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十歲孩童自稱參加過長征,毛主席問誰能證明,他回答:賀龍

  •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36年的一天,毛主席在延安城裡體察民情時,在一個機關的大門前,發現幾個兒童團的孩子正在跟另一個孩子吵架。

原來那個孩子堅稱自己是來送信的紅軍戰士,但站崗的兒童團不相信他的說法,所以死活不讓他進,於是就吵了起來。

毛主席了解情況後,也將信將疑地對這個孩子說:「說話做事都是要講證據的,你說你是紅軍戰士,又有誰能證明呢?」

結果那孩子理直氣壯說:「我就是紅軍戰士,我還參加過長征,我大舅就能證明!」

毛主席耐心追問道:「你大舅是誰呀?」那孩子朗聲答道:「我大舅就是賀龍!」毛主席突然想到了什麼了,急忙詢問他的名字。

「我叫向軒!」

「原來是你這犟伢子呀!」

然後毛主席便轉身對兒童團的孩子們說:「他說的是真的,我也能證明。」

向軒究竟是何身份?為何連毛主席也聽說過他的「大名」?他真的參加過長征嗎,他和賀龍又是什麼關係?

革命世家磨礪多,姨母皆逝成孤兒

1926年,向軒出生於湖南的一個革命世家。他的生母名叫賀滿姑,號稱是湘鄂西根據地最早的軍事女幹部。

他的大姨名叫賀英,人稱「雙槍賀女俠」,是大名鼎鼎的洪湖赤衛隊創建人;他的表姐夫則是職位最高的開國中將——廖漢生;而他的舅舅便是十大元帥之一的賀龍。

長在這樣的革命家庭中,向軒小時候的生活自然不會平和安逸。在向軒一歲那年,他的母親賀滿姑就與他的大姨賀英,在他們桑植老家拉起了地方游擊隊。

而舅舅賀龍更是將國民黨的高官厚䘵拋之腦後,斷然率部加入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失敗之後,賀龍奉命返湘,潛回老家,重新招兵買馬,組建工農革命軍。

當時賀英和賀滿姑的游擊隊已經發展到了兩千多人,但為了支持賀龍的革命事業,她們毅然將全部人馬都交給了賀龍。

而這些人馬後來也就成了紅二軍團的基礎。賀龍帶著這些人馬,先後發動了年關暴動和湘西起義,最終開闢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

但賀滿姑卻因為兵力空虛,最終被敵人圍困在了桑植桃子溪的家裡。

賀滿姑奮力突圍,但最終還是不幸被捕。當時向軒還未滿兩歲,尚是襁褓之年,可殘忍的國民黨還是把他也抓進了監獄。

向軒的大姨賀英得知消息後,焦急如焚,四處周旋,終於湊錢收買了監獄的看守,想救他們母子出獄。

但看守卻不敢私放賀滿姑逃走,無奈之下,賀英只能先救出了已經奄奄一息的向軒。

向軒被救走之後,國民黨惱羞成怒,對賀滿姑嚴刑拷打,逼她說賀龍和賀英的下落,但她卻寧死不屈,始終沒向國民黨吐露一字。

賀滿姑

最後,無計可施的國民黨竟威脅賀滿姑,要對她處以凌遲的極刑,但她仍不屈服,還是從容地走上了刑場。

在刑場上,敵人割她一塊肉,她就高喊一句:「打倒土豪劣紳」,直至最後一刻,她都沒流過一滴眼淚。

賀滿姑犧牲後,賀英就把向軒帶到了身邊,帶著他四處打游擊。但向軒畢竟是個不滿兩歲的孩子,即使再乖巧,也會時不時地哭鬧。

當時的游擊隊各項條件都非常艱苦,並沒有辦法給向軒買什麼像樣的玩具,賀英只能把自己退了膛的手槍讓他來玩耍,一來二去,向軒竟然迷上了打槍。

最開始的時候,他還只是拿著空手槍瞎比劃,後來竟發展到了偷拿賀英上膛的駁殼槍去練習。

賀英得知情況後,就不許他再玩槍,但一遇上戰鬥,卻又會把槍給他,讓他自衛。就這樣,向軒還不滿五歲,就練得了一手好槍法。

在賀英身邊,向軒過得雖然艱苦,但也算是幸福溫馨。但好景不長,賀英的游擊隊就被叛徒出賣了。

1933年5月的一天晚上,賀英剛要哄向軒上床睡覺,就聽到了一陣急促的槍聲,她馬上意識到游擊隊可能是暴露了。

她先讓向軒藏在了地板下的地窖里,隨後就立即召集游擊隊員先守住正門,同時又安排傷病員和家屬迅速從後門撤退。

但就在突圍就要成功的時候,賀英卻不幸被一顆炸彈所炸中。

向軒聽到爆炸聲後趕忙跑出來查看。當他發現賀英的肚子都被炸開,腸子也流了一地時,頓時嚇得哇哇大哭。

這時,賀英平靜地安慰他說:「你莫哭,找紅軍去,找大舅去!」

隨後,她又從懷裡掏出五塊銀元,囑咐向軒一定要交給賀龍,當作紅軍的軍費。

不一會兒,賀英的侄女婿,同時也是游擊隊的副隊長廖漢生也趕了過來,要留在現場掩護她撤離,但賀英卻執意對廖漢生說:「你們趕快走,我掩護!」

廖漢生無可奈何,只能帶著向軒先行撤退。

向軒他們撤走之後,賀英仍帶著傷痛與敵人周旋了很長時間,但最終因失血過多而犧牲。

後來敵人攻入了房間,看到倒在地上的賀英後,卻沒有一個人敢過去查看,可見賀英的震懾力有多強。

後來他們發現賀英確實是犧牲了,所以就又逞起了「英難」,殘暴地將她的遺體分成了碎塊,分別掛在了幾個城門外示眾。

由於賀英拖住了敵人,向軒他們的撤離還算順利,但即使這樣,向軒還是被炸彈炸傷了右腿,險些性命不保。

最終在廖漢生的照料下,他才成功回到了賀龍司令部所在的麻水,見到了舅舅賀龍。

年僅七歲成紅軍,不滿九歲就長征

向軒見到舅舅後,「哇」地一聲就撲倒在了他的懷裡,並把賀英臨終囑託的五塊銀元交給了賀龍。

賀龍也是悲痛不已,但在孩子面前,他還是強忍住了淚水,強打精神地安慰向軒說:「跟著舅舅當紅軍、幹革命,為大姨、你媽他們報仇!」

從此,不滿七歲的向軒就正式參加了紅軍,在賀龍的司令部當了一名通信兵

當時的通信班裡收留了很多像向軒這樣的烈士遺孤,賀龍都叫他們紅小鬼,而向軒卻是其中年齡最小、「後台」最硬的一個。

不過,向軒並沒有因此而受到任何照顧和優待,還是和其他孩子一樣,照樣是送信、傳令、站崗放哨樣樣都干,一樣也不能少。

向軒小小年紀,就飽受磨折,所以也比一般孩子要成熟懂事,也從來沒有仗著自己是賀龍的外甥而偷奸耍滑搞特殊,反而是事事都一馬當先,搶在前面。

當時部隊中大於10歲的孩子站崗時,要一人一班崗,10歲以下的孩子則可以3人一班崗。

當時向軒只有8歲,他卻主動向10歲以上的孩子看齊,堅持一人站一班崗。而由於謙虛低調,表現優異,不滿一年,向軒就當上了通信班的副班長。

但他剛當上班長不久,就傳來了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消息,紅一方面軍被迫開始了兩萬五千里的長征。

賀龍先是帶領紅二方面軍發動了湘西攻勢,成功掩護了紅一方面的長征突圍,隨後他又根據中央的命令,也率部踏上了長征之路。

當時有人建議把通信班的孩子們留在當地,但賀龍擔心他們的安全,還是執意讓大部隊帶上了他們,向軒因此成為長征路上年齡最小的戰士。

為了照顧這些紅小鬼,賀龍特意把他的戰馬讓給了他們,讓他們輪換著騎一陣,走一陣。

而向軒總是主動先把馬讓給其他孩子,平時都是以步當車,實在走不動了,才會去騎一會兒馬,休息夠了,就立即再讓給別人。

長征路上,最大的困難就是缺少糧食,但先頭部隊至少還能沿途尋找一些野草野果,而賀龍部隊卻是最後出發,等他們上路時,沿途就幾乎連草根都不剩了。

向軒雖然還是孩子,但也只能和大人一起同甘共苦。

不過他並沒有任何抱怨,每當隊伍野炊時,他還主動去幫廚,一會兒掃地,一會兒摘菜,跑東跑西地忙個不停。

隊伍開飯時,他也不爭不搶,更不會多吃多佔。向軒晚年回憶說:

「長征雖然很苦,犧牲的人也很多,但大家始終有一種信念,一種無論如何都要走下去的信念。我也是這樣。」

除了干好通信兵的工作外,每到一個城鎮,向軒還會戴上他心愛的大軍帽,穿上他碩大的舊軍服,到集市上去當義務的「擴紅」宣傳員。

由於他是娃娃紅軍,所以就特別地引人注目,動員效果也就出奇地好,所以幾乎是次次都有收穫,有一次一人竟然動員來了37個。

向軒雖然非常懂事,也受到過賀龍的嚴肅批評。

有一次,向軒實在是飢餓難耐,就偷偷挖了群眾的土豆,賀龍得知情況後,拽著向軒的耳朵,親自到群眾家裡賠禮道歉。

群眾得知向軒是賀龍的外甥之後,都紛紛勸解說:「首長,是你的外甥就算了!」但賀龍卻嚴肅地說:

「正因為是我賀龍的外甥,我更感到對不起老鄉!我更不能容忍他胡來!」

回到營地,賀龍又罰站了向軒三個小時的軍姿。

還有一次,部隊行進到了雲南中甸縣附近。為了團結少數民族同胞,賀龍讓向軒當他的警衛員,陪著他到當地的藏傳佛教名寺松贊林寺贈送禮物。

向軒跟著賀龍進了寺廟後,他一時好奇,忍不住摸了一下廟裡的佛像,賀龍發現之後,不由分說,就重重地打了向軒一巴掌,當場就把向軒打哭了。

回來之後,賀龍才向他解釋說,藏傳佛教的佛像不能摸,他這樣簡單一摸,從小處說是褻瀆佛像,從大處說,就有可能把紅軍和藏族同胞的良好關係給摸沒了。

最後,賀龍還語重心長地說:「你不要忘了,是革命的騾子把你馱大的!」

這句話,向軒牢牢地記了一輩子,在往後的革命生涯中,一直受其鞭策。

抗日解放立新功,不計功名葆本色

1936 年 10 月,10 歲的向軒終於跟著隊伍到達了陝北延安,之後賀龍就故意把向軒「提拔」成了服務管理處的「文書」。

向軒自幼就在游擊隊里長大,從小就跟著部隊四處漂泊,由於沒有安定的讀書環境,所以他一天書都沒念過,當時連自己的名字還都不會寫。

賀龍多次督促他要好好學習,但他卻理直氣壯地說不學習也能當好兵。賀龍這才把他轉成了文書,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他的學習。

向軒到任後一看,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幹,這才乖乖地到延安中學附小去讀書,後來一路讀到了中國抗大。

晚年向軒

正是在他當文書期間,有一天接到任務要去某單位送信,但站崗的兒童團卻不相信他是紅軍戰士,說什麼也不讓他進。

恰巧在這時,毛主席從旁路過。他得知情況後,也將信將疑地問向軒說:「你說你是紅軍,有誰能夠證明呀?」

向軒理直氣壯地說:「我舅舅賀龍就能證明!」

毛主席雖然不認識向軒,但他卻也知道賀家滿門英烈的事,聽向軒這麼一說,他立該就明白了,笑著對向軒說:

「你這犟伢子,是賀鬍子家的人啊,現在我信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陝北的紅軍主力被改編成了八路軍。當時八路軍下轄三個王牌主力師,而賀龍就是其中的一二0師師長。

向軒得知賀龍當了師長之後,就主動找到了賀龍,要求到抗日前線去當兵。

當時的向軒還不滿十二歲,根本就不符合上前線的要求,但沒想到的是,賀龍竟也支持他的想法。

為此,他特意為向軒走了「後門」,專門找到了時任358 旅715 團參謀長的李文清,執意要把向軒放在 715 團,跟著隊伍參加抗日。

李文清

但李文清覺得向軒的年齡過小,放到前線也太危險了,所以怎麼也不肯「賣」賀老總的面子。

但向軒還是不依不饒,一直糾纏了李文清兩年,李文清實在是拗不過他,最終就把他調到了358 旅警衛連。

向軒到警衛連之後,跟著部隊一路征戰,每戰都衝鋒在前,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本人也因此被提拔為副連長。

解放戰爭時期,他又轉到工兵連當連長,先後參加了宜川戰役、寶雞戰役等重大戰役。

1948 年夏,在荔北戰役中,由於部隊缺少重型武器,一直無法攻克敵人的碉堡。

關鍵時刻,向軒突發奇想,將傳統的土炮改造成了威力巨大的「飛雷炮」。

但當時的「飛雷炮」還沒有進行檢測,安全性能還不能保證。向軒考慮到戰友們的安全,執意要親自操作飛雷炮。

飛雷炮果然不負眾望,頃刻間就把敵人的碉堡炸得稀爛。但當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時,一個沒斷氣的國民黨兵向向軒拋來了一顆手榴彈

向軒來不及躲閃,不幸被炸成了重傷,不僅右眼完全失眼,右腳面也被打穿,其他傷口更是多達20餘處。

當時的縱隊司令員、有獨臂將軍之稱的賀炳炎聽聞向軒負傷的消息後,內疚不已,但最後還是告訴了賀龍。

賀炳炎

但沒想到的是,賀龍不僅沒有責怪賀炳炎,反而豁達地說:

「即使犧牲了也沒啥,別人的孩子能犧牲,我的孩子也一樣!」

新中國成立之後,賀龍出任了國務院副總理和中央軍委副主席,1955年又當選為十大元帥之一。

但向軒卻沾舅舅半點光,只在成都軍區軍械部當了一名副科長。

後來經過解放軍總政治部的多方論證,才最終把向軒的參軍日期定在了1933年5月6日,向軒從此就名正言順地成為了「中國最小的紅軍戰士」。

1983年,廖漢生已經成為了全國人在副委員長,他前往四川來視察工作時,聽說向軒就在成都,於是專程去看望了他的這個表「小舅子」。

在交談中,當廖漢生得知有50年軍鈴的向軒此時還只時行政16級時,當即表示要幫向軒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

但向軒卻淡然地說:「全軍像我這樣的不少,如果我走走路子,提高一點級別待遇,那麼別人呢?……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看自己,不然,看不清自己!」

聽到向軒這麼說,廖漢生感動不已,不住地稱讚向軒「成熟了。」

如今的向軒已是96歲高齡,卻還在成都軍區的大院里開著小賣部。隨著年事增高,他的記憶力已經大不如前。

但他仍念念不忘賀龍的教導,時常告誡他的子孫說:

「是革命的騾子馱大了我,是革命的乳汁養育了我,你們要永遠繼承著賀龍遺志,永遠做龍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