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說二人轉的誕生。
二人轉有300年的歷史了,清朝嘉慶末年二人轉就出現了,那時也叫「棒子戲」,是專門在大車店裡給老客們表演的。有人說二人轉低俗,專門拿殘疾人、智障人士取樂,其實也是藝人們生活所迫,沒有辦法。
因為當時在東北的商場上,特別是魚龍混雜的大車店裡,拿任何事取樂都有要命的風險,且不說敵偽憲特、日俄朝漢,光是土匪的門派山頭老百姓就沒法弄清楚。你不知道哪句話得罪了哪位爺,命就丟了。所以另一方的商人們,也是不願意和陌生人來往。你說今天的東北人不抱團,愛講社會關係,歷史根源就在於此,這是東北人的性格。
東北商人是很艱難的,過去他們的皮毫參茸都來自大山深處,如果不是兄弟親族在一起做生意,很難保證生意夥伴間見財起意的發生,所以東北人看起來幽默、滑稽,其實都是自嘲、自諷,用幽默建起一道牆,隔離自己的信息——每個歡樂的東北人骨子裡都是孤獨的,現在也是。
舊社會東北生意人在場面上有三套禮,分別是天禮、人禮、親禮。
天禮指的是撒出去不求回報的禮物、社交花費,求得就是個天意和緣分;
人禮交的是朋友、故舊,得罪了也要交,不求結緣但求無恨;
親禮為大,因為親禮是親族間的情分,生意流通中的幫手,甚至是股東。
陌生人結拜金蘭的事兒大家都知道那是假的,關鍵時刻靠不上。
瀋陽因為城市化程度高,舊時瀋陽商人獨立性很強,會結成一些行業商會。在瀋陽中街有座長安寺,大殿左右牆上就刻了很多商會的名字,大家捐資建設寺院。那時的商會成員間會溝通信息,資金融通,貨運配送,但盡量不結仇、不結怨。所以東北商人間是有距離的。
瀋陽長安寺
歷經風雨,整個東北進入了商業凋敝而大工業興起的時期,作為私人商業流通曾經在歷史上斷了很久,瀋陽和上海等地的商業、貿易氛圍區別越來越大。及至改開後,下海的者甚多,但當時丟了鐵飯碗的個體戶是不受待見的,這些最早的東北商海逐浪者更加獨立,同時擠壓之下他們的情商也更高——交上不交下同行是冤家的社會風氣興起,早期的經商者開始玩弄社會關係,所以現在東北也有一個詞兒「提人兒」。提人兒是東北人在酒桌上炫耀社會地位的一種手段:你認識他?我認識比他更大的他?信不信我現在打電話叫他過來?
「提人兒」的社交貨幣導致社會關係更加複雜,商人們之間交往過深會導致社會關係重疊,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往往在重疊中產生衝突,於是東北商人們見面稱兄道弟,但是絕不深交!
現代東北也有各種商會,但是往往商會裡沒有行業大老闆,因為大老闆一是怕自己過多被人了解,二是怕當各種買單的冤大頭,最多掛個名,但是堅決不到場。所以東北人有句話:啥也不是就往一起湊!
不是東北商人不抱團,這是歷史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