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擔任劉少奇的秘書,1984年成為李訥的第二任丈夫,享年94歲

晚年的王光美經常叮囑自己的兒子劉源,告訴他:「毛、劉兩家要多來往」。其實,王光美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無緣無故,毛、劉兩家很有淵源。舉例來說,李訥的第二任丈夫名叫王景清,而王景清還曾擔任劉少奇的貼身警衛員,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王景清的故事。

王景清出生於1927年,陝西榆林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1940年,年僅13歲的王景清參軍入伍,成為一名普通的醫護兵,主要在部隊從事救治傷員的工作。在這之後,王景清經歷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於1949年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王景清被調入中央警衛師工作,擔任了中南海的警衛人員,並負責貼身保護劉少奇同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王景清被調到雲南,擔任了雲南省軍區怒江軍分區參謀長。而王景清與李訥結緣,也是在那段時期。

李訥是毛主席與江青的女兒,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與哥哥姐姐們相比,李訥自小就過著幸福的日子。長大後,在選擇婚姻對象時,毛主席曾告訴女兒要嫁給普通的老百姓,不能與官員的子女結婚。不過,李訥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樣,從小比較內向,在婚姻方面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直到1970年,她跟隨中央辦公廳的同志一起下放到江西的五七幹校勞動,在那裡,李訥遇到了一個名叫小徐的賓館服務員,兩人產生了愛情,此後李訥嫁給了小徐。

當李訥把自己與小徐要結婚的消息告訴毛主席後,毛主席非常高興,在他們結婚的當天,毛主席雖然沒有到婚禮現場,但依然安排人員給李訥送了一份結婚禮物:一套馬列選集。結婚後,李訥與小徐有了一個兒子,名叫徐小寧,不過,他們的婚姻最終因為性格不合等原因以失敗告終,夫妻兩人離婚後,兒子跟了李訥生活。

1983年,原中央警衛團團長劉輝山去世,王景清前往北京參加追悼會,這次追悼會讓他見到了李銀橋。見面過程中,李銀橋向王景清提起了李訥的生活,並說李訥一個人,生活非常困難。巧合的是,王景清也是一個人獨居,於是李銀橋就有了把王景清介紹給李訥的想法。

不久後,李訥與王景清第一次見面,他們認識後,王景清經常到李訥家中,幫助李訥修修補補,並在生活上照顧李訥。兩人認識一年後,也就是1984年,正式結婚,婚禮非常低調,只請了李銀橋等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人員以及中央辦公廳的幾位老人。

婚後,王景清的關係也被調到北京,此後他與李訥生活在北京,全心全意照顧李訥。李訥自幼體弱多病,成年後因為婚姻等事情導致她患上了失眠。為了照顧李訥,王景清幾乎承包了家裡的所有家務,李訥也笑稱王景清才是家裡的大廚,自己只是清潔工。

王景清把李訥照顧得很好,李訥臉上也慢慢有了笑容,更令人感動的是,李訥的兒子徐小寧也改名換姓,由徐小寧改為王效芝。王景清不僅在生活在照顧李訥,每次李訥到醫院看病時,王景清也全程陪同,年紀大了之後,李訥不適合坐公交車,王景清便買了一輛三輪車,自己蹬著三輪車載著李訥到醫院看病。晚年的王景清一直與李訥攜手相伴,可惜的是,2021年,王景清先走一步,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