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子政】
今天是新中國成立73周年。歷經了近年來全球新冠疫情的衝擊以及國際政治形勢的巨變,這個國家的獨一無二之處正在愈加突顯。
在1949年10月成立之初,新中國之新,主要在於它是一個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新的國體定位,在中國歷史上,不僅區別於歷代帝制王朝,也區別於剛剛被推翻的中華民國;在世界範圍內,不僅區別於美、蘇等事實上的帝國,也區別於實質上的資本家共和國、貴族共和國、財閥或軍閥共和國;是一個完全新型的國家。
人民革命、人民戰爭、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協、人民政府、人民軍隊、人民警察、人民銀行、人民幣……中國人民早已習以為常的這些名稱,在誕生之初,卻都是面向世界的鮮明政治宣示:真正的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但國體之新造,國家之新生,國民之新貌,卻不能保證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上的成功。回顧來看,當時剛剛結束了全面戰爭,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只是通過重新實現了政治統一而勉強避免了國家的總體失敗。
從失敗的邊緣起步,走向成功的道路註定漫長且崎嶇。在1949年1月初西柏坡會議上毛澤東為這條道路勾畫了藍圖:「中共二十八年,再加兩年,完成全國革命任務,就是鏟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這個任務要幾十年工夫。高級幹部要懂得,全國打開,事情方開始,那時會感覺比打仗還難。」
邏輯很簡單:鏟了地基才能蓋起新房子,地基越平整、越牢固,新房子才能造得越高大;但現實卻很複雜,和平環境不會自動到來,從落後農業國向先進工業國的現代化轉型的的確確「比打仗還難」。歷史見證,新中國七十多年的征程上充滿了失敗的危險,新生的新型國家要想成功,必須衝破強大的舊秩序捍衛者的層層阻擋,地基是在地動山搖中打下的,新房子是在風雨交加中建起來的,每一個五年、每一個十年,都是關乎成敗存亡的險關。
「祝福祖國」巨型大花籃 圖自新華網
獨一無二的信心
但是,奇蹟在於,中國人民卻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新型國家會取得成功。在新中國成立十幾年後最為困難的那段時期,即使發生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在一段時間內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但中國的領導人卻一時一刻也沒有喪失過必勝信念,他們始終認定社會主義必將超過資本主義,中國必將超過美國。1962年在中央高層傳閱的一份文件這樣寫道:「資本主義需要三百多年才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水平,我們肯定在幾十年內,至多在一百多年內,就可以趕上和超過它。」當時的中國儘管綜合國力還處在很低的水平上,但外交上的總方針卻是「在三年、五年、十年內,對一切國際組織,毫不在乎,要美就我,我不就美。最後一定要美國服從我們。」(轉引自《毛澤東年譜》)
這並不是盲目自大,這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比黃金還要寶貴百倍的信心。而在當時的世界,對中國的信心不僅來自中國人民自己,同樣也來自一些具有真知灼見的國際人士,他們也預言中國將很快取得巨大的成功。
1960年,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訪問中國,他在與毛澤東會見時說:「我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想問主席一下。五十年以後中國的命運怎麼樣?那時中國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了。」蒙哥馬利是大英帝國興衰的親歷者,他所說的「五十年」,在大國歷史周期中就是一個極短的時間尺度,換句話說,他確信中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即可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而另一位更加了解中國的外國人——在中國長大並因多部關於中國人生活的小說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在1962年的一次演講中她說:「中國人民是一個優越的民族,我知道,當中國人民決定讓自己適應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所知道的現代生活時,他們會以閃電般的速度這樣做。而他們現在正在這樣做。......中國將很快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成為世界上所有國家中最偉大和最自豪的國家之一。」
這兩位外國人所確信的巨大事件的確如期發生了,雖然他們都沒能親眼見證他們各自預言的實現。遺憾的是,他們也無法告訴今天的人們,如此準確的預言所根據的到底是什麼?
無論如何,事實證明,當代中國人的信心是獨一無二的,通過與其他主要民族的橫向對比更是如此。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即使處在最困難的時期、與發達國家差距最大的時期,中國人也從未對自己的國家失去過信心。這也是新中國的一大奇蹟。而正因為中國人自己的信心,外人也對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的成功抱有充分信心。
獨一無二的成功
新中國的獨一無二之處,在建國初期主要體現在新型國體方面,在70多年的歷史中主要體現在奇蹟般的信心方面,在當下則更多地體現在了這個新型國體「以閃電般的速度」走向成功、迅速成為「最偉大和最自豪的國家之一」方面。正所謂「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十分顯著的成功,連續的、全面的成功,成為了這個曾經被帝國主義者認定為必然失敗的人民共和國的最新標籤。
而信心與成功的相互加強,讓中國在當前道路上的行穩致遠無可懷疑,也讓中國未來的光明前景無可懷疑。中國近三年來新冠疫情的應對方式是正確的嗎?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還將長期持續嗎?中國的高質量發展能夠取得成功嗎?中國確定的2035和2049遠景目標能夠如期實現嗎?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不需要太多細節分析,憑藉對新中國70多年歷史的了解,即可十分肯定地給出。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另外一種國際反應出現了,關於中國將會取得成功的預言不再被解讀為祝願,而被解讀成超前發出的警告,中國正在取得成功的現實不再被解讀為趨勢,而被解讀為提前到來的威脅。
在西方的一些人看來,作為新生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取得了世界級的成功這一事件本身,就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因為中國的成功天然帶有另外一種對西方來說頗為不祥的含義,在表面上看到的綜合國力、地緣政治、意識形態等方面的競爭之外,實際上還引發了另外一場無形的深層競爭,即關於「國家成功學」的競爭。
長期以來,在國際上一直流行著一套從西方學術界里生產出來的專門理論,旨在解釋說明西方之所以如此富裕、之所以可以成為其他國家的榜樣、之所以必然要統治世界的原因和理由。眾所周知的一些書籍,例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蘭德斯1995年出版的《國富國窮:一個國家富有或貧窮的原因》、斯坦福大學教授伊恩·莫里斯2010年出版的《為什麼西方統治世界至今》、哈佛大學教授尼爾·弗格森2011年出版的《文明:西方和世界其他地方》等等。這些書當然都是被當作重磅的學術著作推出來的,也都被翻譯成幾十種不同文字,暢銷全世界。
世界名牌大學推出的全球暢銷書,影響了很多人,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那些想要讓自己的國家也儘快富強起來的知識分子和政策制定者們,他們是如此熱切地希望從這些論述西方如何富強的書籍中找到真經。當然,他們最終的結果必定是一無所獲,因為真正的道理必定不會包含在這些風行全球的大眾讀物中。
說穿了,這類書籍不過就是一種大號的成功學,與市場上五花八門販賣個人或企業「成功秘笈」的暢銷書沒有本質區別。其中有個最重要的共同點:「成功秘笈」由「成功者」本人親口說出來,那就一定不是真的,而且一定是繼續服務於「成功者」當前和未來個人私利的。
「西方成功學」的書籍內容千差萬別,但潛在的議題設置卻是同一個,就是儘可能淡化西方歷史上的帝國主義這個根本動力,避開西方「依靠暴力攫取土地和勞動力的能力」這個根本因素,將西方當前的財富和地位歸因於東拼西湊的西方文化獨特性,以及非西方文化的固有弊病。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中國,如果中國這個非西方的、非帝國主義的、非殖民主義的、非資本主義的、真正的人民共和國沒有成功實現高速崛起並成功推進了中國式的現代化,那麼世界歷史很可能就如此這般地「終結」了,終結於西方對世界的永久統治,終結於西方越來越富、非西方越來越窮這樣一個全球財富分配格局。
但是,與西方的願望正好相反,中國取得成功的真實故事,戳穿了「西方成功學」的神話,事實上宣告了西方統治世界的非法,也宣告了西方版世界歷史敘事的虛假。
資料圖
從現代化的角度看,從最初階段的「現代化等於西方化」,到當前階段的「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由於中國的成功,目前已經逐漸展現出一個「去西方化的現代化」階段的前景了。這對西方來說意味著什麼是不言自明的。
這是今天的中國帶給世界的獨一無二的深層效應。中國的成功作為一種示範這個事實本身,以及這個非西方的示範與西方將自身作為一個示範這兩者之間的對比,每一天都在改變著整個世界對於過去、當下和未來的認知。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不斷成功,正是變局的一部分。
謹以此文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