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面臨命運轉折點,烏克蘭高調「攀交情」,塞爾維亞卻「唱衰」

很多年後,當人們以史為鑒時,也許會發現2022年是歐盟命運的轉折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統一的思想浪潮前所未有的高昂,歐洲各國開始意識到了一個問題:當世界上出現了美蘇兩個對立的超級大國後,飽受戰爭打擊的歐洲再也無法維持他們原先的地位了。

於是,戰後歐洲的第一個命運轉折點出現了。

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歐洲開始探索建立共同市場,並於1958年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直到1965年,三者被統一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一個前所未有的歐洲經濟聯盟就此誕生。

在這一階段,歐洲多國共同成立了歐洲投資銀行、出台了「歐洲單一法案」、簽署了申根協定,讓歐洲迅速擺脫了二戰帶來的經濟蕭條。

不過,彼時歐共體的經濟主要還是依附於美國,「冷戰」雖未結束,但歐洲已經開始探索政治聯盟的方向。在1990年12月,也就是蘇聯解體的整整一年前,歐共體在法德的倡議下召開了建立政治聯盟的會議。

經過了1年的談判,戰後歐洲的第二個命運轉折點出現了。

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通過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此後,又經過了兩年的準備和整合,歐洲聯盟在1993年底正式成立

在這一階段,歐洲中央銀行成立、歐元開始運作、歐盟快速反應部隊開始籌建。而歐盟,已經發展為擁有27個成員國、7個候選成員國的龐大組織。

但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開始出現,比如《歐洲憲法條約》在多國遭到全民公決否認、歐盟快速反應部隊的計劃組建時間已從2003年前推遲至2025年前、英國選擇「脫歐」、難民危機和債務危機成為歐盟的痼疾……

總之,自歐盟成立以來的近20年間,歐盟各成員國有得也有失,雖然遭遇了不少困難,但確實讓歐盟成為了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無法忽視的一極

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卻意外迎來了第三個命運的轉折點

沒錯,2022年2月24日,俄烏衝突正式爆發,至今已持續了兩百多天,可戰爭仍然看不到停火的希望。時至今日,各國對待歐盟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烏克蘭和塞爾維亞

先來聊聊烏克蘭吧。

當地時間10月14日,烏克蘭外交部發布了一則宣傳片,配文是「烏克蘭和歐洲一直是朋友。公元988年,費拉基米爾大公讓基輔羅斯公國皈依基督教,並決定我們需要加入歐盟。今天,我們堅持這一理念,並捍衛歐洲免受俄羅斯的殘酷對待。」

消息一出,俄媒第一時間質疑,「烏克蘭什麼時候成為了西方世界的一部分?」緊接著又嘲諷道,基輔這是在說他們「在歐盟成立前1000年就決定加入歐盟」

對此,簡單談3點吧。

第一,烏克蘭急於加入歐盟的姿態多少有點難看。須知,這種強行和歐盟拉近關係的方式,很容易招致一片嘲諷,反而不利於澤連斯基政府的形象。當然了,很多事情大家也許都見怪不怪了,但在歷史問題上牽強附會可不是一個好選擇。

第二,澤連斯基政府的心思不難猜,之前成為歐盟候選國可滿足不了烏克蘭,加入歐盟才能讓澤連斯基政府對民眾有個交代。畢竟,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希望已十分渺茫,而頓涅茨克等四地「公投入俄」一事也給基輔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第三,歐盟必須要考慮一個問題,雖然莫斯科聲稱對烏克蘭申請加入歐盟一事沒有意見,但歐盟候選成員國足足有7個,其中像土耳其光申請成為候選成員國就花了12年,而烏克蘭僅僅用了4個月。

倘若烏克蘭真的做到了「火速入歐」,那讓土耳其等國怎麼看?

當然了,歐盟也沒有為烏克蘭再次破例的打算,德國總理朔爾茨在當地時間15日剛剛表態稱,他支持歐盟擴大,但烏克蘭等國必須滿足入盟標準。很顯然,按照烏克蘭的經濟水平和安全態勢,短時間內恐怕毫無希望。

接著再聊聊塞爾維亞吧。

當地時間16日,塞爾維亞內政部長武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塞爾維亞正在科索沃問題和對俄制裁問題等方面遭受歐盟「瘋狂勒索」,後者已經喪失了政治獨立性,成為了一個正在失去經濟實力的「過去式」。

相比之下,塞爾維亞和俄羅斯的友誼「最為重要」,如果和莫斯科不存在友誼,那麼塞爾維亞就有「消失」的風險。基於類似的考量,武林認為發展和俄、中等國的關係才是塞爾維亞的未來。

怎麼看?

首先,武林說出了大家的共識,即歐盟在俄烏衝突期間的行動表明,歐盟的「戰略自主」完全就是一句空話。而一個對美國亦步亦趨的歐盟,絕不符合塞爾維亞等國的利益,那麼是否再尋求加入歐盟也就需要更多的斟酌。

其次,不排除塞爾維亞這是在「以退為進」,試圖向歐盟施加壓力。畢竟,塞爾維亞多年前就已成為入盟候選國,可歐盟方面不僅遲遲沒有批准入盟,反而對塞爾維亞指手畫腳,這讓武林認為「歐盟根本不想塞爾維亞入盟」。

對歐盟而言,塞爾維亞是巴爾幹地區的重要的國家,如果不能用「加入歐盟」的條件維持與塞爾維亞的聯繫,那麼在「歐洲火藥桶」就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完全倒向俄羅斯的國家,這一情形恐怕是歐盟不願意看到的。

歸根結底,國與國之間還是利益為先,塞爾維亞也不想「選邊站」。

最後,塞爾維亞也可能是為了與俄羅斯緩和關係。別忘了,在9月底的時候,塞爾維亞外長塞拉科維奇曾表態稱,塞方絕不承認頓涅茨克等四地公投入俄的結果。

當然了,塞爾維亞的表態可以理解,畢竟科索沃也是公投脫離塞爾維亞的。但無論如何,這種公開且明確的表態可不是莫斯科願意聽的,塞爾維亞自然也要向莫斯科傳遞友誼

總之,2022年的歐盟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前,而前兩次的轉折,都離不開歐盟的主動作為。但這一次,歐盟卻在大勢的裹挾下束手束腳,實在是讓人唏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