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陽譚山鎮地名的由來

鄖陽故事多,民間有傳說!

其實,譚山鎮政府所在地並不在譚山村,但為何叫譚山,說起來還頗有些來歷。譚山鎮政府所在地實際叫羊皮灘,而離羊皮灘十里之外卻實有個譚山村,當地人叫「小譚山」。譚山村自2003年與范山村合併,並改名為八龍廟村。若要尋覓譚山鎮的根底,這還得從譚山村說起。

明洪武時期,明朝將山西洪洞縣百姓遷移到鄖陽,有一批譚姓人氏進人了現在的八龍廟,從此該地也就取名譚山村。後來,譚姓人丁不旺,被這裡鄭姓取代,就一直沿用譚山村名。解放初期,鄉政府設在離譚山村五里地的後河村,可鄉長鄭學敏、農會主席鄭全福都是譚山村人,因此也就取名叫譚山鄉,彼時歸梅鋪區管轄。1972年,譚山轄境發大水,將位於後河村的譚山鄉政府沖毀,鄉政府被迫遷到現在的攔門石村,仍用譚山鄉這個名子。1987年撤區設大鄉,也沒有改名。後來譚山鄉改譚山鎮,譚山便被固定下來。

譚山鎮地處鄂豫交界,被譽為「中國米黃玉之鄉」,是湖北省重點邊貿口子鎮。全鎮版圖面積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6.676公頃轄18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320000餘人。209國道貫穿全鎮,滔河丹江河環繞兩旁,其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特色資源突出,米黃玉享譽四方。

近年,譚山鎮黨委、政府堅持按照「玉城、水鄉、綠村」的總體發展思路,堅持依託特色山水資源,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自主發展.跨越發展之路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2008年被授子全省「五好鄉鎮黨委」2010-2011年,在全縣組織的綜合考評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2009 、2010年連續兩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進步鄉鎮"稱號。

(譚山鎮政協聯絡處提供資料,選自《鄖陽地名源流》P301——「米黃玉之鄉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