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透露,蔣介石曾悄悄讀毛澤東的書,看完立刻把親信大罵一頓

眾所周知,毛澤東是個極有才華的人。他的才華不僅體現在軍事、政治上,還表現在文學上。

同為領導人,為啥毛澤東這麼有才?作為國民黨總裁,蔣介石自是嫉妒不已。

毛澤東與蔣介石

嫉妒歸嫉妒,蔣介石對毛澤東的關注也沒少過,還悄悄讀了毛澤東的書。

讀完之後,立刻把親信叫來大罵一頓。估計有人奇怪了,既然是悄悄拜讀,又只有親信知道,它是怎麼被外界所知的?這得從1938年說起了。

1938年,國共兩黨處於合作期間,雷英夫被毛澤東派到重慶,在葉劍英手下當參謀。

有一天,葉劍英讓雷英夫彙報工作,具體內容是關於毛澤東的三篇文章的,分別是《論持久戰》、《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戰爭和戰略問題》。

少將雷英夫

雷英夫來重慶前,剛在延安聽毛澤東講了這三篇文章。

報告完後,葉劍英告訴雷英夫,毛主席這幾篇文章在國民黨高層影響很大,蔣介石最近都在讀這幾本書,還特意弄到了延安印刷的那種小冊子。

雷英夫不禁詫異了,蔣介石這個反動頭頭、天天懸賞毛澤東的人,怎麼會讀毛澤東的書?

假的吧!看出雷英夫的不信,葉劍英認真說道:「這是真實的,他們高層告訴我的。」而這個「高層」,就是白崇禧

由於兩黨合作,葉劍英經常跟國民黨一些高官碰面,其中就有白崇禧。

葉劍英

慢慢的,兩人熟了之後,白崇禧就老在葉劍英面前吐槽蔣介石,講關於他的各種花邊新聞。這不有一次開會閑暇期間,白崇禧又給葉劍英吐槽,說老蔣在悄悄讀毛澤東的書。

白崇禧也沒為蔣介石保密的想法,話匣子一打開,立刻滔滔不絕的講起來。那一天蔣介石邀白崇禧到他府邸,白崇禧到的時候,看見蔣介石的幾個幕僚也在。

蔣介石發現白崇禧來了,立刻開始上演好戲。先是從茶几上拿出幾本小冊子,問白崇禧:「毛澤東這幾本小書你讀過沒有?」

白崇禧一看,原來是延安印製的《論持久戰》那幾本書啊!他當然看過了,還是他極力推薦給蔣介石的呢。延安印製的這幾本書,看起來略顯粗糙。

白崇禧

白崇禧翻閱一遍後,發現蔣介石在上面勾勾畫畫的,有些地方還有眉批,一看就是仔細研讀過的。

就在這個時候,蔣介石把幾個親信叫過來,面朝白崇禧說:「娘希匹的,你知道么,他毛澤東那些秘書可真有本事。」

當著自己幕僚的面,誇讚對手的秘書,白崇禧明白了,這裡沒他什麼事!因此也不說別的,就跟著附和。

蔣介石是真的嫉妒啊,他接著說,你看你看,毛澤東那幾本小書,把國共之間的關係、抗戰的策略、戰術講的多透徹。人家身邊有高人,他那些秘書有真本事啊!

蔣介石(左一)

一時之間,白崇禧都不知道說什麼了,能出這幾本書,那是毛澤東的真本事,跟秘書有啥關係?不過這話他不敢說,怕挨罵。

蔣介石嘆了口氣,說毛澤東還是很坦率的。你們看,這槍杆子里出政權,只允許黨指揮槍……這些話,他說是向我學的,說我是他的先生,這話很誠實啊。

幕僚們聽到這,頓時瘋狂點頭,紛紛稱是。結果蔣介石話鋒一轉,開始發脾氣了,娘希匹的,我算什麼先生?人家毛澤東有這樣光彩的書,我呢?

蔣介石邊拍茶几邊罵幕僚,毛澤東的秘書乾的都是讓人家光彩的事,他們啥生活水平?

卻能寫出這樣的書。你們呢?華服洋車享受著,就不能也寫幾本出來,讓黨國和我這個當總裁的,也光彩光彩?

蔣介石

最後,蔣介石起身無奈地說:「飯桶啊!都是一群飯桶!祖宗有句老話,飽暖思淫慾,啥都不怪,就怪你們條件太好了!」

幕僚們被罵的一個個抬不起頭,當然心裡如何腹誹,咱就不得而知了。

白崇禧一看場面僵住了,便清清嗓子,想為幕僚們說幾句話。但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敢說。

蔣介石會不知道那些文章是毛澤東寫的嗎?他都知道的事,老蔣怎麼可能不知道?所以一旦說出來,那不是讓老蔣難堪嘛!萬一老蔣惱羞成怒,自己不就倒霉了。

白崇禧

當然,這些話白崇禧當時沒說,但事後就「大嘴巴」地告訴了不少人,葉劍英就是其中之一。

事情很快傳遍重慶,國共兩黨都知道了蔣介石的嫉妒嘴臉。一時間,蔣介石是名譽掃地,不少人都在背後看笑話,反觀毛澤東,則更受人崇拜了。

蔣介石為何發這麼大脾氣?實在是這三篇文章,寫得實在是太好了。就說《論持久戰》,當初「七七事變」後,雖說中國立刻反擊,但也有太多疑問壓在眾人心頭。

抗戰能不能勝利?戰爭會持續到什麼時候?中國會不會亡國?

隨著日軍展現出的軍事實力,持悲觀論調的人越來越多。這其中,汪精衛勢力是旗幟鮮明地投向日本人懷抱,還大肆宣揚「亡國論」,使得沒啥見識的老百姓,被這種論調蒙蔽。

演講的汪精衛

國民政府決心抗戰後,問題又來了,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外國勢力上,提出持久消耗戰略,以待國際形勢變化。所以蔣介石就搞陣地防禦,跟日軍拼消耗。

很顯然,這種戰略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於是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橫空出世了。

早在1935年,毛澤東就提出,抗日是場持久戰。「七七事變」後,周恩來、劉少奇、張聞天等人,都有發表自己對戰爭的思考。

這些論述給毛澤東以啟迪,經過長期探索、思考,終於寫出了曠古爍今的《論持久戰》。

在這篇文章里,毛澤東預見了抗戰的三個階段。先是敵進我防,然後進入僵持局面,最後就是我方反攻,敵軍撤退了。

該文章還明確提出三個階段,不同的作戰方式,為中國抗日提供了戰術指導。

與此同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里,提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所以共產黨每到一處,就聯合當地群眾共同抗日。

在這篇文章里,他解答了很多人們關心、卻又看不明白的疑問,大大提高了人民抗戰信心。

所以文章一經出世,就受到國共兩黨高度重視。「延安五老」之一的吳玉章說,《論持久戰》使毛澤東贏得全黨同志的佩服,確立了他無可替代的領袖地位。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

而國民黨那邊同樣引起震動,蔣介石、傅作義、白崇禧等高層,都有仔細研讀,並深感佩服。

當然,作為嘔心瀝血之作,毛澤東寫這篇文章,是付出了很多的。

他從1938年5月26日動筆,一直到6月3日才寫完。為了寫這個,毛澤東白天忙工作,晚上坐在燈前,連續好幾晚沒睡。困了就拿濕毛巾擦臉,手酸痛了就用力握石頭。如此艱苦條件下,完成了《論持久戰》。

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寫《論持久戰》

宋慶齡拜讀後,當即被毛澤東的高瞻遠矚所折服,立刻將其譯成英文,送往海外出版。

後來《論持久戰》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全世界廣泛傳播。蔣介石看到這,能不眼紅嗎?可惜他沒這份才華,只能對著幕僚發脾氣。

估計有人奇怪,白崇禧為啥這麼「大嘴巴」?讓蔣介石知道了,不得收拾他。說到底,還是因為利益問題,兩人有矛盾,對損傷蔣介石名譽的事,白崇禧是很願意做的。

當然,關於蔣介石的這件事,知道的人還是比較少的。更廣為流傳的,還是1945年,蔣介石還因嫉妒毛澤東才華,讓手下文人「圍攻」毛澤東的事。

毛澤東親筆《沁園春·雪》

1936年2月,毛澤東觸景生情,在陝北寫下《沁園春·雪》。1945年重慶談判時,他將這首詩送給了好友柳亞子。

柳亞子當即驚為天人,通過吳祖光發表在《新民報》上。蔣介石看毛澤東大出風頭,不禁十分嫉妒,便讓侍從室策劃圍攻《沁園春·雪》。

之後,國民黨控制的報刊都行動起來了。他們廣泛徵文,要求寫圍攻《沁園春·雪》的「和詞」。與此同時,還迫害發表此文的吳祖光,逼得對方遠走香港。

雖說國民黨發了徵文要求,但投稿極少,沒辦法,蔣氏集團的御用文人不得不親自上陣了。

於是各大反動報刊,如《中央日報》、《益世報》、《大公報》等,相繼發表了圍攻毛詞的詞作文章。有的是通篇謾罵,有的歪曲歷史,詆毀毛澤東,還有的說「詠雪」是「帝王思想」。

蔣介石

這些反動文人總發表了「和詞」30首,文章十餘篇。但不管是思想,還是文采方面,沒一個比得上「詠雪」的。畢竟初衷、立意有問題,誰不暗地裡唾棄?

蔣介石知道後是大發雷霆,都這個時候了,他還強行挽尊,說:「怎麼有能耐的人都跑到共產黨那裡去了?」話里話外,都說詠雪詞不是毛澤東自己寫的。

蔣介石不甘心,他就不信了,一首詞而已,難道還贏不了毛澤東?

於是「重獎徵文」,希望能在這首詞上贏過毛澤東。可有才華的人不屑於此,沒才華的參加了也是個笑話,於是這事終是沒了下文,蔣介石不得不認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