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2000年,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風靡大江南北。
而「紀曉嵐」這個名字,也被大家牢牢地記住了。在劇中,紀曉嵐每每與和珅鬥智斗勇,總是能引得大家捧腹大笑。
儘管歷史上的紀曉嵐,並沒有劇中一般誇張的身份地位。但是,其才華卻不比在劇中的少。
作為一個文臣,紀曉嵐的著作,對於後世存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而時至今日,民間依然流傳著,許多關於紀曉嵐的名人軼事。
這其中便有,其隨口對出千古絕對:「鼠無大小皆稱老」的小故事。
紀曉嵐其人
儘管大家總是習慣叫紀曉嵐,但事實上,「曉嵐」只是他的字,其本名為紀昀。
某種程度而言,紀曉嵐可以稱得上是名門之後。畢竟,其父親是「為政有賢聲」的紀容舒。
但是,紀曉嵐此人與其嚴謹的家風不同,是一個生性詼諧之人。
在《國朝漢學師承記》中,江藩曾點評,紀曉嵐其人胸懷坦蕩,且生性詼諧。
而在許多有關紀曉嵐的評語中,無論是好評還是惡評,「詼諧」這一點都是一定會出現的。
只是,儘管生性詼諧,紀曉嵐卻是一身的文人傲骨,說得直白些,便是有些自負、自大。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其20歲時第一次參加科試,便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卻直到30歲的時候,才勉勉強強以正科會試第22名的成績,正式走上了仕途。
與其相對坎坷的入仕之路不同,紀曉嵐的情感生活可謂十分豐富。
其正室夫人,是17歲時迎娶的臨縣年長自己3歲的馬氏。而後,紀曉嵐又先後納妾6房,生活得倒也熱鬧。
據清朝第三代禮親王所編撰的《嘯亭雜錄》中。對於紀曉嵐有著:「公今年已八十,猶好色不衰,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的評價。
同樣,由采蘅子所著的《蟲鳴漫錄》中,對紀曉嵐也有評價。並且,其中同樣提到了紀曉嵐「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這一飲食習慣。
由此可見,傳言中紀曉嵐「貪 .色」、愛吃肉這些愛好,是有著一定依據的。
但是,由於古代並未奉行「一夫一妻制」,因此這並沒有對紀曉嵐的仕途造成影響。
相反的,在紛亂的朝堂上,當一個人有了一個眾人皆知,卻又不觸及原則底線的問題時,反倒可以保護自己,免於在其他方面遭受攻擊。
文臣難做
「實不過倡優蓄之,汝何敢妄談國事!」這句話是《清代外史》中所記錄的,乾隆皇帝在氣急之時,隨口訓斥紀曉嵐的話語。
對於一個文人大臣而言,被皇帝比作以歌舞音樂,甚至是雜技取悅於人的「倡優」。這無疑是一種極其深入骨髓的羞辱。
然而,乾隆之所以如此惡語相向,不過是因為紀曉嵐在伴駕南巡之時,開口奏請其不要過於勞民傷財罷了。
在這句話之前,乾隆還曾說過一句:「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館」。也就是說,乾隆對於紀曉嵐的才學還是認可的。
比起乾隆而言,紀曉嵐與和珅的關係,甚至會更好上一些。
儘管二人在政見上多有不同,不過,由於二人並不會產生實際的利益衝突,因此並沒有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當然,只是個御用文人的紀曉嵐,在朝堂世故和協理國事的問題上,的確也是無法與和珅比擬的。
而若說到與紀曉嵐關係最好的官員,大概就是劉墉了。作為劉統勛之子,劉墉的身份地位顯然高於紀曉嵐。
但是,由於紀曉嵐是劉統勛的門生,因而二者關係較其他人要密切一些。
而劉墉同紀曉嵐一樣,是為數不多,不與和珅結黨營私的幾個大臣之一。
因此,在乾隆下令纂修《四庫全書》時,劉墉第一時間舉薦了紀曉嵐做總纂官。但是,對於紀曉嵐而言,這份殊榮卻給他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眾所周知,為了達到文化專制的目的,乾隆時期的「字獄」是整個清朝最甚的時候。
而《四庫全書》的纂修期間,林林總總共發生了50多起「字獄案」。
因此,參與纂修《四庫全書》的文臣們。除去紀曉嵐之外,全部都在如此風聲鶴唳的情況下,或是被牽連罰沒家產,或是由於驚懼而身亡。
就連紀曉嵐也數次深陷泥潭,儘管最後都是有驚無險,但卻是靠其多次「花錢買平安」,才勉強保了性命與官職。
不過,饒是如此,紀曉嵐的為官生涯當中,也還是有著許多「高光時刻」的。而關於紀曉嵐的名人軼事,也著實不少。
巧對下聯得稱讚
雖然,乾隆在思想統治和文化統治上,幾乎到了一個極端的地步,但其本人似乎極有「雅興」。
不同於其父親雍正的勤政節儉,乾隆在任期間曾先後六次下江南。
雖然打著體察民生民情的旗號,但卻無法掩蓋其勞民傷財,收穫小於付出的真相。
據說,一次乾隆一時興起帶著紀曉嵐一同微服出巡。但是,天子離京這樣的事情,又如何真的能夠掩人耳目呢?
消息靈通的官員,不僅知道乾隆要下江南,就連同行的紀曉嵐都一清二楚。
儘管許多地方官員,與京官紀曉嵐並不會有過多的交集。但是,紀曉嵐總是喜歡以詼諧的口吻調侃人,又被傳頗具才學,自然使得有些人想要與之切磋一番。
於是,在乾隆與紀曉嵐到達當地後,知縣早已擺好了宴席等著款待眾人。但是,這飯吃得並不安穩,畢竟,有天子在上,誰也不敢逾矩。
不過,等到眾人酒足飯飽之後,知縣終於找了個機會,聲稱自己有問題想要向紀曉嵐請教。前文便有提到過,乾隆雖認可其才能,但對其始終藏著一絲對待「倡優」的態度。
因此,乾隆非但沒有阻止知縣向紀曉嵐發問,反而還很支持知縣,想看看紀曉嵐究竟能不能解出難題來。
只聽得那知縣悠悠說出:「鼠無大小皆稱老。」巧妙地以老鼠的名字做上聯。
此前並沒有人能對出這個上聯,眾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等著看紀曉嵐出醜。誰曾想,紀曉嵐只是略微思索。
在看到知縣家的鸚鵡時,當即對出了:「鸚鵡雌雄都叫哥。」
知縣用了「老鼠」二字做文章,紀曉嵐便用「鸚哥」二字做下聯,著實巧妙。
就這樣,紀曉嵐非但沒有被這刁鑽的上聯所為難,反倒還迎來陣陣稱讚。
結語
歷史上的文人雅士眾多,而他們能夠流芳百世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只會舞文弄墨。
比起「對對子」、寫文章之類的事情,更令人欽佩的是他們的錚錚鐵骨。
雖然紀曉嵐在歷史上的評價好壞參半,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紀曉嵐卻能始終保持自我,不結黨營私,敢於忠義直言。
而這些,才是其真正值得欽佩、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