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春節晚會接近尾聲之時,春晚主持人趙忠祥突然向現場觀眾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介紹出席當晚晚會的一位神秘嘉賓。只見一位衣著樸素、頭髮花白,面露慈祥的女性站起來向全場觀眾揮手致意。
趙忠詳用他那具有質感的聲音介紹道:「她就是王光美同志」。
至此,久違的王光美同志又一次出現在全國人民視野之中,全場響起了經久熱烈的掌聲。
這時的王光美已經是一位年逾68歲的老人,但仍精神矍鑠,思路清晰流暢。她向自己四十年前的老師致敬拜年,並向全國的教師拜年,祝他們身體健康。
什麼樣的的家庭教育培養了一位出生書香門第,投身革命,矢志報國的青年才女?什麼樣的的經歷和社會氛圍,形成了她尊師敬賢的思想?在她的人生中一共有幾位對她很重要,影響頗深的老師?
書香門第 英才輩出
王光美出生於天津名門,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物理系,是我國第一個原子物理女碩士研究生。王治昌在華盛頓參加討論裁減海軍和太平洋問題的會議之際,王光美出生了。遠在大洋彼岸的王治昌聞訊之後喜出望外,當即就給她取名為「光美」,以紀念當時的情景。她的父親:王治昌,號槐青,早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專修法律,畢業後東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學改學商科。回國後在清末科舉應試中,考取商科舉人。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時,任農商部參事,後擔任工商司司長、代理農商部長等要職。
王治昌是當時管理中國經濟的重要人物之一,深受北洋政府器重,曾被授予「特命全權公使」頭銜,參加了兩次重要的國際會議。一次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另一次是1921年討論裁減海軍和太平洋問題的華盛頓九國會議。在英國倫敦出版的《中國名人錄》中,他被稱為當時中國政府內的「革新派」人士。
王治昌學識廣博,熟讀經史,敬佩孫中山等人的革命事業。1925年8月20日,他的留日同學同時又是拜把兄弟、國民黨著名的左派領袖廖仲愷在廣州遇刺身亡後,被譽為「絕無黨派門戶之見」的王治昌,憤而退出北京政壇,閑居北京西單舊刑部街,和妻子兒女們過起了平民隱居生活。日偽時期,他堅持不出仕為官。為了生活所計,他把相鄰的兩個院落先後出租,聊補炊米。解放後,年逾古稀的王治昌由周恩來總理任命,擔任了中央文史館館員。1956年在京病故。
王光美母親董潔如出身天津富商世家,畢業於天津北洋女子師範學院,是中國第一批女大學生。她賢惠豁達,教子有方,曾冒險掩護和營救過多名中共地下工作者。解放後,她曾當選為北京市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第四屆政協委員。
董潔如先後生下8個孩子,加上王治昌第一任夫人遺留的3個男孩,全家共11個子女。她對不是自己所生的孩子她都視如己出,一視同仁給予了更多的關愛,前夫人的3個孩子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許多認識董潔如的人,都敬佩她的為人 。她平和莊重、慈祥恬靜,人們沒見她著過急生過氣,沒聽過她高聲講過話。她對所有孩子平等相待,對家庭精心呵護,王光美耳濡目染,也影響了她以後的家庭生活和人生理念。
王光美排行老七,上有六個兄長,下有四個妹妹。
王光美的二哥王光琦,曾為國民黨總統李宗仁顧問,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在美國費城賓夕法
尼亞大學攻讀碩士,學成後回國在對外貿易部從事國際貿易研究。
王光美的十多個兄弟姐妹中,最早參加革命的是四哥王光傑,是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的原型之一。
王光傑
王光復是王光美的五哥。抗日戰爭中,他在國民黨空軍服役,是一位優秀飛行員。他在對日空戰中,先後駕駛戰機打掉日寇飛機八架半。因為有一架是王光復興與美國一飛行員共同擊落。只能算半架。但是八架半已算很厲害了。抗戰期間,中國飛行員擊落敵機的最高記錄也就九架,王光復居於第二位,成為當時著名的抗戰空軍英雄
王光美的六哥王光英,因出生時父親正出訪倫敦,所以取名「光英」。他曾任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改革開放後,他創辦了中國光大(集團)公司,任董事長和總經理。
每年冬天是溜冰的好時節。王光美除了愛好滑冰,還是學校的籃球隊員,強健的體魄,是她後來戰勝生活磨難的重要條件之一。
王光美的家是個和睦、歡樂、包容的家庭,兄妹中有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有「飛虎隊」的抗戰英雄,有經商救國的民族工業者和無黨派人士,也有立志獻身科技事業的精英。在國家風雨如磐的動蕩和劇變時代,每個人都基於自己對時局的理解,而表現出各自的人生取向。由於兄妹中有4人是共產黨員,在不同政治觀點的爭論中,他們常常佔上風。有時兄妹間在飯桌上爭論得面紅耳赤,從此王治昌就立了個家規:「飯桌上只敘天倫之樂,不談政治。」
千金學霸的愛情
王光美出生於天津名門,父親王治昌是個著名的商人,母親是董潔如畢業於北洋女子師範學院, 生活在書香仕商之家的王光美,耳濡目染在讀書方面有很高得天賦。高中時,她參加北平市數學競賽,就得了前3名,因為前3名學生都姓王,故有「數學三王」之稱,而王光美,是三王里唯一的女生。
王治昌與董潔如
董潔如看出了女兒的天賦,就鼓勵她繼續讀書,王光美不負眾望地考取了民國時極其著名的輔仁大學的物理系,而且一路讀完碩士學位,畢業時已經能講一口純屬的英語。
在當時理工科不夠受重視的年代,連學物理、數學的男生都少,更別提是女生,還是一位優雅端莊的「美女學霸」,王光美也因此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女物理碩士。畢業當年王光美就考取了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原子物理系全額獎學金博士研究生 。不出意外的話將成為「中國的居里夫人」。然而,一個人得出現改變了她得人生軌跡。他就是我國國家主席、《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得作者劉少奇。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雙方對立,內戰爆發一觸即發,美國插手中國內政,想要「調節」國共矛盾,所以成立了在北平設立軍調處,葉劍英為中共方代表。
因為軍調處里要跟美國人打交道,所以需要英語翻譯。而未來北京市長彭真的秘書崔月犁,就推薦了王光美。
王光美
之前,王光美的母親就曾幫助過中共地下黨,而她的四哥王光傑就是共產黨員。受到家人影響,王光美也心向革命,所以在嫂子王新的引薦下,她結識了當時還是地下黨的崔月犁。
為了追求革命真理,王光美毅然放棄了去美國留學的機會,來到北平軍調部工作。崔月犁給了她推薦了一本書《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本書中對於共產黨員的要求極其嚴格,這使她受到震撼,被共產黨員得崇高理想與使命所感染,因此更加努力學習進步書籍,學習革命理論,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1946年內戰爆發,軍調處解散。王光美在完成使命之後,並沒有出國留學,反而乘坐美軍代表的飛機飛向她心中的革命聖地——延安。她怎麼也沒想到在這裡會遇到自己的愛人,並成為自己一生得伴侶。
心系革命,情定延安
王光美到達延安後,調配到了中央軍委外事組工作。有一天,王光美恰巧和毛澤東的警衛參謀龍飛虎在一個食堂吃飯,因為龍飛虎曾在北平軍調部擔任葉劍英的秘書,所以兩人很熟悉。龍飛虎告訴王光美,說晚上楊家嶺有場舞會,想去的話就可以去參加。晚上王光美真的跟著去了,那天正好劉少奇也在。龍飛虎把王光美介紹給劉少奇。劉少奇問了她一些北平特別是學校的情況。最後劉少奇問王光美:「你是不是黨員?」王光美說:「我不是。」當時她覺得很難為情,就對劉少奇說:「不知道中央領導同志能不能對我們這些才到解放區的青年給予幫助?」劉少奇說:「那要看我有沒有時間。」這是王光美第一次見到劉少奇。早在北平的時候,她就讀過《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劉少奇寫的一些重要文章,所以對於劉少奇這個名字她還是不陌生的,知道他是黨中央的負責人之一,但不清楚他的準確身份。
1947年3月5日,擔任朱德秘書的黃華通知王光美,要她到劉少奇那裡談話。原來是她第一次見劉少奇的時候提出過,希望中央領導同志對他們這些青年給予幫助,他記住這件事了。到了棗園,王光美來到劉少奇的窯洞,一看!窯洞里的陳設非常簡單,談話呢還是接著上次入黨的話題,劉少奇給她講了很多革命道理。這樣不知不覺就到了吃中飯的時間。這天正好是星期日。王光美在王家坪吃中灶,星期日兩頓飯,她是吃了第一頓飯出來的,第二頓飯要到下午才吃。但棗園的中央領導同志沒有星期日,還是三頓飯。劉少奇見炊事員給他把飯端來了,就留王光美吃飯。王光美說:「我已經吃過了,你慢慢吃。我在這裡等,可以看看你吃的什麼。」王光美看見他的飯菜很簡單,只有兩碟菜,一碗米飯,米飯上面放了一顆大蒜。當時她覺得奇怪,心想怎麼把大蒜和米飯配著吃呢?劉少奇剛吃了幾口,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站起來走到辦公桌前,拉開下面的抽屜,拿出幾個梨子,又拿了把小刀給王光美,讓她自己削梨吃。那梨很難看,黑不溜秋的,留給王光美的印象特別深。當時她心裡覺得很難受,有點動感情了,心想中央領導怎麼吃的就是這樣的梨呢?
當時,延安形勢非常緊張,蔣介石集結大軍要進攻延安,延安的機關必須撤退,王光美根據上級決定轉移到晉綏分區參加土改。在此之前,要先到蔡家崖集中學習。沒想到,劉少奇也到了蔡家崖。他們又一次見面了。劉少奇問王光美:「你是在這裡參加土改,還是跟我們上晉察冀?到那兒也能參加土改。」王光美感到很意外,心想自己剛來這裡,還沒有真正參加土改,而且還寫了入黨申請書,要是突然走了,那多不好!所以她回答說:「以後有工作需要再說吧!」但她回到住處仔細一琢磨感到不對:他跟我說這話是什麼意思?我怎麼沒有弄明白就回絕了呢?當天晚上,賀龍組織小型招待演出,劉少奇也出席了。王光美就想去找劉少奇問問。她猶豫了半天,最後還是沒進去。後來王光美回想起來,劉少奇要自己跟他走,是對她已有了好感。
劉少奇和王光美
1948年三八節前後,劉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重逢了。有一次在外事組的舞會上,劉少奇與王光美交談時,順便說了一句:「有空上我那玩。」有了這句話,王光美決定星期天去一次。當時劉少奇正在寫東西,一見到王光美,他馬上站起來,高興地說:「你真來了!」這次談話時間比較長。後來,劉少奇明確表示了對王光美的好感,還說,他年紀比較大,工作很忙,又有孩子,要王光美好好考慮。王光美當時覺得這個人真有特點,一般人都願意說自己怎麼怎麼好,他卻光說缺點。她說:「年紀什麼的我倒沒往那考慮,只是在政治水平上我們差得太遠,我和你在一起的話我不知道應該注意什麼,而且我也不了解你過去的個人情況。」劉少奇回答說:「應該注意什麼問題,你去找一趟安子文同志;如果想了解我過去的歷史,你去問李克農同志。」最後王光美特別問了一句:「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其它婚姻關係?」劉少奇就說:「如果你想知道這方面的情況,你去問一下鄧大姐。」說著說著,王光美覺得時間不早了,就問:「幾點了?我該回去了。」劉少奇拉開抽屜,拿出一塊表看了看說:「表不走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停的。」原來這個表早就壞了。王光美當時心裡觸動了一下。心想:中央領導同志工作沒日沒夜,怎麼連個好好的表都沒有?她說:「你怎麼也不叫人幫忙修一下?」劉少奇為難地說:「該叫誰呀?」王光美心裡突然冒出來一種想要幫助他照顧他的感覺,就說:「你交給我吧!我幫你去修!」沒過多久,王光美託人把表修好,請她的領導王炳南轉交給了劉少奇。
在西柏坡,劉少奇和王光美兩人一來二往,確定了關係。決定結婚以後,劉少奇要王光美把行李搬到他那兒去。王光美對結婚還有點老觀念,就問他 :「我就這樣搬到你那裡,算是怎麼回事?要不要到機關大食堂宣布一下?」劉少奇說:「不用,結婚就是兩個人的事。」
1948年8月21日,劉少奇派他的衛士長來幫王光美搬行李。這天,外事組的同志們熱情地張
羅,他們精心製作了一個大蛋糕,一起帶到了劉少奇那裡。那天正好晚飯後食堂里有舞會,劉少奇和王光美都去了。毛澤東、周恩來都在。周恩來見他們沒有專門舉行結婚儀式,就對
毛澤東說:「咱們一起上少奇同志家,看看他們住的地方。」這樣,毛澤東、周恩來和其他同志們來到劉少奇家,他們一面說笑,一面吃蛋糕,用這種最簡樸的方式表達對這對新人的祝
賀。
相濡以沫 寄情桑梓
婚後的王光美不僅是劉少奇工作上的助手,還是他生活的搭檔。王光美幫助劉少奇整理文件、資料,幫他保管珍貴的手稿文獻。她陪伴劉少奇回家鄉調查,對苦難的鄉親噓寒問暖,體現了這位寧鄉媳婦的質樸情懷;她陪同劉少奇出訪外國,充分展現出國家元首夫人的優雅風範。
她把整個大家庭料理得井井有條劉少奇以前生活很沒有規律,冷熱饑飽瞎湊合,從年輕時就落下了胃病。結婚以後,王光美讓他在飲食方面盡量保持均衡、有規律。劉少奇每天工作到很晚,這時炊事員都已經休息了,王光美就把白天吃剩下的飯菜,放在一起煮熱了給他當夜宵,劉少奇還挺愛吃。慢慢地他的胃病好多了。劉少奇經常半夜開會,王光美總是等著他回來,有時連續工作時間長了,就陪他到院子里散散步、說說話。
1963年,劉少奇要王光美下基層鍛煉,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王光美要去的地方是河北撫寧,臨走的時候,劉少奇一直站在辦公室門口目送她,久久沒有離開。這時,王光美的心中真有千般不舍,自從她和劉少奇結婚以來,他們從來沒有分開過很長時間。他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工作起來沒日沒夜,自己不在身邊誰來照顧他呀?沒人提醒他及時穿衣戴帽,他是很容易受涼感冒的!他夜間來摔倒了怎麼辦?一大堆家務事由誰來管?這是一位賢惠的妻子對丈夫深深的牽掛和眷戀,這是一次從原子物理碩士到家庭主婦的心甘情願的角色轉換。
2003 年劉少奇誕辰 105 周年之際,王光美第六次回家鄉,留下了依依難捨的親情和鄉情。王光美幾次回鄉,幾乎每次都會來到婆婆長眠的墳前,獻上一束青翠的松枝,恭恭敬敬地向婆婆三鞠躬。她總是說:「我回花明樓,應該來祭拜婆婆,因為少奇很孝敬他的媽媽。」是啊,王光美對丈夫的深情當然飽含了對婆婆的尊敬和懷念!
深切懷念毛主席,你永遠的學生王光美
1983年,62歲的王光美在劉少奇長女劉愛琴、三子劉源陪伴來到了韶山毛主席故居,同行的還有湖南省委等政府部門負責人。
這並不是王光美第一次來這裡,二十多年前她就和丈夫劉少奇來過一次,那時的她年輕多了,如今再來時多了一份成熟和優雅。
她走的很慢,時光好像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劉少奇與毛主席是相識多年的革命戰友,兩人早在1922年就已經認識了,只不過因為革命分工的不同,劉少奇因為長期從事工人運動和白區工作,二人通常不在一起工作。
一直以來,王光美對毛主席始終充滿了信任和憧憬,因此王光美也一直惦記和同情毛主席的後人,關心他們的身體和生活情況。
李訥是毛主席的小女兒,她的婚姻和生活都曾有一段時間非常的不順,日子過得很艱難。晚年的王光美就常常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助她,甚至還帶人親自幫李訥購買廚房用具幫她安家,並為其打掃衛生。
在王光美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李訥也漸漸地開朗起來,也走出了陰影和悲傷。不僅如此,她還撮合李訥與王景清再婚,他就是劉少奇曾經的貼身警衛。
劉源
新婚時,王光美帶著孩子們到場熱烈的慶祝,兩家人的關係越來越好。甚至就連李訥兒子王效芝結婚都是劉源給做的媒。
王光美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是咱們兩個家庭里僅剩的長者了,你們都是我的兒孫後代,我盼著你們都過得好,只有你們好了,我才能放的下心。」
王光美的關懷讓毛主席的後人非常感動,也正是在她的大力促進下,兩家人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1983年11月,王光美懷著對毛主席無比的崇敬之情再一次來到他的韶山故居,看著裡面的一草一木,既是對毛主席的懷念和對革命時代的回憶,也是與歷史的再一次重逢......
這裡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她都看得很認真,這個簡樸的小院子里,似乎什麼都沒變,傢具、陳設一如她二十多年前來的那次,她感到很欣慰。
第二天,她又和孩子們去了毛主席韶山紀念館,這裡展示著毛主席偉大而又光輝的一生,她像第一次來這裡的學生一般格外認真,邊看邊回憶著那個崢嶸歲月里他們共同的經歷,那裡確實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記憶,一抹淺淺的微笑掛在嘴邊。
在照片展覽室里,有一張王光美和劉少奇來這裡拜訪毛主席的照片。離開時,王光美留下了自己的題詞,她認真的寫道:」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可以看出王光美髮自內心對毛主席的懷念與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