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如果台灣永遠不跟我們談判怎麼辦?難道要放棄國家統一?

1977年,美國國務卿萬斯訪問中國,用中美恢復建交就「台灣問題」,向鄧小平提出無理要求:

一:中方需要承諾,堅決不通過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二:中美聯絡處升級為大使館,允許美國建立台灣聯絡處。

三:中美正式建交後,中國必須允許美國對台灣銷售武器。

鄧小平深一口煙,沉思片刻後說道:台灣問題,的確是中美建交樞紐。但此次解決方案,相對之前的聯合公報來說,這難道不是一種變相的退化嗎?」

鄧小平

自1949年蔣介石退守台灣後,我黨就將「解放台灣」提上日程,以毛主席、周總理、鄧公為首,出台各項政策力求祖國統一。

當時美國以「世界警察姿態」,不斷阻攔我國統一步伐,台灣方面也始終不予正面回應,和平談判陷入僵局。

「台獨」頑固分子仰仗美國撐腰,不斷壓制內部主張統一的聲音。毛主席和周總理為台灣問題奮鬥餘生,可最終遺憾離世。

鄧小平同志毅然扛起「祖國統一大業」的旗幟,一段絕世佳話至此展開……

鄧小平

«——【·一國兩制·】——»

1955年5月,周總理提出:中國人民有兩種方式解放台灣,即武力手段、和平談判,我黨願意依據實際情況,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1956年4月,毛主席提出:「和平為貴」、「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等政策方針,希望台灣方面能站在宏觀立場上,慎重考慮祖國統一大業。

由於美國單方面霸權干涉,這些政策雖然未能實現,但為鄧小平同志就台灣問題,「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起到思想先導的作用。

1972年2月,尼克松空軍一號抵達北京。與毛主席、周總理見面會談後,於當月28日飛往上海,簽署《中美上海聯合公報》。

尼克松訪華的一周,被譽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美雙方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台灣問題」,開始化解多年的矛盾。

尼克松訪華

隨著美國政局逐漸動蕩,中美建交再次變緩,美國將美蘇關係凌駕於中美之上,遲遲不願與中國展開進一步的建交談判。

自1978年起,中國國民生產總值雖有質變飛躍,但人民生活依舊貧苦,尤其在科技領域落後西方。

為了加快中國現代化建設,促進經濟發展,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政策方針,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方向,緩解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恰逢美國在海外利益上,受到蘇聯的威脅和壓制。內部資本家眼饞中國廣闊的市場,對新任美國總統卡特政府施加重重壓力,這才促進中美建交的進程。

美國第39任總統卡特

於是,美國派出國務卿萬斯訪華,此行雖然以重新建交為目的,但美方對「台灣問題」仍有極大的狼子野心。

所以萬斯見到鄧小平後,便借著美國霸權主義,試圖強迫中國在台灣問題做出退讓。

「台灣是中國領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解放台灣屬於中國內政,貴國只有堅持斷交、撤軍、廢約的三原則,才能利於中美關係破鏡重圓。」

聽完鄧小平就台灣問題的表態後,萬斯陷入沉思,中國在領土主權方面如此堅定,統一大業似乎已成定局。

1978年1月7日,鄧小平面見美國國會議員時,態度堅定地回應美國人:「中國就台灣問題實行兩手方針,左手代表軍事力量,右手代表和平解放。我們爭取用右手解放台灣,但不排除在必要時期,動用左手掃除障礙。」

鄧小平

台灣問題,不存在任何靈活變通,我們能做出的調整,只有時間——台灣主動回歸那天!

鄧小平的回應,徹底掃滅美帝國主義對中國統一台灣的干涉火苗。關於台灣問題,中方留給美方的只有兩點:打、避。

美國自建國以來,便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資本主義國家,如果因為台灣問題和中國埋下矛盾,其他國家就會趁機搶佔中國市場,彼時美國的國際地位將受到影響。

1979年1月1日,中國人大常委會將《告台灣同胞書》發布至海峽兩岸,文中闡述大陸對台灣同胞的關心與重視,已經下令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兵戈相向不是兩岸中華兒女希望看到的。中國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中華兒女都有不可推卸責任,我們應當攜手邁向新的未來。

這是以鄧小平為首的第二代中央領導,對台灣同胞伸出的右手,祖國統一勢在必行!

告台灣同胞書

«——【·美方干涉·】——»

中國人都知道,台灣問題屬於中國內政,中國統一道路最大的攔路虎便是美國。

1979年1月1日,中美雙方達成建交,美國雖然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於4月1日前撤離駐台的軍事力量,停止與台灣的共同防禦條約。

但在同年4月10日,美國前總統卡特出台《與台灣關係法》

「美國同中國建交,是以台灣前途和台灣民眾的幸福為出發點。凡是試圖用和平以外的方式解放台灣,都會破壞西太平洋的和平穩定,美國將予以重視。為了台灣能抵禦任何武力手段,美國將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

卡特

法案中的條例和口吻,美國都將台灣視為一個「國家」,此舉嚴重破壞當初中美建交時的原則,是對中國內政統一的干涉。

中國果斷做出回應,鄧小平於4月19日對美議院外交訪華團說道:「中美之所以能正常建交的本質,就是承諾一個中國的原則」。

如果美國真的想改善中美的關係,維護太平洋和世界穩定,就必須站在宏觀全球戰略來思考,否則換湯不換藥的措施,只會嚴重破壞中美兩國的關係。

鄧小平

«——【·政策方針·】——»

1982年1月11日,鄧小平就和平統一提出「一國兩制」,旨在造福海峽兩岸廣大人民群眾。

一:一個中國,必將統一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也是和平統一的必要前提。中國人民絕不容忍任何分裂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不存在所謂的「靈活」方式。

二: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1984年,鄧小平與日本前首相鈴木善幸會面時指出:「我們從沒承諾不使用武力統一中國,如果承諾,和平統一還有可能嗎?」

鄧小平此言正是暗喻當時美國對台灣問題的干涉,以及「台獨」分子的蠢蠢欲動。如果放棄武力統一,就等於捆住手腳面對惡狼,最終會阻礙和平統一的進度。

一國兩制統一中國

三:不放棄不等於輕易動武

中國自古以來熱愛和平,經歷無數戰亂之苦,人民對戰爭有著切膚之痛。

台灣問題本質上是中國內政,同為中華兒女,如果真的兵戈相向,不利於人民的幸福生活,這與我黨以民為本的原則背道而馳。

台灣回歸,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分別多年的血脈同胞重逢擁抱,是無數中華兒女的畢生夢想。

古人云:「每逢佳節倍思親」,自1949年台灣與大陸隔海相望後,海峽兩岸從此再無通訊,給兩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絕非我黨希望看到的局面。

隔海相望

四:國家統一後,允許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彼時台灣島內有大量外國投資企業,為保持台灣經濟健康發展,尊重投資者的利益,外國商人在尊重中國主權的前提下,可以正常來往貿易,台灣人民的生活也不會受到限制。

比如台灣人民的私有房產、土地、企業所有權、外商投資等,在合理範圍內運轉,都將受到法律保護。

同時,大陸部分城市也將允許外資進入,與社會主義經濟交融發展,中國主體仍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這也是最符合彼時中國國情的方針。

比如1984年,大眾汽車進入中國市場,神車「桑塔納」便是最好的見證,企業創收的同時,中國又能開展科技的進步,便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共贏。

改革開放

五:高度自治

中國統一後,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將被視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但絕非完全自治。

台灣自行管理黨派、政治、軍事、經濟、財富等。可以自由和外國簽訂商業、文化等條約。允許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大陸不會派遣軍隊、專員駐台。

這一點類似於毛主席曾經的言論:「中國統一後,槍杆子還在你蔣介石手裡嘛」。

軍事力量是國家最堅實的盾牌,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能擁有自己的軍事武裝,足以證明我黨和平解放台灣的態度。

這是鄧小平同志對台灣問題的態度,更是黨和國家最終的底線,鄧小平還堅持「加快解放台灣進度」,時刻提防部分國家和台獨分子的惡意行為。

鄧小平

«——【·必然統一·】——»

台灣問題有很深的國際背景,其複雜程度不亞於香港問題,「一國兩制」是鄧小平參考毛主席和周總理的統一計劃後,結合彼時國家形勢做出的科學理論。

資本主義已經在台灣人民心中紮根,如果貿然以社會主義進行改革,會與台灣人民的意識形態產生衝突,反而不利於中國統一後,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發展的理念。

但台灣方面始終沒有給出正面回應,美國也憑藉《與台灣關係法》不斷售賣武器,解放台灣統一中國,刻不容緩!

1984年10月23日,鄧小平在中央委員第3次大會上指出:「我們一直堅持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堅決不能承諾放棄武力解決。如果台灣永遠不跟我們談判怎麼辦?難道我們要放棄國家統一?所以,堅決不能放棄武力,同志們都要牢記在心,我們下一代更要牢記!」

鄧小平

鄧小平此言已經不單是國家統一大業,而是長遠宏觀戰略思想,中國從戰亂中走出,人民定當有此之心。

鄧小平還向中央提出,我們不願輕易使用武力手段,但我們必須擁有強力的軍事力量,這不單是和平解放台灣的基礎,更是保障新中國未來發展的必要條件。

美國自建國起,就是一個「發戰爭財」的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我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重挫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但彼時雙方的軍事力量仍有一定差距,美國的航母無數次幫助美軍躲避全殲,其作戰能力有目共睹。

參加抗美援朝的美國航母

所以我國依據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不斷壯大軍事力量,尤其是現代化戰爭中最重要的海軍力量,1999年我國購買的瓦良格號便是此因。

中國政府願意等待台灣主動回歸的一天,但並不意味台灣問題能一直拖延。祖國統一已經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執迷不悟只會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武力解放台灣,是中國最後的一道戰略底牌,也是我們實現統一大業的堅實後盾。

鄧小平深知,和平談判的本錢就是強大的綜合國力,否則很可能「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我們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台灣看到我們人民的幸福。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陸空軍事力量,讓台灣人民看到我們的強大。

鄧小平將餘生奉獻給了祖國統一大業,可最終卻成為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只留一句:「靠你們年輕人了!」

鄧小平

近年來,有部分國家不斷挑戰中國底線,甚至將台灣視為「國家」進行造訪,此舉必須受到我們的重拳,也必將受到中國的回應。

時至今日,我國始終堅持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從戰火中走出的中國人,不會懼怕任何霸權和武力威脅。

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盛世一定如您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