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彩色老照片揭秘自由女神像建造傳奇之旅

自由女神像,這座巍峨的銅像,不僅是一座雕塑,更是法國美國深厚友誼的象徵。它於19世紀末期誕生,是為了慶祝美國南北戰爭的結束和奴隸制的廢除,由法國贈送給美國的禮物。

從1876年開始,自由女神像的建造過程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在費城展出期間,其右手臂的模型首先亮相,展現了雕塑家巴特勒迪的精湛技藝。隨後,這個巨大的手臂被移送到紐約的麥迪遜廣場進行展出,進一步激發了民眾對於這座雕像的期待。

1878年,巴黎世博會上,自由女神像的頭胸部模型首次公開亮相,其壯麗的身姿和精緻的細節設計贏得了廣泛的讚譽。與此同時,巴黎的工廠里,像身正在緊張製作中。設計師巴特勒迪親自監督,確保每一個細節都達到完美的狀態。工廠內部,1:1和1:4的模型擺放在一起,讓人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自由女神像的雄偉與精緻。

試組裝階段,自由女神像的各個部分逐漸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形象。然而,此時美國方面的底座工程進展卻不如人意。由於經濟衰退,從美國民眾那裡募款變得異常艱難。甚至有媒體質疑,既然法國人已經決定贈送這座銅像,為何不連同底座也一併贈送?

就在資金最緊張的時刻,約瑟夫·普利策發布了募款廣告。他承諾,無論捐款多少,都會在他的《紐約世界報》上刊登捐贈者的名字。這一舉措立刻得到了廣大讀者的積極響應,資金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

1885年6月17日,自由女神像的部件從法國運抵紐約。次年4月,底座工程終於完工。1886年10月28日,時任美國總統克利夫蘭親自主持了落成典禮。儘管我國外交官張蔭桓在日記中提到當天「適大雨泥濘」,但並未影響人們歡慶的心情。原定於當天舉行的焰火燃放活動,也被推遲到了11月1日,為這座雕像的落成增添了更多的喜慶氛圍。

在建造過程中,自由女神像的底座同樣經歷了無數次的打磨和完善。1884年的照片顯示,底座已經初具規模,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最後的施工。而1886年的照片則捕捉到了吊裝自由女神像面部的關鍵時刻,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將這個巨大的面部安裝到雕像上,使其逐漸展現出完整的形象。

落成典禮當天,無數船隻聚集在雕像周圍,圍觀這一盛況。人們紛紛拍照留念,記錄下這一刻的輝煌與榮耀。自由女神像不僅成為了紐約的標誌性建築,更成為了美國精神的象徵,代表著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