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北朝的第一個朝代。公元386年由鮮卑人拓跋珪趁著前秦在肥水之戰中失利後開始衰落分裂的而機會,建立的朝代。
北魏初期建都盛樂,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後來又遷都到平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孝文帝即位後又遷都到洛陽。公元534年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最後被北齊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北魏從公元389年到公元534年總共145年國祚。總共有11位皇帝。
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 拓跋珪是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人,公元386年到409年在位。他是東晉十六國時期代國皇帝拓跋什翼健的孫子。代國後來被前秦吞滅。拓跋珪和母親賀拔氏依託匈奴人劉庫仁的部落。公元383年前秦發動吞滅東晉的戰爭。但在淝水之戰中失利。前秦在北方的統治迅速瓦解。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原來代國部眾的支持下開始復國,改國號為「魏」。
他勵精圖治,對外擊敗賀蘭部、鐵弗、高車、柔然等部落,與後燕、後秦等政權發生戰爭。在「參合陂之戰「之戰中擊敗後燕太子慕容寶的數萬大軍,取得了立國之戰。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描寫的以復興大燕國為一生目標的慕容氏的絕學就是」參合指「,而他們的山莊就叫作參合山莊。又擊敗後秦皇帝姚興的數萬大軍。
在位晚年,他開始沉迷酒色,長期服用寒食散的藥物,導致性情暴躁,猜忌和濫殺大臣。公元409年第二子拓跋紹發動政變殺死道武帝。
道武帝在位的年號是登國、皇始、天興、天賜。
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拓跋嗣是道武帝的長子。公元409年到423年在位。公元409年拓跋紹殺死道武帝後,拓跋嗣帶兵入宮殺死拓跋紹並平定了內亂後即位。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多次派兵攻打北方的柔然帝國和南方的劉宋帝國,大力開拓疆土。因長期征戰,最後染病病逝。
明元帝在位的年號是永興、神瑞、泰常。
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拓跋燾是明元帝的長子。公元423年到452年在位。公元452年即位,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多次領兵攻滅胡夏、北燕、北涼等十六國政權,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龜茲、粟特等西域諸國 ,征服吐谷渾,統一中國北方,並多次派兵攻打入犯的柔然部落。同時征討南朝的宋朝多次飲馬長江,大大的開拓了北魏的疆土。但即位後期拓跋燾變得昏庸暴戾,殺死重臣崔浩並誅滅了他的家族,崔浩的姻親」范陽盧氏「也受到株連。公元452年宦官宗愛殺死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為皇帝。
太武帝在位的年號是始光、神麚、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南安王.拓跋余。拓跋余是太武帝的兒子。公元452年在位。公元452年宗愛殺死太武帝後,立拓跋余為皇帝。拓跋余即位後為收買人心大肆揮霍,縱情聲色犬馬,不理政事。致使宗愛權力更大,拓跋余成了傀儡。不久宗愛派小黃門賈周趁著拓跋余在太廟祭祀之時殺死拓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