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今譯 《戰國策 趙三》富丁欲以趙合齊、魏


圖片源自網路

原文:

富丁欲以趙合齊、魏,樓緩欲以趙合秦、楚。富丁恐主父之聽樓緩而合秦、楚也。司馬淺為富丁謂主父曰:「不如以順齊。今我不順齊伐秦,秦、楚必合而攻韓、魏。韓、魏告急於齊,齊不欲伐秦,必以趙為辭,則伐秦者趙也,韓、魏必怨趙。齊之兵不西,韓必聽秦違齊,違齊而親秦,兵必歸於趙矣。今我順而齊不西,韓、魏必絕齊,絕齊則皆事我。且我順齊,齊無不西。日者樓緩坐魏三月,不能散齊、魏之交。今我順而齊、魏果西,是罷齊、敝秦也,趙必為天下重國。」

主父曰:「我與三國攻秦,是俱敝也。」曰:「不然。我約三國而告之,以未構中山也。三國欲伐秦之果也,必聽我,欲和我。中山聽之,是我以三國撓中山而取地也;中山不聽,三國必絕之,是中山孤也。三國不能和我,雖少出兵可也。我分兵而孤爍中山,中山必亡。我已亡中山,而以余兵與三國攻秦,是我一舉而兩取地於秦、中山也。」

譯文:

趙人富丁想讓趙國聯合齊、魏,樓緩卻想讓趙國聯合秦、楚。富丁擔心主父聽樓緩的話與秦、楚聯合。司馬淺為富丁對趙主父說:「不如順從齊國。如果我們不跟隨齊國去進攻秦國,秦、楚兩國必然聯合進攻韓、魏。韓、魏兩國向齊國告急求救,齊國不想攻秦,必然拿趙國不聯齊攻秦為借口,那不攻秦的就是趙國了,而韓、魏必然抱怨趙國。齊國不向西攻秦,韓國必然聽從秦國,對抗齊國,違抗齊國而與秦國親善,必會出兵進攻趙國。如果我們與齊國一致行動,而齊國不向西攻秦,韓、魏兩國必然與齊國絕交,韓、魏與齊國絕交,他們都會來服從我國。而且,我們和齊國一致行動,齊國就不會不攻打秦國了。從前,樓緩住在魏國三月,未能拆散齊、魏的邦交。現在我們和齊國採取一致行動,而齊、魏兩國果然向西攻秦的話,將使齊、秦兩國疲憊不堪,趙國必將成為諸侯中舉足輕重的國家。」

主父說:「我們和齊、韓、魏三國一道進攻秦國,都會弄得疲憊不堪了。」司馬淺說:「不會這樣。我聯絡三國,把趙國未與中山國媾和的事告訴他們。三國決定攻秦,他們一定會聽從趙國,讓趙國和中山媾和以後再去攻秦。中山如果同意與趙國媾和,這樣我們以三國的力量使中山屈服,讓它割地;中山如果不聽從,三國必定會與中山絕交,這樣中山就孤立了。三國如果不能使我們與中山媾和,那我們少量出兵攻秦也是可以的。我們分兵進攻遭到削弱和孤立的中山,中山必亡。我們滅亡了中山以後,以其餘的兵力與三國一道攻秦,這樣我們一舉就可以獲得秦和中山的土地。」

評點:

此文又是一篇關於戰國時期地緣政治的論述。趙國在抉擇是與齊、魏聯合還是與秦、楚聯合這個問題上分為兩派,司馬淺圍繞趙國與諸國的地緣關係和利益糾葛進行了一番論述。

此中紛繁複雜的關係請諸君自行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