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蕭燕燕遠勝武則天,你不看她生前都做了啥?竟兩次大敗趙光義

她是中國歷史上另一個武則天,她曾兩度登上政治舞台,用自己的才華,書寫了濃墨重彩的光輝一頁。

不誇張的說,她的治國水平,還要遠勝於武則天。

而在軍事上,她摧毀了趙匡胤積攢16年的家底,也讓趙光義趕著驢車逃亡,再不敢北顧燕雲十六州。

當然,她與韓德讓的「暗通曲款」,也成為歷代小說家,津津樂道的一件趣事。

她就是大遼太后,蕭燕燕

大遼皇后

蕭燕燕,大遼北院樞密使蕭思溫的女兒。長相俊麗,聰明絕頂,做事不達目的不罷休,極受父親寵愛。

969年3月,遼穆宗耶律璟帶著蕭思溫、高勛等人,前往黑山圍獵。原本,這是一次普通的狩獵行動,可卻發生了令眾人意想不到的意外。

當時,耶律璟在狩獵中,親手射中了一隻身材巨大的熊。對此,他極為高興,就大擺宴席,邀請蕭思溫等人赴宴。

然而,耶律璟卻在觥籌交錯中,喝醉了。

眾所周知,耶律璟是遼朝有名的暴君,嗜酒如命,且殘忍好殺,有「睡王」之稱。因此,當他半夜醒來,尋找食物而不得時,內侍們慌了。

甚至,昏昏沉沉的耶律璟還揚言,要殺光所有的內侍。

於是,不願坐以待斃的內侍們,謀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們要殺掉耶律璟,臨死前也要拉上墊背的皇帝。

當天深夜,花哥、辛古等人,借著內侍的身份,沖入耶律璟的營帳,手起刀落,結果了「一代睡王」的性命。

耶律璟死後,跟隨他前往黑山的蕭思溫、高勛等人也是鬆了一口氣。畢竟,殘暴的皇帝不止殺內侍,連大臣也是隨意處決。

因此,蕭思溫等人趁機封鎖消息,並秘密派人請來自己的「好友」耶律賢,讓他「靈前繼位」。

耶律賢是遼世宗的次子,又得到南北兩院樞密使的支持,登基稱帝自然不會招致他人反對。可他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為了報答蕭思溫的恩情,耶律賢親自下旨,徵召蕭思溫的女兒入宮,受封貴妃。

而此時,蕭燕燕年僅17歲。兩個月後,蕭燕燕再次晉陞,以皇后的身份,號令群雄,母儀天下。

大敗趙光義

有趣的是,耶律賢和唐高宗李治的身體素質極為相似,都是病秧子。因此,就像武則天「二聖臨朝」一般,蕭燕燕也被推到了台前。

然而,世事無常。

就在蕭燕燕一族飛黃騰達時,蕭思溫卻遭到了行刺,含恨身亡。

不過,蕭思溫的死不僅沒有動搖蕭燕燕的統治根基,反讓她藉機吞掉了高勛、女里的勢力,成為大遼真正的實權派。

當然了,蕭燕燕的治國能力,是相當不錯的。

後世史學家將武則天統治時期稱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其實,武則天的執政能力,著實一般。對內沿襲李治的治國方案,不斷滑向深淵,對外更是百戰百敗,丟失了大片領土。

若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身份,妥妥的庸君。

而蕭燕燕,卻是實打實的將大遼帶到了巔峰。在此之前,耶律璟統治下的遼國已邁進了「鬼門關」,國力衰退,怨氣衝天,早已不復開國之初。

可在蕭燕燕接替耶律賢執政的十年,她大量啟用漢臣,注重改革,緩解宗室矛盾,一掃大遼頹靡之風。

甚至,蕭燕燕還改變了大遼的國策,不再南下征討宋國,反而互通信使,走向和諧。

不過,接替趙匡胤的趙光義,卻不這麼想。在清除掉遼國扶持的北漢後,趙光義大舉出兵,意欲收復燕雲十六州

如此,蕭燕燕和趙光義的首次對決,出現了。

然而,高梁河一戰成了趙光義人生的巨大污點。在蕭燕燕的「情人」韓德讓和耶律休哥的聯手出擊下,趙光義兵敗如山倒,趕著驢車狂奔數百里。

此戰後,趙光義數年不敢再提北伐之事。

982年,35歲的耶律賢病逝了,年僅12歲的耶律隆緒登基稱帝。

作為執掌大遼近十年的皇后,又是小皇帝的親生母親,蕭燕燕沒有重走武則天那一步。恰恰相反,她為了耶律隆緒的帝位穩固,可謂是傾盡了畢生心血。

當時,主少國疑,遼國宗室手握重兵者不計其數。而遠在南方的趙光義也虎視眈眈,欲趁此良機,出師北伐。

因此,如何穩定蠢蠢欲動的宗室,就成了擺在蕭燕燕面前,最重要的問題。

好在,蕭燕燕還有耶律休哥和韓德讓的支持。作為大遼歷史上的名將,耶律休哥在軍中的威望,要遠勝宗室諸王的。

更何況,他是真有本領的。讓他鎮守南方,對於趙光義的威懾,是極強的。

而蕭燕燕的「情人」韓德讓,老謀深算,智計百出,是她的智囊。在以武立國的遼國,更是鮮有對手。

至於耶律賢留下的託孤大臣耶律斜軫,則在蕭燕燕的拉攏下,成了耶律隆緒最忠實的臣子。

可以說,有了這三人的支持,蕭燕燕輕而易舉的就拿掉了宗室的兵權,還逼迫他們派遣質子入京,以此挾制。

正因此,蕭燕燕輕鬆化解了遼國近在咫尺的危機。

5年後,趙光義聽說了蕭燕燕與韓德讓的「風流事」。於是,借著遼國主少的機會,再次發動北伐。

此戰,趙光義兵分三路,浩浩蕩蕩的向遼國開赴。

只是,趙光義高估了宋軍的作戰能力,也低估了蕭燕燕孤兒寡母的政治水平。趙光義在開封城瘋狂「遙控」指揮的同時,蕭燕燕早已將軍事大權,交給了前線的耶律休哥。

兩相對比,孰優孰劣,可想而知了。

雍熙北伐,傾盡了趙匡胤積攢16年的家業,卻死傷無數。曹彬兵敗,楊業自殺,宋軍畏敵如虎,再不敢與遼人作戰。

而趙光義也在戰後逼死了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囚禁了弟弟趙廷美,還設立了專管軍事的樞密院,節制武將,將宋朝拉進了文強武弱的深淵。

可蕭燕燕卻得到了遼國宗室的全力擁護,不僅被尊稱為「承天皇太后」,她的兒子也跟著沾光,成了「天輔皇帝」。

顯然,趙光義不僅沒有摧垮蕭燕燕,反而讓她的位置,越做越穩。

甚至,在雍熙北伐後,宋軍一敗再敗。此後十五年,蕭燕燕屢屢發動入侵趙宋的戰爭,並以絕對的優勢,獲得了大量的戰利品。

遠勝武則天

1004年10月,蕭燕燕、耶律隆緒御駕親征,大舉侵宋。

當時,宋人在遼國的壓迫下,已成驚弓之鳥,尤其是宋真宗趙恆,聞聽蕭燕燕親自前來,更是慌不擇路,意圖南逃。

只是,在寇準的強行挽留下,趙恆方才親臨戰場。而這,也促成了遼宋之間長達百餘年的和平協議「澶淵之盟」。

可以說,蕭燕燕以極強的政治嗅覺,為遼國爭取了最大的利益。澶淵之盟的簽訂,不僅讓遼國獲得大量的物資,還讓蕭燕燕得以騰出手,對付新近崛起的党項人以及女真各部。

當然,蕭燕燕更為人稱道的則是,她並未貪戀權力,而是在耶律隆緒舉行「柴冊禮」時,果斷放權。

不僅如此,在她輔政的四十餘年,蕭燕燕並未任人唯親,架空皇權,更沒有像武則天那樣將娘家人全部安排在中樞機構。

她也沒有處決遼國宗室,更沒有瘋狂的處死大臣。

事實上,蕭燕燕的眼中只有國家,沒有個人私利。她之所以攝政的目的,無非是要將大遼帶入更強盛的時代。

她的一生,和武則天極其相似,又何其相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