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南漢宸
前言
中國人民銀行首任行長是誰?來自山西的南漢宸。
無米之炊的巧媳婦
隨著日寇的瘋狂進攻和殘酷的「掃蕩」,國民黨頑固派也不願意坐山觀虎鬥,而是親自下場,對共產黨實施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雙管齊下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使得本就處在貧瘠之地的各抗日根據地雪上加霜。
尤其是在1941年以後,抗日進入相持階段之時,共產黨的財政和經濟都遇到了極為嚴重的困難。
而延安作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更是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本來還能勉強支撐,可是,隨著機關、部隊,再加上抗日以來從全國各地紛紛涌到這裡的人們,是的本就處於陝北貧瘠的黃土高坡的這塊紅色土地更加的雪上加霜,和其他的抗日根據地相比,這裡的財政和經濟更為困難。
圖|毛澤東
有一次,保管員硬生生的將地上散落的米粒一粒粒地撿了起來,然後給書記處的負責同志作出了一頓大米飯,在這個時候,吃飯也已經成為很奢侈的事情。
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恰逢毛澤東代表黨中央在1939年就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而且並為此開展了邊區軍民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其中就包括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他們起到了極強的帶頭作用,直接投入到了生產活動之中,為此親自動手開荒、仲裁。紡羊毛,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正如最初的設想。
只是,在面對這種前所未有的經濟困難時,最需要的除了齊心協力、極好的生財方法,還需要一個水平極高的理財專家,這個時候應該將誰派出來呢?忽然間,一個人的身影浮現在毛主席的腦海中,此人正是南漢宸。
圖|南漢宸
終於有一天,毛澤東將南漢宸召到了棗園,兩人相談甚歡,南漢宸也在裡面待了4個小時,只是,在離開之前,毛澤東還是風趣的說:「我們不能跳崖,不能解散,我們要自己動手。中央決定有你任邊區財政廳廳長,我就是要你作一個會做無米之炊的巧媳婦。」
對於南漢宸,毛澤東一直以來都非常的滿意,南漢宸的才幹和理財能力絕對值得稱讚。
而南漢宸也沒有辜負毛澤東對他的期待,剛到財政廳就碰到了最要緊的「錢」的問題,然後對應地提出了措施:禁止法幣流通,由邊區銀行發行邊幣。
只是,南漢宸走的也並不順利,他剛提出這個建議,就遭到了黨內一些同志的反對,反對的原因很簡單:邊區本來就物資奇缺,如果一旦發行貨幣,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
對於他們的這般想法,南漢宸早有準備,但他還是耐心地和大家解釋:「我們發行邊幣的任務是幫助邊區的經濟建設,不是為了財政的支出,在數量上也是按著地域的需要而發行,絕不讓它引起恐慌和膨脹,這是我們邊區今天的金融政策。」
圖|任弼時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雙方還是處於僵持狀態,誰都沒辦法說服對方,反正另一方不認可,最後,他們見實在是沒招,乾脆跑去找任弼時,希望任弼時能夠作出決斷。
最後的結果如同南漢宸所設想的,在中央的支持之下,邊幣還是順利發行了。
結果證明,南漢宸果然是不可多得的良將,這些舉措對於克服邊區財政困難,促進邊區生產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南漢宸的第一條措施已經得到了良好的驗證,很快,他就採取了第二大舉措,也就是建立和健全邊區的稅收政策。
經過實地調查和研究,南漢宸主持了草擬了各項稅務政策和糧食徵收章程,將原來商人所採用的以厘股攤派負擔的辦法加以改進,吸收了大、中、小商人參加商會領導,這樣的方式更加的簡潔明了,稅收增加以後,糧食徵收的具體措施也逐漸的完善。
南漢宸的第三個舉措就是向農民徵收20萬石公糧,解決邊區的糧食問題。
圖|南漢宸
黨中央為了使得經受了多年中戰爭蹂躪的農民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所以,從1937-1939年間,取之於民的一直很少,三年的時間僅徵收了7萬石公糧,不夠的地方就從武漢、西安和洛陽這些地方購買,但是,隨著根據地的擴大,非生產人員的增加,尤其是國民黨的經濟封鎖,促使糧食這個問題擺在了明面上。
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南漢宸沒有慌亂,而是和財政廳副廳長霍維德商量,向邊區的農民徵收20萬石公糧,只是,這個數字剛提出來,就引起了議論紛紛,原因無他,這個數字要佔1941年邊區糧食總產量的13.3%。之後南漢宸也細細思量一番,這麼做確實給邊區的群眾增加了極重的負擔,可是,如果不這麼做,黨政機關和軍隊連飯都吃不上,革命可能會因此失敗。
南漢宸也想著,如果將這些道理和大家講清楚,群眾們應該也能理解,並且轉而支持這個措施。當然,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組織了大批的人馬前去各縣進行調查。
圖|南漢宸
然後發現,徵收20萬石公糧,邊區的農民生活雖然還是會緊張一些,卻還是能對付的過去,和當地的革命以前相比,或者是鄰近的國民黨統治區相比,都要低得多,南漢宸發現之後,將自己的意見正式交給了中央報告,沒過多久就得到了中央和毛澤東的批准,他的措施能夠施行下去。
可以說,1941年時邊區人民負擔最重的一年,不過,相應地也解決了不少的問題,尤其是糧食問題的解決,更是幫助邊區順利度過了難關。
而大生產運動的展開,更是產生了卓著的效果,很多機關和部隊都達到了糧食和副食品自給自足,農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增加,負擔也逐步的減少,沒讓他們等多久,他們便能夠豐衣足食。
而之後,邊區也遇到了一些其他的問題,比方說棉布這些必需品的短缺,南漢宸發現之後,又採取了新的方式,之前,他聽說了胡宗南和閻錫山的部隊曾經以物易物,而且效果顯著,於是,他也採取了這項措施,很快就解決了陝甘寧邊區的物資困難的問題。
圖|南漢宸
想要換取棉布,當然得需要一些相當的物品,而食鹽就是他們的主要物資,政府曾經採取了官督民運的政策,然後動員群眾進行運鹽販賣,不過,最開始的時候在制服運費上面卡的有些緊,所以群眾的積極性也不高。
南漢宸知道這個結果之後立刻採取了新的措施,將賣鹽所得的利潤的三分之一交給了運戶。
這樣一條措施下來,真好擊中了群眾的積極性,於是,大家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老百姓一高興,連大年初一都在工作,不願意休息,就這樣,他們很快就完成了政府提出的運鹽計劃。
南漢宸本人本就有出色的才幹,更難為可貴的是他的人品,雖然他是陝甘寧邊區財政廳長,手中也掌握著財政和物資大全,但是,他本身卻勤政廉潔,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告誡跟隨在身邊的工作人員,不能夠占公家便宜,他對屬下都如此,對於自己,他的要求更甚,他家的孩子比較多,負擔也比較重,有的時候小孩子就連鞋子都穿不上,只得打著赤腳,可是,他沒有私自使用公家的一毛錢,最後還是毛主席看不下去了,專程給他寫了一張條子,然後叮囑有關的同志,一定要解決南漢宸孩子的鞋子問題。
幫助邊區渡過了空前的財政經濟困難,並迎來了豐衣足食的局面,南漢宸的功勞不小,而且,他自己還嚴於律己和周圍的人,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讚揚。
等到抗戰勝利之後,南漢宸很快就被調任去擔任晉察冀邊區政府財務處處長,領導晉察冀邊區的財政工作。
等到1947年之後,他又先後擔任了中共中央工委財委副主任、華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華北銀行總經理,之後,他又擁有了不少的功勞,為統一華北、西北、華東和東北等解放區的財政、經濟和貨幣,支援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執掌中國人民銀行
1948年12月1日,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的捷報頻頻傳來,於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部門中國人民銀行宣告成立了,而行長的最佳人選就是南漢宸。
於是,在革命根據地理財有方的南漢宸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第一任人民銀行的行長,對於他的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更不用說他擁有了肉眼可見的業績,對於這樣的人才,大家都很滿意,也願意對他服氣。
從這時一直到1954年,南漢宸擔任人民銀行行長6年,這裡可謂是給予了他一個極大的發展和發揮空間,他擅長於理財的能力得到了施展,或許,那時候他也是開心地,終於能夠大刀闊斧的施展自己的才華,這樣的機會可謂是求之不得。
南漢宸不但將自己的理論運用其中,之後更是不斷的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的發展自己,他這樣的想法也成就了自己,活到老,學到老,也由此,他成為了我黨難得的金融專家,甚至為建立新中國金融體系,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南漢宸為此也施行了不少的措施。
第一,將各根據地的銀行統一為人民銀行,六大區設立區行,各省市成立分行,地區設支行,另外還建立了一些專業銀行,比方說農民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然後還有農村信用社,最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金融體系。
圖|中國人民銀行成立舊址紀念館
在那個時期,中國還是一個農業人民佔據了90%的國家,所以,當時金融索要關注的就是農村、農民。而南漢宸很早的時候就注意到這一點,也意識到了農村金融的重要性,所以,他當機立斷決定,全行80%的機構,60%的幹部都要為農村銀行服務,然後按照「深入農村,幫助農民,解決困難,發展生產」的金融工作十六字方針,積極地在農村建立儲蓄所,鼓勵農民將豬鬃、雞蛋和雞毛這些賣到國外,從而賺取外匯,最後的結果顯示,南漢宸很有先見之明,他的措施很快就卓有成效。
第二,接管國民黨官僚資本的金融事業,並在軍管會領導下接管國民黨的各個省銀行,對民族資本家的銀行。錢莊加以接管改造,對於原中國銀行則保留其編製和名稱,先行改造。
最後,在南漢宸的領導和引導之下,1952年12月,全國金融系統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就勝利完成了,從而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完成了改造任務的行業。
當然,南漢宸也遇到了一些難題,比方說,北平解放初期,投機商人紛紛作亂,導致物價一度處於不穩的狀態,從而人心惶惶人人自危,這個時候,人民銀行就應該起到調節的作用。
南漢宸在得知了這個情況之後,提出了「折實儲蓄」的法子,然後動員群眾到銀行儲蓄,從而穩定了人心,控制了物價的起伏。
等到抗美援朝的前夕,中央對於開展之後的形勢進行了預估,發現物價有可能會進行波動,這個時候就需要銀行進行配合戰爭。
南漢宸主持銀行討論貫徹,最後終於想出了解決之策:各機關現金不過也,各單位不拿現金流通這些措施,最後當然都實現了出來,當時她的這個策略對於繼續財力和為戰爭服務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南漢宸本身的能力就足夠的出眾,但是,他自己又不是狂妄自大之人,相反,他也覺得自己還有提升的空間,所以對於黨外的專家和學者一直都比較團結,有空閑的時間還會虛心向他們請教,當一個人擁有足夠多的功勞傍身,有時候會沉迷其中,從而忘記為什麼出發,而南漢宸顯然不是這樣的人。
南漢宸對於這些專家和學者也極為上心,為此還特意在人民銀行總行建立了一個規模很大的研究室,這個研究室斷然不會擺著當花瓶,不出所料,此處吸收了舊銀行的專家、學者,其中就包括又千家駒和章乃器,這些名人也是名聲大噪,如今願意隨同南漢宸一塊,可見近朱者赤,都是為了日後的發展而奮鬥。
銀行的發展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而銀行的系統就是南漢宸重點關注對象之一,對此,他特別指出「得過且過、不負責任、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些官僚主義的作風自然是南漢宸最為痛恨的,也難怪他對此非常的重視。
當然,他同樣對於大家的專業技能和文化素質也非常的在意,為此,還專門在北京大學設立了一個專業班,所採用的就是三年學制,將科、處、局級以及市級在職幹部都送去學習、深造;還在清華大學設立了兩年制的大專班,這個班級專門用來培養金融專業人才。
對於國家來說,人才的作用是極大的。國家的發展需要人才,民族的振興更需要依靠人才,而人才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更是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資源。
有道是為政之要,唯在得人。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是需要很多高素質人才的隊伍,不管是想要發展硬實力還是軟實力,歸根到底還是需要進行人才的比拼所以,為了推動新時代的發展,更為了國家和社會再上一個台階,也為了實現最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需要將人才源源不斷的培養出來。
讀書時,周恩來能夠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告別了戰爭年代,過上了祖祖輩輩所期盼的和平的安穩的而又富足的生活,那麼久更需要為了祖國的發展而努力,而祖國的發展就離不開人才的建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為一個良好的接班人,將前輩的心血穩穩地接住,並不斷的發展正是重中之重。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沒有辦法忽視人才的重要性,而南漢宸已經在那個時候意識到同樣的問題,所以,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人才的培養,如果能夠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國家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作為人民金融事業的創始人之一,南漢宸為我國的金融事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也贏得了崇高的聲譽。1952年之後,他受到了周恩來的委派,兼任了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主席,並且多次率團出訪亞非歐各國,通過這些行動,不但增強了同各國人民的友誼,還拓展了中外貿易。
1954年起,更是連續當選了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南漢宸的功勞和貢獻值得我們永遠地銘記,他的名字也將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