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求錘得錘,中方對歐豬肉出招,兩國總理紛紛找上門

歐盟求錘得錘,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後,中方也對歐盟豬肉類產品出招,歐洲兩國總理也紛紛找上門。

眾所周知,在上周,歐盟委員會公開宣布,他們決定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最高將額外徵收38.1%的稅率,這一舉措將在下個月4日正式開始實施。但歐盟也強調,會繼續就此事與中國展開磋商尋找解決方案,並且,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臨時性而非永久性的行為。

在此消息一出後,在國際上立即引發了不少熱議。中國商務部也在同一天對歐盟此舉表達了強烈不滿,同時還強調,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捍衛本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並且,中方還將保留向WTO提起訴訟的權利。此外,中國外交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紛紛發聲反對歐盟的做法。

不僅如此,中國的業界人士還向商務部提起了對歐盟乳製品以及豬肉的反傾銷調查申請。從中國的這些反應也能看出,歐盟的這一決定很可能會其自身招致麻煩,中國不但能將歐盟告上WTO,也可以對歐盟出口到中國的商品採取反補貼調查。

因此,這幾天歐洲內部也倍感焦慮。歐盟的豬肉行業、乳製品行業以及白蘭地廠商都在時刻關注中國的動向,他們都在擔心會遭到中國的反制。然而,沒過幾天,歐盟果然求錘得錘,中方開始對歐盟豬肉出招。

據悉,這兩天,中國商務部對外宣布,將根據國內畜牧業協會代表所提交的申請,對來自歐盟的豬肉以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顯然,中國此舉就是對歐盟加征關稅做出的一種回應。

但這對歐盟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在中國宣布該消息前夕,歐洲不少行業高管和分析師都坦言,如果中國限制歐洲的豬肉進口,對歐洲豬肉行業來說將是一個「噩夢」。要知道,對於歐洲多國來說,中國都是他們豬肉出口寶貴且重要的市場。

單是去年一年,中國進口的豬肉產品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來自歐盟國家,而西班牙則是中國最大的豬肉供應國,該國每年都會向中國出口價值15億美元的豬肉。包括法國、荷蘭、丹麥等國也是中國豬肉的主要供應國。

並且,中國已經開始尋求歐洲國家以外的豬肉供應國,在今年年初,中國海關宣布引進俄羅斯的豬肉。由此可見,中國很清楚歐盟的痛點在何處。德國某智庫的首席分析師也表示,如果中方選擇在農業領域反制歐盟,將是明智之舉。

目前,歐洲最大的農民遊說團體的高層也坦言,他們不想被捲入中歐的紛爭之中,歐盟必須確保他們不會為這場爭端買單。在此之際,歐洲兩個國家的總理也紛紛宣布將對中國展開訪問。

德國副總理羅伯特·哈貝克將於本月19日前往亞洲,對中韓兩國展開為期5天的訪問,這不僅是哈貝克本人首次訪華,也是在歐盟對華加征關稅後,德國首次派出高層前往中國。因此,哈貝克此行也備受各界的關注。

畢竟,在歐盟國家中最反對他們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就是德國。而事出之後,哈貝克也呼籲歐盟儘快和中方談判,德國此刻最為擔心的是歐盟此舉會影響中歐貿易關係,這樣一來,德國也將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所以,哈貝克這次來華一方面是為了加強中德之間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在為近期中歐緊張氛圍降溫,還有很大的可能他會勸說中國不要對歐盟發起反制。在哈貝克宣布訪華之後,緊接著,義大利方面也放出消息。

義大利政府當前正在籌備其總理梅洛尼訪華的相關事宜,雖然具體時間暫時沒有定下,但預計會在回來幾周內展開。在這個節骨眼上,歐盟國家的高層如此密集地來華訪問,其實也足以反映出歐洲焦慮不安的心理。

中國已經把醜話說在前頭,歐盟如果真的不想讓情況惡化,就應當拿出誠意和中國對話協商,否則,勢必會給自身招致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