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桂東縣歷史沿革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自桂陽縣(今汝城縣等地)東部置縣,因而得名。

  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有先民棲息、繁衍。周代以前,桂東屬荊州地。春秋戰國時,屬楚地。秦代,為長沙郡郴縣地。漢朝,為漢寧縣地。三國時,屬陽安縣。西晉,隸晉寧縣。東晉,屬汝城縣。南北朝,屬盧陽縣。唐貞觀元年(627)改盧陽縣為義昌縣後唐,隸郴義縣。北宋太平天國初(976),改郴義縣為桂陽縣。南宋嘉定四年(1211)拆桂陽(今汝城)零陵、宜城二鄉置桂東縣。元,屬郴州路。明洪武初,隸郴州府。洪武九年(1376)屬郴州。清康熙十七年(1678),吳三桂稱帝衡州,避其諱改桂東縣為陽平縣。次年二月, 複名桂東縣。

  民國初(1911),屬湖南衡陽道。民國26年和29年,隸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和第三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郴縣專區郴州專區郴州地區

  1958年11月,桂東與汝城合併為汝桂縣。1961年6月,恢復桂東縣建置。現在全縣內設城關鎮沙田鎮清泉鎮及橋頭、寒口、黃洞、三洞、增口、寨前、流源、大塘、新坊、普樂、東洛、貝溪、大水、青山、四都等16個鄉,145個村,4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65962人,其中農業人口150357人,佔90.6%。以漢族為主,有瑤族(142人)、畲族(332人)等少數民族,分別聚居於青山鄉彩洞村、黃洞鄉都寮村和清泉鎮中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