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剛剛即位時,三位部下心懷不軌,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一、李術

李術,汝南人。孫策平定江東後,任命李術為廬江郡的太守,還給他三千兵馬,以此鎮守皖城。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李術得到了孫策的重用。但是,公元200年,孫權即位後,李術並沒有將前者放在眼裡,甚至公然違抗命令,這對孫權的地位形成了不小的挑戰。

因此,孫權決定首先拿李術開刀立威。在攻打李術之前,孫權準確地估計了形勢,一則致信曹操,也即和對方緩和關係,避免自己攻打李術的時候,曹操會派兵救援,二則組建以宗室親兵為主的兵馬。同年,孫權率軍包圍了皖城,李術堅守不出。不久之後,李術的糧草耗盡,城池隨之被孫權攻獻。最終,李術被孫權斬首,他的部曲也被兼并了。

二、孫輔

孫輔,字國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東漢末年將領,孫堅長兄孫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孫賁之弟,孫策和孫權的堂兄。孫輔襁褓中父母雙亡,由兄長孫賁撫養長大。東漢末年,孫輔以揚武校尉之職輔助孫策平定江東。

建安二年(197年),孫策征討丹楊等七縣,派孫輔駐守歷陽抵禦袁術,並招誘留下的百姓,糾合失散的兵卒。又隨孫策討伐陵陽,活捉祖郎等。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孫策平定江東的過程中,孫輔立下了不少戰功。

建安四年(199年),孫輔隨孫策襲擊廬江太守劉勛,因功被任命為廬陵太守。後升任平南將軍,假節兼任交州刺史。但是,等到孫策去世後,孫輔後擔心孫權無力保守江東,便遣使與曹操暗中來往,也即孫輔已經有背叛孫權的苗頭了。

當然,孫輔和曹操勾結的事情很快就敗露了。對此,孫權當機立斷,將孫輔這位宗室軟禁起來。孫輔在數年後去世,孫輔的兒子孫興、孫昭、孫偉、孫昕,都依次取得官職。

三、孫暠

孫暠,東吳宗室,孫靜長子。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的門客殺害,年輕的孫權開始執掌江東。孫暠當時為定武中郎將,屯守烏程,整頓兵甲,想要趁機自立,所以向會稽一帶進軍。

和孫輔比起來,孫暠的背叛更加直接,也即是公然造反了。當然,會稽一帶的將士沒有響應孫暠,而是等待孫權的命令。與此同時,虞翻警告孫暠:「孫策主公英年早逝,部屬應由主公之弟孫權統攝。重兵已圍城固守,且我已經與同郡吏士準備以命相搏,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權衡利害吧。」

孫暠知道自己難以成功,最後只能撤退。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不清楚孫暠在奪權未遂後的結局。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孫暠沒有繼續在東吳執掌兵權。此外,孫暠這一支後代(主要指孫暠及其孫孫峻孫綝)均為東吳宗室,也是東吳的主要奪權者,尤以其孫峻、孫綝的影響最大,並對東吳造成不少損害。

綜上,孫權剛剛即位時,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也即內部有人心懷不軌,外部有劉表、曹操等虎視眈眈的諸侯。但是,經過數年時間,孫權不僅整合了內部,還多次征討劉表的部下黃祖,這顯然當得起「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