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核武女專家寒春,不顧反對來到中國,83歲成為我國綠卡第一人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2021年,楊振寧在百歲生日時,公開發表了題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人生感言。

在感言中,他特別提到了他的同門師姐寒春,言語中充滿了無限的敬佩和感懷。

楊振寧

寒春曾經是美國知名的核物理學家,她不但是唯一一個參與美國原子彈研製的女性科學家,而且還被核物理大咖費米收到了門下,可謂是前途無量。

但就在她事業蒸蒸日上時,她卻不顧眾人的反對,於1948年毅然決然地來到了中國。

來到中國後,她不但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核物理研究,而且還不畏難苦,紮根農村,為中國的奶牛改良工作奮鬥了一輩子。

在外國人居留制度改革之後,她也成功獲得了中國第一張綠卡。

那麼寒春是怎麼參與美國原子彈研製的?她為什麼會來中國?到中國之後她又做了哪些貢獻呢?這還要從寒春的個人經歷說起。

寒春

核武專家反核武,為尋夢想來中國

寒春原名瓊·辛頓,1921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的一個貴族家庭。

她的父親是著名律師,他的母親則是著名教育家。

而寒春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小就被老師認定是科學家的好苗子。

高中畢業後,寒春先是考入了當時在物理學領域赫赫有名的本寧頓學院,僅用了三年時間,就修完了大學全部課程。

後來在學校的建議下,她又成功考取了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生,結果研究生還沒畢業,她就收到了美國國家實驗室的邀請,威斯康星大學也為她感到驕傲,所以破例為她進行了論文答辯。

寒春

寒春毫無準備,無奈之下只能把本科時期所寫的一篇論文交上去,但即使這樣,她還是成功通過了答辯。

寒春來到位於新墨西哥州國家實驗室之後,很快就加入了著名科學家費米的研究團隊。直到這時,她才知道她所參與的項目正是原子彈研究。

當時費米的團隊主要負責製造濃縮鈾發生器,而寒春具體負責的則是最危險的高能反應堆。

在團隊中,寒春深受費米關照,直到晚年,她還念念不忘地說:「費米是一個完美的老師,能從實用角度理解各種最複雜理論,把抽象的物理學變成活生生的現實。」

寒春

1945年,在一眾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美國終於製造出了第一顆原子彈成品,但效果如何,則要等待爆炸試驗。

由於寒春負責的高能反應器是原子彈研究的前期基礎性工作,所以軍方並沒有允許她觀察爆炸試驗。

但寒春卻並不甘心,她自己開車,事先來到試驗基地25英里外的一個山丘上,實地觀察了原子彈爆炸的情形。

這次觀測給了她很大的衝擊。晚年她還回憶說:「好傢夥,好大一個太陽。」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她沒想到她參與研製的原子彈竟被用到了戰場上,當她看到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影像後,她的純科學夢就此徹底破滅,她悲痛地說:「我熱衷的純科學竟造出了一個魔鬼,我不能再幹下去了!」

從此她開始致力於反對原子彈,她將原子彈爆炸後熔化的沙子樣本放在塑料盒裡,分別寄給了美國幾百個城市的市長,並附上字條說,「你們希望自己的城市變成這樣嗎?為平民控制原子能而奮鬥。」

但她的呼籲並沒有引起任何波瀾。

就在這時,費米找到寒春,邀請她到自己的核物理研究所工作。

寒春

寒春覺得這是一個推進原子能民用化的好機會,所以就答應了費米的邀請,到研究所做起了加速器助教。

費米對研究所里的幾個年輕人特別欣賞,不但親切地稱他們為 「娃娃物理學家」,還特意把他們組成了一個小組。

正是在這個小組裡,寒春結識了楊振寧,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寒春在費米的指導下進步很快,按此節奏下去,用不了多長時間,她就會成長為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但就在這時,她突然發現自己的課題經費竟然來自美國海軍。

寒春認為:「你拿了海軍資助的獎學金,就得聽命于軍方。」

楊振寧

而這違背了她科學獨立的初衷,所以她獻身核物理的理想也動搖了。

就在這時,她收到了男朋友歐文·恩格斯特的來信。

恩格斯特和寒春的親哥哥威廉·辛頓都是康奈爾大學農學院的高材生。

1946年,他們響應聯合國救濟總署的號召,一起來到中國,指導中國農牧業發展。

當時恩格斯特已經和寒春約定,等他從中國回來,兩人就立即結婚。

但沒想到的是,恩格斯特和威廉·辛頓一來到解放區,就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從此再也不想回美國了,甚至還都讓人給他們起了中國名字。

從此,中國的國際主義戰士名單中就多了陽早韓丁這兩個名字。

陽早

陽早就是恩格斯特,而韓丁正是威廉·辛頓。

陽早既然不想回美國了,就激動地給寒春寫信說:「你快來呀,中國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要是再不來,就錯過末班車了,你那個物理研究什麼時候搞都不遲,當然我也想你。」

寒春收到來信之後,也有了要到中國去的想法。

但她並沒有貿然行動,而是先諮詢了一下她的哥哥,沒想到她哥哥對中國也評價甚高。

隨後,她又諮詢了楊振寧,結果楊振寧也支持她到中國去看一看,並且還教了她些簡單的中文。

寒春

1948年3月,寒春終於下定決心,要到中國去。

費米聽說消息之後,先是極力勸阻,後來見她主意已定,就替她保守了秘密。

因為那時的寒春已經掌握原子核臨界值測量的關鍵技術,而這個技術又是製造原子彈的關鍵,美國政府如果知道寒春要去中國,是斷然不會放她出國的。

就這樣,寒春毅然離開了前途無量的核物理研究所,踏上前往中國的道路。

她臨行時,還是楊振寧借了一輛舊汽車,把她送到了車站。

寒春在延安

她先是坐輪船來到了上海,但由於當時解放戰爭打得正激烈,所以她輾轉近一年的時間,才於1949 年 2 月份到達了延安。

夫妻攜手共奮鬥,不畏艱苦紮根農村

寒春到延安之後,不但見到了她的男朋友陽早,還見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親切地勉勵她說:「中國是農業大國,歡迎你來幫我們搞農業技術。」

當年4月,寒春和男友在延安結了婚,當時的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按中國習俗,親自為他們夫婦倆題寫了「愛情與真理的結合」的喜幛和「萬里良緣,聖地花燭」的喜聯。

毛主席

婚後沒幾天,他們兩人就一起到瓦窯堡農具廠當起了技改師,曾經研製過加速器的寒春親自上手,改良了鐵鏵犁等眾多農具。

陝北的生活雖然艱苦,但在寒春夫婦眼裡,卻是真誠可愛、生機勃勃。

1949 年 8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延安的幹部們都陸續搬離了延安。而寒春夫婦卻主動申請,要到條件更為艱苦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去開拓三邊牧場。

三邊牧場位於陝甘寧交界處,不但自然條件艱苦,民族情況也比較複雜,但寒春夫婦卻任勞任怨,為三邊牧場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寒春與陽早

而共產黨的表現也讓寒春夫婦深深折服,寒春曾回憶說,當時一個共產黨幹部不小心把蒙古族同胞的狗給打傷了,組織上得知情況後,專門開了一個星期的會來批評這個幹部。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對寒春卻觸動很大,她事後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延安,我逐漸懂得為什麼我周圍的人如此信任和熱愛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是中國100年來鬥爭、犧牲和經驗的積累,這樣的政黨會把社會主義藍圖變成現實。」

寒春夫婦和中國同事們並肩作戰,用了兩年的時間,基本把三邊牧場建設成形。

隨後,他們又轉戰到西安的草灘農場工作。

寒春與陽早

在草灘農場,他們一干就是十年。

在此期間,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為農場設計全國最先進的自動化擠奶生產線,為我國奶牛場的機械化進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與此同時,他們還研發改進了青飼料鍘草機,大大提高了鍘草效率,一經問世,就廣受歡迎,至今仍是草灘農場的拳頭產品。

而就在此期間,中國的科學家在羅布泊核試驗基地,成功爆破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但美國人並不相信中國人有能力獨自研發核武器,所以就造謠說,是寒春參與了中國的核武器研製,並把美國的技術秘密透露給了中國。

但當時寒春一直在草灘農場工作,並沒有離開過半步。

所以美國人的說法完全就是對中國的污衊,後來楊振寧回國還專門向鄧稼先和寒春求證過,兩人都明確答覆說,這種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鄧稼先

1966年4月,組織上為了照顧他們,特意把他們調到了北京,還把陽早安排到了電影局,把寒春安排到了對外文委。

但寒春卻對此並不「滿意」,貼上大字報說:「請對我們不要像資產階級專家那樣對待,而要像階級兄弟那樣對待,請對待我們的子女同中國孩子一樣,請取消對我們的特殊待遇。」

毛主席得知情況後,特別感動,專門批示說:「外國革命專家及其孩子要同中國人完全一樣,不許兩樣,凡自願的,一律同樣做!」

就這樣,在寒春夫婦的主動申請下,他們又調到了北京郊區的紅星公社牛場工作。

毛主席雖然同意了寒春夫婦「都一樣」的請求,但在背地裡卻格外地關心他們。

毛主席

1973年3月,人民大會堂組織茶話會,毛主席點名讓寒春夫婦參加。

在會上,周總理向他們轉達了毛主席的問候,並肯定地對他們說:「你們都經受住了考驗,和我們一塊幹革命。」

這些充滿真摯感情的話語使他們興奮不已,他們在中國的幹勁也就更足了。

無怨無悔為信仰,看淡名利與生死

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政府派寒春夫婦帶隊到美國考察奶牛機械化工程。

寒春與陽早

在美國期間,寒春見到了許多老朋友,他們都對寒春的選擇感到不解,一直問她說:「你放下核子物理研究、放下博士學位到中國去,不覺得惋惜嗎?」

寒春則幽默地說:「核子物理,這是自然科學的尖端,人民革命,中國是榜樣。我只是從一個尖端跨到了另一個尖端。」

所以在考察結束後,他們還是毅然回到了中國。

在此之後,他們又主動申請調到了北京沙河小王莊的農機院農機試驗站工作。

在這裡,他們繼續推進奶牛高產化、機械化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

到 2003年時,小王莊奶場的奶牛年產奶量就達到了九千多公斤,遙遙領先於全國同行。

袁隆平

為此,中國乳業專家曾評價寒春夫婦說:「他們推動了中國乳業的發展,幫助中國把奶牛的年產奶量提高了四到七倍,堪稱中國奶牛界的袁隆平。」

寒春夫婦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與他們無欲無求,一心要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是分不開的。

2003年12月,85歲的陽早已經病入膏肓,寒春問他還有什麼遺言時,陽早語重心長地說:「你要是把這群牛管好,我就放心了……」

陽早去世後,寒春也沒有太過悲傷,因為他們早就看淡了生死。

陽早

她先是將陽早體內的心臟起搏器摘下,「留給了買不起起搏器的人」。

然後連套新衣服都給陽早換,就把他直接拉去火葬場火化了,因為她認為「人都死了,就別再浪費了,陽早乾乾淨淨地去另一個世界挺好的」。

陽早生前一直享受副部級待遇,雖然他生前一直都沒有享受,死後葬到八寶山理所應當,而寒春則堅持把陽早的骨灰葬到了小王莊牛場的一棵松樹下,因為寒春認為「把他埋在能看見牛的地方」,就是對陽早更好的告慰。

2004年,我國正式開始實施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管理制度,而寒春則拿到了中國第一張「外國永久居留證」。

寒春拿到中國第一張「綠卡」

這本是一項至高榮譽,但有些記者故意挑釁,問她:「既然這麼熱愛中國,那為什麼不加入中國國籍?」

寒春霸氣回應道:「你問得沒有意義,國籍重要嗎?重要的是你在做什麼,我是世界公民,我來中國是為了信仰。」

寒春夫婦來中國確實是為了信仰,在中國這些年間,他們先後獲得了「國際合作獎」、「白玉蘭榮譽獎」、「金牛獎」等一系列榮譽。

但他們卻一直隱姓埋名,總是拒絕媒體的宣傳報道,國家也曾按副部級待遇,給他們北京在奧林匹克公園附近配備了一套幹部住房,但他們卻堅決不要,說離牛遠了睡不著。

寒春一家人

直到去世前,寒春一直住在北京郊外小王莊的一處平房裡。

傢具就只有一張床,兩個舊式沙發和三個書櫥,而家電除了工作用的電腦外,就是一台老式電視機,她的吃穿也很簡單,甚至還有些寒酸。

其實寒春完全有條件過更好的生活,但她認為「奢侈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簡樸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2010年,89歲高齡的寒春與世長辭,她的骨灰也埋在了她為之奮鬥一生的中國。

寒春

寒春生前,一直夢想要用自己的雙手,建立一個沒有壓迫剝削、美好而富有的新國家,所以她才來到了中國,她生前雖然沒有完全實現這個夢想,但未來的中國必然會實現她未竟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