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解決問題更關鍵的是——掩蔽、埋沒問題
這是弱小者、資源不好者的優先策略。
不採取堅決進攻,無目標的分散工作,或因為沒有群眾配合,就在有勝利把握時也不攻堅,不了解給養補充訓練,都只有在有計劃的鬥爭中才能解決。
可見,很多問題,多不是正面解決的,並且正面難以解決。
我軍草創初期,是在貧窮、落後的農村中選人,並且沒什麼訓練、也沒時間訓練,即使有點訓練,也很不正規。所以,存在成千上萬個問題、與正規軍差了幾十幾百步,那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所以,理論上,戰鬥力低下,才應該是實際情況。
陳毅:我們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則愈強。如旅以上戰役組織比人家強,縱隊更強,野戰司令部又更強,到統帥部的戰略指導更不知比他高明多少倍。我們的戰略有世界意義,在世界上是嶄新的、優秀的。
這是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之後說的一段話,可見,直至那時戰鬥力仍然是低下的、比較多問題的,只是戰略的高明把戰鬥力的低下和問題掩蔽起來了,通過實行策略——以戰略、策略來補足,以戰略、策略來勝出。
假若,成千上萬個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那一定是完蛋大吉,並且往往剛解決了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又冒了出來,正所謂種種困難、問題層出不窮地產生,所以就要批量的掩蔽問題、在合適的時機解決問題,否則光注視這些困難、問題就構成負擔和包袱,以致於承擔不起來。
所以,比解決問題可能更關鍵的是——掩蔽、埋沒問題!更不是暴露問題!
組織者的天才就在於,他能夠把各種人的長處結合起來。他不應暴露別人的弱點,或者反覆指責別人的弱點,而應當鼓勵把所有積極的因素聯合起來。
方法是通過某種戰略、策略,把問題和困難一時期地掩蔽、埋沒起來
比如,採取進攻策略,就把問題掩蔽、埋沒了。
林帥:我國地大的長處如果是採取防禦戰則這長處反而變成了我們的弱點。如果我們採取進攻的戰法,我們作戰的迂迴地區廣大,我們可以隨意選擇有利的機會消滅敵人,敵人想要包圍我們是辦不到的,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發揮「地大」的優點,而戰勝敵人。
在這種情況下(卸下守土之責,扛起殺敵之責),問題都不是問題,反而成了優勢,並且能夠越來越強(從小殲滅戰到大殲滅戰),這是弱兵採取進攻的戰法。所以孫子兵法又說「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就可以這麼理解。
林帥:如果我們採取單純的防禦,便是我們暴露弱點,而必然地要失敗。要實行防禦必須有強大的火力來布置火網,但現在我們的火力還不行,要採取防禦便更暴露出我們的弱點,另一方面我們的步兵很多,這是突擊的力量,是衝鋒肉博的力量,對於進攻是有利的,是我們的長處。但是如果採取防禦,這個優點便不能產生。
用合適的策略、戰略,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掩蔽、埋沒問題。由於問題和困難的一面由於不經常使用便不再出現,也便處於不用解決的事實。
我們遵循如下策略原則,
向著最壞的一種可能性作準備是完全必要的,但這不是拋棄好的可能性,而正是為著爭取好的可能性並使之變為現實性的一個條件。
這裡把一個問題,當作一個變數A,先列出問題的幾種可能性:
1、這個變數A似乎和你之間隔著一層東西,你不能通過直接的方法作用於這個變數A。
這是較差的可能性。這時候容易犯直接作用於變數A的錯、此時容易對變數A束手無策。
2、這個變數A和你之間沒有隔著東西,你可以直接作用於這個變數A,也可以間接作用於變數A。
這是好的可能性,至少可以直接著手解決,需要耗費一定的成本,這種可能性是要爭取的。
3、你拚命地不管直接、間接作用於這個變數A,但這個作用難以存留在這個變數A上,以致這個變數A改變數很小。
這種是最差的可能性,可謂是頑疾,若想作用於變數A,此時耗費成本巨大。這種可能是要避開的、否則就難以長大甚至夭折。
4、通過作用於另一個變數B,一點兒也不顧這個變數A(此時你的目標是變數B),但是這個變數A卻奇蹟般地跟著大幅度變化、或者趨向於0。
這是最好的可能性,前提是找到那另一個變數B。所有的好方案,應都是這麼解決問題的。
所以,戰略、策略就是依第4種可能性——要實現變數B,其次輔以第2種可能性——作用於變數A(即用提高、訓練、補充的辦法)。
所以說
保存一個領導集團,一個教育集團,一個軍事集團,依靠很好地形,很好的民眾,一定有辦法。
領導集團就是確定變數B,教育集團就是提高變數A,領導集團、教育集團、軍事集團構成自身概率,很好地形、很好民眾構成基礎概率。
實現變數B就要先確定出B
1、辯證法
比如我吧,我並不比別人聰明,但我懂得辯證法,會用辯證法分析問題,不明白的問題用辯證法一分析就明白了,要好好學會用辯證法,這個作用很大。
通過找到變數A相生相成的變數B,補充B,導致實現A。所以,要先搞清楚相生相成的關係,然後才能解決問題和困難。
這是教員最常用的方法,這是一種孕育的辦法。
2、基礎概率法
也通過基礎概率和自身概率的關係來解決,比如變數A是自身概率,那麼就要找到它的前置基礎概率B,通過提高基礎概率B來實現變數A。
符合這個基礎概率的,可以常識來判斷和提供。比如以強打弱,這是符合常識的;而有些人會在以少打多、以弱打強的基礎上拚命想辦法,覺得以多打少、以強打弱,勝不值光榮、顯得自己水平不夠,這樣的思想違背常識,違背基礎概率,是自取滅亡之道。
必須注意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上有勝利之把握。
這說的其實就是基礎概率,勝利能解決大多數內外部問題、引動一系列變數的變化。
陳毅:勝利中的困難,前進中的缺點,是容易克服的。
而勝利和壯大構成一對相生相成的關係,因此,壯大也能解決大多數內外部問題、引動一系列變數的變化。所以,
長征到達陝北,有人主張先鞏固再發展,不同意東征。毛主席則主張發展中求鞏固。鞏固再發展這是一般的原則。但是當時的歷史情況和陝北的條件,必須在發展中求鞏固, 否則就無法鞏固,更談不上發展。
這是教員最常用的方法,這是一種孕育的辦法。
3、通性視角、指標目標法
在我們自己的戰線上,同時出現了許多毛病,許多足以減剝我們鬥爭能力的毛病。
比如,鬥爭能力就是一個指標、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一切減剝這個指標、目標的東西,都會被視為問題、毛病,而一旦專註集中於這個指標、目標,這些問題、毛病就會事實上掩蔽、埋沒起來,看起來就像消失不存在了一樣。
所以,這個方法也可以叫做集中法。
4、正相關法
這個也是常識容易判斷的,所以就需要特意地找出一些事,而在這些事中,實現相關變數的變化。
比如,可以通過糾正錯誤的辦法來提升威信。
凡犯了錯誤的必須堅決改正。如不改正,越陷越深,到頭來還得改正,威信損失就太大了。及早改正,威信只會比前更高。
辯證法是正相關法的特例。
靈活應用、遍歷這些應用辦法,就可能找出比較適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