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可原的楊四郎


楊四郎楊老令公的第四個兒子,在人們的心目中,楊四郎是個賣國賊,因為他投敵做了蕭太后的女婿,和鐵骨錚錚的楊家將性格不符,所以我也一直不喜歡楊四郎,認為他不僅和楊大郎楊二郎楊三郎相比,就是和楊五郎楊六郎這樣的兄弟也無法相比。一個軍人戰場上投敵叛國不管什麼理由都是不可原諒的,及至看了四郎探母,總感覺有血有肉的楊四郎,也是個真性情的漢子。


楊四郎是個好漢,當年也是個熱血好漢。父親楊老令公人稱楊無敵,受到奸臣潘仁美的欺壓與迫害,但是他顧全大局,還是在金沙灘,冒死讓大兒子代替宋天子,二兒子代替八賢王,讓其他兒子保駕,最終雙龍會。不料遼國皇帝天慶梁王卻想斬草除根,殺掉大宋君臣。一時間風雲滾滾,日月無光。楊大郎箭射遼國皇帝,那時候北國人歡馬叫,要替大遼國皇帝報仇。

敵將眾多,外面重重關卡,大郎因為裝扮的是皇帝自然坐在龍輦上,下來慢了一些,結果被敵人一槍從後面刺中,鮮血如注,不久慘死。楊二郎見此景奮力拚殺,因為騎的是逍遙馬,沒有戰鬥力,也死於亂軍之下。

楊三郎為了讓眾兄弟儘快逃脫,他力大無窮,於是舉起千斤閘,其實第一個舉起千斤閘的是楊八郎,但楊八郎不是楊老令公的兒子,而是王令公之子,楊三郎知道父親對八郎的疼愛,故捨死忘生救下八弟。眾人逃脫,但是人總有筋疲力盡的時候,最終楊三郎被眾人踩為肉泥。


目睹這一幕又一幕,楊四郎心都碎了,他抱了視死如歸的心愿,為了證明自己也是楊家將的後人,他一直在努力的拼殺著,最終被人生擒活捉。在戰場上一個女將見楊四郎一直衝殺,便有了愛才之心,又加上楊四郎面貌英俊,就有以身相許之意。此時蕭太后見四郎與那女子郎才女貌,有意撮合。不想楊四郎喝罵不止,蕭太后越發欣賞,認為楊四郎也是大宋的忠臣,自己也希望這樣的漢子,便更加有招降之意。

楊四郎心稍微活動了一下,他想到自己兄長的慘死,一時間怒不可遏,便想著用有用之軀替父兄報仇,於是假意答應。哪知道番邦防護甚嚴,在大遼國楊四郎出出入入都有人嚴格把守,雖然他是蕭太后的女婿,但是蕭太后仍然防他防得很嚴。畢竟漢人不可靠。


楊四郎無時無刻不再想念自己的母親,15年後四郎聽說六郎挂帥,老母佘太君也押糧草隨營同來,不覺動了思親之情。但戰情緊張,無計過關見母,愁悶非常。公主問明隱情,盜取令箭,四郎趁夜混過關去,正遇楊宗保巡營查夜,把四郎當做姦細捉回。六郎見是四哥,親自鬆綁,去見母親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頭痛哭。

這期間楊四郎熱淚盈眶,母親佘老太君怒斥兒子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做了叛國賊,楊四郎竭力辯解,說自己完全是想用自己的一腔熱血,隱忍自己,然後藉機殺死蕭太后,為楊家將報仇。哪知道後來和公主關係融洽,又不忍心了。但是自己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大宋朝的臣子,楊家將的後人。

楊四郎一直在等待機會,現在母親不認自己,但是他生是楊家的兒郎,楊家將是忠良,沒有貪生怕死之輩,他要讓後人銘記自己是響噹噹的男子漢,於是他決定在一定的情況下殉國。後來果然如此,在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時候,到底楊四郎還是和楊家將一起裡應外合,為大宋朝流下最後一滴血。

楊家將沒有一個孬種,個個都是讓人敬佩的好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