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幫」被粉碎後,李德生探望葉劍英,葉帥:你去看看鄧小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噢,每天為您奉上不一樣的文章。感謝您的支持!

1977年春,「四人幫」被粉碎半年,曾遭受「四人幫」迫害李德生來到北京西山,看望年邁的葉劍英元帥。

談話中,葉帥告訴他:「你去看看你們的老政委。」

葉劍英元帥所說的「老政委」,就是鄧小平。

雖然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已經被粉碎,但第三次陷入低谷的鄧小平卻還沒有平反,他被葉劍英從解放軍總醫院接了出來,住在北京西山

去見鄧小平,這是李德生求之不得的。

圖|鄧小平與李德生

李德生辭任,鄧小平受挫

李德生比鄧小平小12歲,他1930年參加革命工作,在抗日戰爭時期,李德生歷任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排長、連長、副營長、營長,而當時的鄧小平正是八路軍129師的政委。

從1938年到1950年,李德生一直在威名赫赫的劉鄧大軍中任職。李德生自己也說:「在我們的心目中,鄧小平同志是可敬、可信、又可親的老政委。」

圖|戰爭時期的李德生

眾所周知,在那段動蕩混亂的歲月中,猖獗的「四人幫」將打擊的矛頭指向許多領導人,包括鄧小平、葉劍英中央領導人,當然,堅決支持周總理、葉劍英工作,不受江青等人利誘的李德生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他們打擊的對象。

建國後,李德生先是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從朝鮮戰場上歸來後,李德生又投入部隊工作,後來又奉周總理的命令率部到安徽省執行任務,任安徽省軍區司令員、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等職。

他的工作成績得到中央領導人的肯定,之後便被調到中央工作。1973年,在黨的十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1973年中共十大以後,李德生作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地位更高了,責任也更重了。由於李德生堅定不移地支持周總理的工作,工作中,他按照組織原則辦事,直接向毛主席、周總理、葉劍英元帥幾位中央領導人負責,不聽從江青等人的拉攏與利誘,他成為江青等人針對的目標,江青一夥兒公開打擊他、肆意污衊他。

艱難的處境之下,李德生調離了北京

圖|1973年,中共十大在北京舉行,周恩來、康生、李德生在大會主席台上

在他看來,自己已經不參加中央活動,可以辭去政治局常委、委員、中央副主席的職務,李德生向中央提出請求後,毛主席批示:「同意辭去黨的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保留了政治局委員職務。」

葉劍英元帥專門去看望李德生,此時葉劍英的處境也很困難,不過他還是安慰李德生,要好好保重身體,這讓李德生心中十分感動。

紀登奎也去看望李德生,轉達了毛主席的意思:「你已經到瀋陽軍區了,就在那裡繼續工作,北京的職務就不要兼了,還是保留政治局委員。」紀登奎特意轉告了毛主席的話說:「你是惹不起他們的。」

毛主席說的「他們」,就是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

圖|左起:李德生、徐向前、張震

李德生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在困難的境況里,李德生在逆境中堅持工作,也等待著歷史轉折的機會。

不過,他先等來的,是領袖毛主席逝世的噩耗。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與世長辭。李德生當即啟程到北京,送別毛主席。治喪期間,李德生前去看望葉劍英,關心葉劍英的情況,相比起自己的處境,葉劍英更為憤慨的,是摯友鄧小平遭受打擊的艱難處境。

1973年,鄧小平才從江西回到北京,主持黨、國家和軍隊的日常工作,沒想到這麼快的時間裡,他又遭到江青集團的打擊與迫害。

聽著葉劍英的憤慨之詞,同樣在逆境中掙扎的李德生也更加心疼自己的老領導。

圖|葉劍英與鄧小平

他們面臨的形勢有多麼嚴峻呢?就在二人談話時,葉劍英十分嚴謹,打開了收音機,讓談話環境嘈雜起來,以防江青一夥兒進行竊聽。

談話中,葉劍英問他:「當前全國形勢嚴峻,到底是抓組織重要,還是抓生產重要?」

為聽清葉劍英的話,李德生選擇將開著的收音機關掉,他剛一關,具有豐富鬥爭經驗的葉劍英又趕緊把收音機打開,他壓低聲音對李德生說了一句話:「現在形勢複雜,開著好。」

李德生當即會意,點了點頭說道:「還是先抓組織。」

圖|葉劍英、李德生參觀展覽

自毛主席逝世後,「四人幫」迫不及待地要篡奪權力,在黨和國家的面臨危險的嚴峻時刻,葉劍英、華國鋒當領導人選擇毅然粉碎「四人幫」。

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終於被粉碎。

粉碎「四人幫」的第二天,李德生飛往北京,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上葉劍英、華國鋒講了話,向大家介紹了抓捕「四人幫」的具體情況,李德生聽著這個好消息,格外高興。

一返回瀋陽軍區,他就立即向部隊傳達中央精神,所有人都為這一好消息而歡欣鼓舞。 

圖|李德生(左二)

同時,葉劍英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告訴鄧小平,當時的鄧小平正住在解放軍301醫院,治病休養。葉劍英親自給301醫院打去電話,要求醫院妥善安排鄧小平的醫療診治,他對醫院方面作出指示:「一定要治療好,一定要保護好。」

得知「四人幫」被粉碎,鄧小平很高興,他長舒一口氣說道:「看來,我可以安度晚年了。」

據資料記載,原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給茅台酒廠的人們講過一件事,為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好消息,鄧小平甚至拿出茅台酒來,一口氣喝了二十多杯,他喝得酣暢淋漓,痛快表示:「要把絕世的內亂一口喝乾。」

圖|葉劍英

確實,那個混亂的時代結束了,但還有許多事情沒有解決。

在粉碎「四人幫」的鬥爭中,葉劍英元帥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華國鋒一度提出建議,由葉劍英出任黨中央主席。

葉劍英拒絕了這一提議,他認為自己年事已高,恐怕難以擔當這樣的重任。他提議由華國鋒擔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他的這一建議得到政治局的一致通過。

葉劍英雖沒有接下這一重要職務,但他沒有放下過對國家事務的關心,在他看來,要撥亂反正,是離不開鄧小平的。

可鄧小平尚未得到平反,葉劍英元帥不止一次地向華國鋒提出讓鄧小平恢復工作,葉劍英表示:「鄧小平同志具有治黨治國的經驗,是我們黨內難得的人才,毛主席和周總理曾多次讚揚過他。黨內軍內多數同志和全國人民都強烈要求鄧小平出來工作,我們應該儘快請他出來。」

圖|葉劍英與鄧小平

與此同時,葉劍英時刻關心著老朋友,他親自安排鄧小平搬到西山25號來,葉劍英就是住在西山,這樣更方便保護鄧小平,也方便與他一同討論研究國際國內的重大問題。

葉劍英一度派小兒子開車,將鄧小平接到他的住地,與鄧小平見面。

兩位老朋友激動地握著彼此的手,葉劍英一如既往地關心鄧小平的身體健康,並及時向他傳達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與他討論閱讀文件、處理文件的問題。

葉劍英特意吩咐:「凡是我看的文件,都要送給鄧小平同志,讓他看,熟悉情況。」即使當時的鄧小平還未復出。

圖|葉劍英與鄧小平

接下來的日子裡,葉劍英再度提出讓鄧小平出來工作。

在1976年10月,鄧小平也親自給黨中央、和華國鋒寫了一封信,他說:

「以華國鋒為首的黨中央,戰勝了這批壞蛋,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這是社會主義道路戰勝資本主義道路的勝利,這是毛澤東思想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勝利。我同全國人民一樣,對這個偉大的勝利感到萬分的喜悅,情不自禁地高呼萬歲,萬萬歲。我用這封信表達我的內心的真誠的感情。」

他在信中並沒有提出任何的個人要求,而是表明了他對於粉碎「四人幫」的欣喜與喜悅。

圖|鄧小平

李德生看望鄧小平

1977年,李德生又到北京看望葉劍英元帥。

在談話中,葉劍英主動與他提起:「你去看看你們的老政委。」也就是鄧小平,這當然也是李德生所希望的,所期盼的。

李德生再次見到了鄧小平,鄧小平肉眼可見地消瘦了許多,但仍然是那般達觀、坦然。

李德生過來,鄧小平一邊熱情與他握手,一邊給他讓座,詢問他為何來北京。而李德生也關切地詢問鄧小平的身體、以及飲食起居情況,希望他能保重身體。

這是一次歷經風霜後的相見,在將近1個小時的談話中,鄧小平語重心長地告訴李德生:「歷史是人民創造的,群眾運動力量很大,個人是微不足道。」

在這次談話中,李德生分明感受到,儘管鄧小平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但他在言談中卻沒有涉及個人一個字,他所講的、所想的,都是人民群眾。

遭受第三次嚴重挫折時鄧小平所展現出來的心有群眾、堅不可摧的氣度,讓李德生終身難忘,即使在多年後仍然記憶猶新。

圖|李德生與華國鋒

1977年7月,中共中央十屆三中全會正式通過《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定》,恢復鄧小平原任的黨政軍領導職務。

鄧小平再度復出後,李德生全力支持鄧小平的工作。

從1973年到1985年,李德生任瀋陽軍區司令員,李德生在瀋陽軍區工作的十餘年中,鄧小平5次到東北,幾乎每一次都會和李德生親切談話,大多時候,李德生更是陪同全程,陪伴在鄧小平的身邊,

而至於李德生自己,在「四人幫」被粉碎的4年後,1980年,經中共中央批准,李德生終於得到平反,洗清了曾潑在自己身上的污名。

圖|李德生、鄧小平在一起

1997年,年邁的鄧小平病重。

這一年的春節前後,鄧小平躺在醫院,治療休養。而李德生每天的主要活動,一是閱讀書籍《偉人鄧小平》,二就是觀看12集的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鄧小平》。

每每看著熒屏里鄧小平的身影,李德生總是會想起鄧小平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從戰爭年代,他是他的部下,到新的歷史時期,他又緊跟著他的腳步前行,李德生的心情總是久久難以平靜,內心更是企盼著他的「老政委」能夠早日恢復健康。

遺憾的是,他沒有等來鄧小平康復的消息。

1997年2月19日,一代偉人鄧小平與世長辭,將生命定格在他93歲的那一年。鄧小平逝世的噩耗傳來,李德生頓時淚眼朦朧,陷入無盡的悲痛之中。

圖|李德生

1998年,鄧小平離世的一年後,82歲高齡的李德生回憶起過往,滿懷深情地說道:

「在我的一生中,對鄧小平同志有著特殊的感情和印象,我不知聆聽了鄧小平同志多少次講話和指示,看了他多少次電報和文件,參加了他指揮的多少次戰役和戰鬥;他第二次復出、第三次復出,我又有幸與他有了較多接觸......我調瀋陽軍區工作後,他5次到東北,每次都和我親切談話,使我受到了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強烈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