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傅作義坦白:我還藏有武器和電台,毛主席笑道:你留著用吧

  • 【前言】

1949年,傅作義在北平率部起義,我軍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放了北平。

和平解放北平一事上,傅作義功不可沒。毛主席並沒有因為傅作義曾是國民黨高級將領,而對他有偏見,相反,更是對他委以重任,讓他擔任了新中國第一任水利部長。

傅作義沒想到毛主席竟會對他如此信任,在對毛主席心服口服的同時,他心中也有些愧疚與不安,因為他還有一個錯誤沒交代。若是說出來,恐怕會引來猜忌;若是不說,傅作義又覺得對不起毛主席對自己的信任。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他最終還是決定告訴毛主席,甚至做好了被處罰的準備。可當傅作義鼓起勇氣說出這個「錯誤」後,毛主席只是一笑置之,還風趣地說:你留著用吧。

那麼,傅作義所說的「錯誤」究竟是什麼?毛主席又為何一笑了之呢?


  • 【傅作義與水利的緣分】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解放軍進駐北平,蔣介石徹底沒有了反攻的可能。

當時,鎮守北平的傅作義完成北平的交接工作之後,又奔赴綏遠,促成了綏遠和平解放。之後他就回到北平,等著黨中央安排他這個起義將領。

10月1日,開國大典隆重舉行。傅作義以新中國領導人的身份,出席了典禮。

10月19日,傅作義被任命為水利部部長,該部後來改為了水利電力部,而他之所以會擔任這個職務,其實是他自己的願望,這個職務也早在2月份時就已經定了下來。

這是怎麼回事呢?

來,先將時間拉回到1948年。

1948年5月,毛澤東同志率軍進駐西柏坡。彼時,傅作義的態度還是針鋒相對,直到後來毛澤東同志的一封封電報讓他慢慢改變了態度,最終決定接受和平解放北平的結果。

1949年2月,傅作義得了一個機會前往西柏坡見毛澤東同志,一見面,傅作義便向毛澤東請罪。毛澤東親切地握住傅作義的手,告訴他,如今他是有功之臣,他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即便是有過,如今也是功大於過,何來請罪一說?

傅作義深受感動,並問自己是留在西柏坡,還是回北平。毛澤東對傅作義給予了厚望,自然十分願意傅作義回北平發展,並問傅作義願意做什麼工作?傅作義為了避嫌,也為了表示自己願意服從黨的忠心,說自己不適合再去軍隊,請求去黃河一帶干水利方面的工作。

毛澤東一聽他對水利有興趣,便覺得傅作義只管黃河太屈才,將來要給他搞個水利部長才行。等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便真的兌現了自己的諾言,讓傅作義擔任了水利部長。

那麼,傅作義為何別的不選,偏偏要選水利呢?

這其實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有關。

傅作義出生於山西省榮河縣(今臨猗縣)安昌村,村子旁邊就是黃河,他小時候就喜歡去黃河裡游泳,在他的童年裡,黃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同樣,他也見證了黃河吞噬了太多人的性命,所以後來當他有能力的時候,他便想去治水患,為民造福。

除了有童年的經歷,傅作義早些年也在水利方面有所建樹。

1939年,傅作義被蔣介石任命為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率軍前往綏西後套。這裡雖然面積廣闊,但是人煙稀少,大量的土地都被荒廢了,導致軍隊的後勤有些跟不上。

為了解決這個大難題,傅作義提出了「治軍與治水並舉」的思想,並開始著手興修水利,可謂「大興水利,大辦屯墾」。不過,當時傅作義治水還沒有那麼成熟,後來他主持綏遠地區的行政事務後,為了有更加有效地推動水利事業,就專門在軍中成立了一個水利指揮部。

傅作義很看重水利方面的發展,還派了一名自己的副官去統管轄區的民工。有時候傅作義也會親自去現場,和群眾們一起興修水利。

就這樣,傅作義在一點點的摸索中,逐漸成為了半個水利專家。

1943年春天,為了改善五原、晏江兩地的引水設施,傅作義決定讓軍隊與民工配合,開挖復興渠。這個渠如果完成了,將會擴大澆水面積,增加糧食產量,對於人民來說意義非凡。

於是,軍中的將士在長官們的帶領下,夜以繼日地挖溝造渠,傅作義也經常親臨現場查看。那時條件十分艱苦,環境也很惡劣,但是將士們不畏困苦,他們肩上扛著的是民生與希望。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復興渠成功建成!

據史料記載,從1941年到1945年間,傅作義帶領部隊在黃河後套的水利方面有了很大成就,他們挖得寬15米以上的干區,足足有1700多里,寬3米以上的支渠也已經超過了一萬里。

這些渠水為百姓滋潤了農田,為鴻雁鴛鴦提供了棲息之地,溝渠中飼養的魚蝦也保障了海鮮市場的供應,這些縱橫交錯的溝渠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後套也被人民譽為「塞上江南」、「魚米之鄉」。

在傅作義的帶領下,綏西地區的生產發展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經濟也繁榮了起來。

傅作義對水利建設方面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些年的治水經驗,也為他建國後去建設黃河水利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 【新中國第一任水利部部長】

在傅作義還是國民黨將領的時候,其實他也曾去黃河考察過,也想過治理黃河水患,但是當時剛好趕上了內戰,這個計劃才被擱置了。直到新中國成立,才重新有了機會。

傅作義剛擔任水利部長的時候,還有不少人覺得不服氣,覺得他曾經是國民黨高級將領,難以擔此重任。毛主席聽說了眾人對傅作義的異議之後,語重心長地對眾人說道:

「你們哪一個人有本事,能把北平20萬守軍調出北平城,聽從我們發落,使我們人民解放軍不費一兵一炮解決了北平城,保護古都不受任何損失啊!」

毛主席這番話,平息了大家心中的質疑,不再多言。

對於這種情況,傅作義選擇用行動證明自己,因為他也知道自己曾經的身份有些特殊,難免會有人對他有意見,但如今毛主席願意給他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他便只管勤勤懇懇工作,全心全意為黨為國,做好本職工作,其他的他也不願再生枝節。

一日,毛主席與傅作義在天壇花園交談,寒暄一番之後,毛主席就問傅作義:「是不是有人怠慢你?」傅作義連忙道:「哪裡那裡,您不治我的罪,我就已經感激不盡了。」

之後,傅作義十分誠懇地告訴毛主席,自己在水利方面是個「門外漢」,恐怕難當大任。對此,毛主席笑著勸他,若是不會就去學,深入群眾,行家都是這麼一步步過來的。

傅作義聽後鄭重地點了點頭。

其實,傅作義後來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是因為周總理無微不至的關懷。

周總理一共去過傅作義家三次,每一次都敏銳地發現問題,並及時調整。

當時傅作義住在北京小醬坊衚衕,一日,周總理受邀到傅作義家中做客。可周總理剛來,就敏銳地發現衚衕里全是戒備森嚴的部隊,於是他當即命秘書將部隊全部撤走,給予傅作義充分的信任。這是周總理第一次來傅作義的住宅處。

周總理第二次來時,發現途中有一段路被堆放的建材堵住了,只能下車步行後來。在從段清文那裡得知傅作義每天得繞大路去上班後,周總理趕忙便叫人把路上的雜物全清了,還將馬路修到了傅作義家門口。

周總理第三次來時,傅作義已經搬了家,周總理看到他的住所附近有些簡陋,路也不好走,便下令重新修整了一番。

而這些,傅作義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他知道毛主席與周總理對自己十分重視且關心,所以他也明白,只有好好工作,為黨為國為人民謀利益,少計較個人得失,才對得起毛主席與周總理的這番苦心。

傅作義也明白毛主席信任他,尤其是他擔任水利部長之後,毛主席在各方面給他的支持,都讓他倍感溫暖,只是他心中一直有一個過不去的坎,那就是他還有一個秘密沒有告訴毛主席。

1950年的一天,傅作義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找毛主席談一談。

傅作義見到毛主席後,便說要坦白一件事,毛主席見他神情有些奇怪,便問他什麼事。傅作義先是請了罪,說願意接受處罰,毛主席一聽覺得可能不是小事,還沒等繼續問,傅作義便主動說:「主席,其實,我還私藏了大量的電台和武器,在此之前,我沒有和任何人提起...現在請求上繳。」

毛主席聽罷,立即打斷了他的話,表示自己拿著也沒用,既然在他那兒,那他就留著用吧。

說完,毛主席哈哈大笑,其意思不言而喻。

毛主席如此寬宏大量,也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傅作義十分感動。此舉讓傅作義看到了毛主席的胸懷與格局,之後他便只為共產黨,再也沒有過二心。

要知道以他的身份,私藏電台與武器,極有可能會對共產黨做出不利的事情,但是毛主席對他表現出了充分的信任,這也讓傅作義有了新的人生目標和革命信念。


  • 【在一個部任職最長的部長】

傅作義在水利部謙虛謹慎,注重實踐調查。他告訴身邊的同事,要想干好這個工作,光在辦公室坐著可不行,要深入群眾,了解情況,向群眾學習,才能有進步。

之後,傅作義更是說到做到。

工作期間,傅作義每年都有大量時間在外出差,但每次出差,他都只帶只帶一小部分人,因為他不喜歡那麼多人跟著。而且按規定,他本可以乘坐火車公務車,但他卻從不肯,堅持和其他工作人員一樣的待遇,還說沒有軟卧就坐硬座,這樣還可以和群眾加深聯繫。

傅作義的簡樸令人敬佩,其治水能力更是令人交口稱讚。

出差期間,黃河、長江等大江大河他都進行過實地考察。他十分重視一些大江大河的治水規劃以及方針政策,每次參加全國水利會議的時候,都會做報告、提問題,然後再解決問題。

當毛主席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時,傅作義會格外注意淮河問題,北京的治淮會議更是準時參加並加以指導。為了更好地治淮,他還全面勘察過淮河的幹流,力求做到萬無一失。

此外,傅作義在工作中不僅會聽取下級的意見,也會積極和群眾夠溝通。有一次,傅作義去新疆出差,不僅問地方領導的意見,還徵求了部分少數民族的意見。

得知有問題後,他便會積極去解決。

正所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新中國的幹部中,對黃河最了解的莫過於傅作義了。

1957年,傅作義在山西視察工作的時候,因心臟病突發住進了醫院。周總理得知後,立刻從北京派醫生乘坐專機前往太原醫治,因為搶救及時,傅作義才平安無事。

1962年,中央考慮到傅作義身體欠佳,就讓他去廣東休養。傅作義卻堅持要去工作中央無奈只好同意。此後,他每去一處地方都要提前備好預防心臟病的葯,敬業精神令人折服。

此後,傅作義拖著病體又在崗位上工作了近十年,直到1972年,他才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辭去水利部部長的職位。

算下來,他在這個崗位上整整幹了23年,也成了在一個部任職最長的部長。

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傅作義曾將自己的財產盡數上繳國庫,雖然周總理幾番推諉,但傅作義都依舊持要上繳,後來毛主席決定暫時替他保管,並於1971年還給了他。

1974年,傅作義病重,周總理抱病前去探望他,傅作義再次請求上交1971年國家還給他的40萬元,這件事也得到了傅作義妻子劉芸生的大力支持。

周總理見傅作義態度堅決,言辭懇切,便收下了這筆錢,交給了國家。

同年4月,傅作義病重,周總理不顧自己傷病前去看望傅作義,傅作義十分感動。周總理見到他之後,告訴他,毛主席稱他在北平解放中立了大功,再一次肯定了傅作義的功績。

傅作義聽後,眼泛淚花,臉上掛著慰藉的笑容......

1974年4月19日,傅作義於北京病逝。

這位對新中國的水利電事業有重大貢獻的功臣,走完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