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後花園,又一個火藥桶即將被點燃,事關中國石油安全

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尚未結束,一場衝突又在美國後花園南美地區醞釀。本月3日,委內瑞拉進行了一次全民公投,以96%的高票通過吞併埃塞奎博地區,而該地區由鄰國蓋亞那實際控制。

很顯然,這次並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公投,很有可能點燃兩國之間的戰火。尤其是,本次衝突的當事方埃塞奎博地區居民,甚至都沒有參加這次公投。委內瑞拉宣稱,將按照人民意願奪回領土。

蓋亞那總理菲利普斯則表態「寸土不讓」,照這個趨勢演變下去,很有可能發展為又一場地區衝突。

埃塞奎博地區的爭議由來已久

這片土地豐富著森林、河流和近年來發現的巨大石油儲備,是國家利益和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埃塞奎博地區的歸屬問題可追溯至19世紀,早期由西班牙和荷蘭控制的變遷歷史,到20世紀被英國殖民的複雜背景,為當下的緊張關係埋下了隱患。

埃塞奎博地區總面積為15.95萬平方公里,約佔蓋亞那全國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相當於敘利亞那麼大。該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是石油和黃金,石油總儲量超過110億桶,幾乎快超過了委內瑞拉,人均石油生產量更是相當於科威特。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兩國之間的領土爭端。

回顧歷史,1899年《巴黎裁決書》本應解決這一爭議,但委內瑞拉後來否認了其有效性,聲稱其時的裁決是不公正的,是在大國的壓力下作出的。從那時起,委內瑞拉就一直對埃塞奎博地區宣稱主權。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和能源價格上漲,該地區潛在石油儲量引起了國際石油公司的興趣。國際油企的參與,為這場持久爭端增添了新的火藥。

委內瑞拉的全民公投並非第一次行動。在過去幾十年中,委內瑞拉政府多次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表達對埃塞奎博地區的主權要求,包括在地圖上將該地區標示為自己的領土、在國際場合聲明主權等。

這一次的公投顯得更具實質性,因為它直接體現了民意,並且馬杜羅政府及其軍方表態稱要「遵循人民的授權奪回領土」,為這一爭端加劇了緊張氣氛。

蓋亞那經濟發展較弱,人口僅約78萬,與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委內瑞拉相比,在軍事上頗感壓力。但蓋亞那並非無牌可打,它獲得了國際社會,特別是加勒比共同體(CARICOM)成員國的支持,並尋求通過國際法院來維護其主權。

如果兩國爆發衝突,對全球石油格局影響也是巨大的

對全球石油格局而言,埃塞奎博地區的開發可視為一張新牌。若投入生產,將大幅度增加全球石油供應,進而可能對國際油價產生壓製作用。但領土爭端的存在為這一過程增添了不確定性因素。

石油是國際政治與經濟中的重要因素,尤其對於能源依賴較大的國家如中國。委圭爭端的不確定性影響該地區的勘探與開發活動,引發市場對長期供應的憂慮,可能導致國際油價波動。中國在確保能源供應方面追求多元化,因此任何可能影響油市穩定的地緣政治事件,都不容忽視。

而中國的國有石油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投資,若他們參與到埃塞奎博地區的石油開發中,則爭端的結果直接關聯到中國的經濟利益。

另外,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範圍內擴展影響力,南美洲是其重要的合作地區之一。如果中國選擇支持某一方,將會影響其與該地區其他國家的關係,特別是與委內瑞拉和蓋亞那之間的外交平衡。

當前,中東作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地,已經出現了不穩定的苗頭,巴以衝突可能會外溢,美國、伊朗也有可能介入。在中東地區不穩定的情況下,南美地區也發生衝突的話,全球石油市場可就真的進入多事之秋了。

美國一直將南美洲視為後花園,前幾年曾試圖通過扶持瓜伊多顛覆馬杜羅政權,但未能成功。如果委內瑞拉和蓋亞那爆發衝突的話,誰也無法保證,美國不會趁此機會再次介入委內瑞拉政局。

所以,在全球政局不穩定的大環境下,中國維持石油進口多元化政策就非常明智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是應對全球局勢動蕩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