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世前,在病床上伸出三根手指,貼身秘書頓時心領神會

|九月紀實

編輯|九月紀實

「主席,您還有什麼話要講?」

只見一個年輕的女子彎下腰,低聲詢問著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毛主席。

毛主席聽後什麼也沒說,只是默默地伸出了三根手指,眾人見狀,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只有那名女子心領神會。

這個場景就發生在1976年9月9日凌晨的中南海,彼時的毛主席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那麼他的這個手勢究竟有何之意呢?這個心領神會的年輕女子又是誰呢?

要想知道事情的全部,還要從這個女子的身份說起。

01 和主席初次見面

這個對毛主席的心思動作了如指掌的年輕女子,就是他的貼身秘書張玉鳳。

1944年,張玉鳳出生在黑龍江的牡丹江地區,由於時代的原因,她一出生就處在水深火熱的東北亂局之中。

彼時的東北處在日本的高壓控制之下,百姓生活極為困苦,張玉鳳家也不例外。

為了保證家人的平安,父親不允許家裡的孩子出門,獨自一人靠做些零工支撐起了這個小家。

在張玉鳳的記憶中,那段艱苦的日子留給她的印象是難忘的,不過好在沒過多久,這樣的日子就因東北地區的解放而結束了。

1948年年底,東北地區獲得解放,在黨的領導下群眾恢復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1949年新中國成立,已經五歲的張玉鳳被父母送去了學堂讀書。

雖然學習成績十分優異,但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年僅14歲的張玉鳳就選擇了輟學,打工賺錢補貼家用。

因為念過幾年書,張玉鳳所乾的工作經常要比一般人輕鬆,並且收入較多。

1960年年初,這天張玉鳳聽說,牡丹江鐵路局在招聘工作人員,收入不菲,於是她決定試一試。

彼時的她怎麼也沒想到,這個決定竟會改變她的一生。

經過面試長相清秀,反應機敏的張玉鳳成為了牡丹江鐵路局的一名餐車服務員。

上崗這天她才知道,自己的這個崗位是專門服務列車上的中央領導人。

也就是說,她有可能見到自己一直敬仰的毛主席,想到這張玉鳳每天都充滿了幹勁。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她真的等到了一次服務毛主席的機會。

一次在列車開往廣州的過程中,正在專心致志擺放餐具的張玉鳳突然聽到一陣騷動。

緊接著列車長就倉促地說要開會,把所有工作人員召集在一起。

「一會兒毛主席會來這節車廂用餐,你們都要和他見面,務必要打起精神,慎重起來。」

聽到這兒,所有人都興奮起來,大家都和張玉鳳一樣是第一次見到毛主席,希望能給主席留個好印象。

沒過一會兒毛主席真的來了,他親切地和工作人員打招呼,一一與他們握手。

輪到張玉鳳時,她緊張得說不出話,半天才憋出一句「主席好!」

「這個小同志真有趣,你看起來還很小,今年多大了?」

興許是沒想到毛主席會和自己說話,張玉鳳先是一愣,然後結結巴巴地回答道。

「我,我,我今年16歲。」

毛主席見到她的反應,哈哈大笑起來,遂即便開玩笑地安慰了張玉鳳幾句。

待主席走後,張玉鳳對自己剛才的表現感到十分不滿意,好不容易見到主席,自己還沒把握住機會。

也不知道今後還能不能再見到主席了,想到這張玉鳳悔的腸子都青了。

也許她做夢都沒想到,自己今後會有機會成為主席的貼身秘書,一直陪在他身邊。

02 出人意料成為貼身秘書

10年後,26歲的張玉鳳因工作能力突出且經驗豐富,已經成為了北京領導人專列的列車長了。

這天,張玉鳳正在和幾名工作人員交代注意事項,只見鐵路局的一位領導和一個陌生男子向她走來急切地說到。

「小張同志,這位是毛主席的管家吳連登,中南海那邊傳來消息說,主席想讓你過去給他做服務員,你願意去嗎?」

突如其來的詢問,讓張玉鳳愣了一下,她沒想到自己一個小丫頭還能給毛主席做服務員,於是高興地點了點頭。

在那個年代,普通人能見毛主席一面就算是無上的榮耀了,更不要說去主席身邊工作了。

而年紀尚小的張玉鳳也不明白,主席為什麼會選擇她。

在這工作的十年間,張玉鳳雖然見過主席幾次,但她認為自己並未給主席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唯一的優點就是踏實肯干。

千載難逢的機會就在眼前,張玉鳳聽從組織上的安排進入中南海,成為了主席的貼身秘書。

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9年,直至毛主席去世。

後來張玉鳳才得知,那時主席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人,

看到張玉鳳活潑的樣子,主席總能想起自己的小孫女,這才想讓張玉鳳陪在自己身邊,以緩解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而年紀尚小的張玉鳳也不明白,主席為什麼會選擇她。

03 照顧主席的日常生活

剛到主席身邊的時候,張玉鳳也不知該如何與這位偉人相處。只能小心翼翼地幹活,生怕惹主席不高興。

待人隨和的毛主席也看出了張玉鳳的拘謹,經常主動和她說話。

一來二去,張玉鳳也放下了自己的害怕和主席相處得十分融洽。

在張玉鳳擔任主席貼身秘書的第二年,已經78高齡的毛主席由於長期勞累的工作患上了支氣管炎。

從未學習過護理知識的張玉鳳為了更好地照顧主席,開始跟著護士長吳旭君學習醫護知識。

這段時間張玉鳳十分盡心,總是在白天細心照顧主席,晚上再挑燈學習醫護知識。

在她的努力下,主席的身體真的有了起色,而主席也很感激張玉鳳,更是將她視作自己的親人,對她格外包容。

也許張玉鳳的暴脾氣就是毛主席「慣出來」的,她發起脾氣來可是連主席也要對她「禮讓三分」。

一次,張玉鳳因為未能及時將主席的身體狀況彙報給吳護士長,而遭到了她的訓斥。

恰逢那時主席的家中來了一位貴客,在給客人端茶時,張玉鳳一不小心還把茶水倒在了客人身上。

雖然第一時間給客人道了歉,但態度卻十分敷衍。客人走後毛主席專門把張玉鳳叫來,嚴肅地批評了她。

「你今天是怎麼回事,工作態度不積極!」

本來心中就委屈的張玉鳳,聽到主席的訓斥心中更加難過,竟一氣之下收拾行李回了家。

她這一腦讓主席也不知所措,他沒想到小妮子的脾氣這麼大,但這件事本身也是她的錯,自己犯錯就要自己擔著。

然而在主席這,張玉鳳終究是個例外,在她回家的那段時間,主席很想念她。

於是心疼「孫女」的主席還是「先敗下陣」來,派人專程從張玉鳳家把她接回來,在那之後毛主席還曾打趣地說到。

「張玉鳳是張飛的後代,一生氣就怒髮衝冠跳起來。」

這還不是二人吵得最凶的時候,還有一次二人竟然到了「相互對罵」的地步。

據毛主席身邊的其他工作人員敘述,還有一次張玉鳳不知道犯了什麼錯誤,主席得知後竟氣得大聲對她罵道。

「你給我滾!滾得越遠越好。」

而張玉鳳也不甘示弱,對主席回擊道。

「滾就滾,誰不讓我走誰是狗!」

雖然最終張玉鳳並沒有走,但也是主席「極力挽留」的結果。

通過這兩件事,可想而知毛主席對張玉鳳的包容程度有多高。

那時的主席早已將張玉鳳視作家人,對她的陪伴有了一種深深的依賴。

主席還曾經表示希望在自己去世後,張玉鳳能多去看望一下他。

這讓張玉鳳十分感動,在她心裡也早已將毛主席當做了自己的親爺爺!

儘管二人總是「對著干」,但在照顧毛主席生活這方面張玉鳳卻是從不含糊。

二人逐漸養成了旁人沒有的默契,以至於在主席去世之前無法言語之際,只需一個簡單的手勢張玉鳳就能心領神會。

04 彌留之際的手勢之意

隨著年齡的增加,毛主席的身體狀況也一日不如一日,但終歸是在張玉鳳的細心照顧下減輕些痛楚。

到後來主席在處理國家事務之時顯得力不從心,經常在工作之時會突然暈厥,或者睡死過去,每次都讓人虛驚一場。

不僅如此在會見外國使者時,因為長時間久坐,導致雙腿無法站立,聽覺能力下降。

這時的主席就如同一位平常人家中的老人一般,總會叫張玉鳳幫他閱讀報紙,寫信,傳話等等。

張玉鳳為了好好照顧主席,有時候經常幾天幾夜不合眼,為他煮葯做飯,生怕主席身體有一絲不舒服。

然而即使再有萬般不舍,為群眾奉獻了一輩子的毛主席,終將還是要離開人世了。

1979年9月9日的凌晨,包括中央多位領導人在內的許多人紛紛圍在毛主席的病床前。

他們都是想在主席離開之際再多陪伴他一會兒,此刻的主席早已因為病痛而喪失了語言的能力。

雖然嘴中一直嘟囔著什麼,但根本無法聽清。就在眾人心急如焚之時,只見主席慢慢從被子里伸出手來,費力地舉出三根手指。

眾人一時間不明所以,只有張玉鳳在思索片刻後,恍然大悟地說到。

「主席說的應該是三木武夫!」

於是立即叫人將有關日本首相改選活動的報紙報紙拿來,坐在主席的床榻邊輕聲給他念著。主席的手竟然真的放了下來。

在臨終前,毛主席還在心繫國家大事,為新中國的發展之路操心。

在聽完張玉鳳念的報紙內容,沒過一會兒主席就與世長辭了。

主席的這個舉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張玉鳳更是難掩悲痛,在主席的床榻前放聲大哭。

為了避免睹物思人,在主席逝世之後,她自請調離中南海,選擇到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工作。

她希望在那裡將自己陪伴毛主席的難忘日子記錄下來,作為回憶永久保存。

05 結語

偉大的毛主席雖然逝世,但他將永遠活在全國人民的心中,他為新中國所作貢獻永遠值得人們銘記!

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毛主席作為時代的偉人,解救人民群眾於水深火熱之中,為新中國的發展鞠躬盡瘁,他帶給世人的影響如泰山一般。

在他的晚年生活中,張玉鳳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她代替主席的家人,給予主席親情的溫暖。

讓主席在被病痛折磨的那些年依舊能享受到「天倫之樂」,給了他極大的精神力量!

我們感謝那些一直在背後默默照顧毛主席,如張玉鳳一般的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才使得偉大的毛主席身體康健,讓國家多一刻安穩!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不必去羨慕站在「金字塔頂尖」的成功人士,只需安心做好自己便可。

有英雄,自會有有在台下為他鼓掌的人,倘若沒有渺小的我們,英雄的成功也毫無意義。

我們所要學習的是毛主席等革命先烈傳承下來的優秀品質。

學習他們不怕苦不怕累,默默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將國家之事委以己任。

時刻將國家放在心中,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亮,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這樣的我們才配去享有先烈用生命創造的美好生活!

這樣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除了要學會感恩,更要學會貢獻,樂於助人,踏實肯干。共同促進和諧社會的建成。

推動中國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成為世界強國!讓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未來刮目相看!

這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東方巨龍已經蘇醒,將會一直盤旋在亞洲廣袤無垠的大地上,守衛著這片安詳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