者送蘇武等人返回漢朝時,緱王與虞常等人想要趁單于外出暗中綁架單于的母親閼氏投奔漢朝。

一個月後,單于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于子弟留守。虞常等人看到這個機會,準備趁機行事,結果有一人趁夜逃走揭發了他們。

於是單于子弟發兵攻打虞常等人,緱王等戰死,虞常被活捉。隨後單于派衛律審理此案,張勝聽完惴惴不安,擔心當初與虞常的談話暴露出來,就將此事告知了蘇武。

蘇武聽完之後就說此事已經發生,必定會牽連到我,如果因為我導致國家受辱,那就要對不起國家了。說完之後蘇武就想自殺,幸虧張勝、常惠及時制止了他。

3.寧死不降

虞常不出所料地供出了張勝,單于因此大怒,召集諸貴族想要殺死漢使,其中左伊秩訾認為不是比謀害單于更大的罪過,應該招降。

隨後單于派出衛律召喚蘇武前來受審訊,蘇武感到十分屈辱,再次想要自殺。衛律及時阻止,然後找來醫生,醫生進行一番操作之後,蘇武才險死還生。

單于聽聞蘇武的行為之後對他非常欣賞,於是派人早晚探望,與此同時張勝被單于監禁了起來。

蘇武傷勢逐漸好轉之後,單于又派出使者勸降蘇武,想要憑藉對死亡的恐懼讓他屈服。衛律親手斬殺虞常,然後勸誘張勝投降免死,張勝最終投降。

接著衛律以蘇武是主官,應該連坐的名義判蘇武有罪勸蘇武投降,但是蘇武對死亡的威脅無動於衷,也不認可強加給自己的罪名。

眼看蘇武還是不想投降,衛律又以自身獲取的地位和榮華富貴來勸誘蘇武,希望他能夠投降,留在匈奴享受榮華富貴。

蘇武聽完之後將衛律痛罵一頓,認為他先是被迫自己的國家投降蠻夷做了俘虜,後受到匈奴的重用後,卻不公平行事,只想挑起兩個君主的矛盾,不是什麼好人。

隨後蘇武又舉出南越國大宛等殺害大漢使者的國家,最終被漢朝滅亡的實例,警告衛律最好悠著點,不然匈奴可是會滅亡的。

衛律眼見蘇武軟硬不吃,只好回去稟告單于。單于眼看蘇武不投降就越想蘇武投降,於是將蘇武囚禁了起來還不給吃喝。

4.結束

蘇武也不氣餒,渴了就喝雪水,餓了就吃氈毛,維持幾天不死。匈奴人由此認為他是神人,不過還是不想放他回去,就將他遷到北海讓他放公羊,並生成生下小羊就讓他歸漢。

蘇武在匈奴表現出來的氣節,對比早已叛變匈奴的衛律以及投降的張勝,無疑是非常可貴的。中華文明也正是有了如蘇武這樣的人,才更加的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