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傳奇故事:張華


張華

張華字茂先,在晉惠帝時擔任司空。

張茂先:西晉時期文學家,張良的後代。茂先是字,名華。擅長詩賦,辭藻華麗。

當時燕昭王墓前,有一隻斑紋狐狸,經過多年之後已經能夠幻化人形,於是變作一個書生,想要去拜訪張華。他路過墓前的華表,問道:「以我現在的才貌,能見得到張司空嗎? 」

華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指示道路的木柱,或指設在橋樑、宮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裝飾用的巨大柱子。

華表說 :「你精妙深刻的學識,應該沒什麼不可以,但是張司空這個人精明,恐怕很難輕信你。你去的話一定會遭到羞辱,甚至有去無回。那樣不但毀了自己千年的修為,也會嚴重拖累我這老傢伙 。」

書生沒有聽從華表的話,還是去拜見了張華。張華看他為人總角風流,皮膚潔白如玉,舉止優雅,顧盼生輝,非常器重他。

總角: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男不滿20,女不滿15歲)時的髮型。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在這裡比喻年少。

兩人談及文章,書生辨別優劣,糾正謬誤,判定字句,張華從來沒有聽到過這些。接著商談史書,探討諸子百家,說到老莊的深奧,詩經的風雅,還有十聖、天地人三才、八儒、五禮,張華都無一不處於下風。

十聖:文聖孔子;武聖關羽;詩聖杜甫;詞聖蘇軾;酒聖杜康;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醫聖張仲景;草聖張旭;茶聖陸羽。(這裡有些奇怪,十聖很多人是晉代之後出現的人物,也許當時的十聖另有其人?原文如此直譯存疑。)

八儒:相傳孔子死後,儒家分為八派,故稱八儒。

五禮:漢族禮儀總稱。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凶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合稱五禮。

於是張華感嘆道:「天下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少年!你如果不是鬼怪,就一定是狐狸。 」

書生回答道 :「明公您應該禮賢下士,包容大度,怎麼可以厭惡別人有學問?像墨子兼愛,是不是呢?」

兼愛:墨子十大主張的核心思想之一,其主要內涵是視人如己,不分貧富貴賤、親疏遠近,同等程度地愛一切人。

說完就告辭要走。張華事先已經讓人把住門,書生出不去,於是又對張華說 :「您在門口安排兵士把守,應該是懷疑我了。您這樣做,只怕天下人閉上嘴不肯說話,智慧聰穎的謀士,看著您的門不願進來。我很為您這樣做感到遺憾 。」

張華不理睬他的話,只是讓人對他嚴加看管防範。

豐城縣令雷煥,是一個博古通今的人。他對張華說:「聽講魑魅怕狗,區別在於它是幾百年的東西。千年的老精怪,很難辨別,只有千年以上的枯木,拿來一照就能讓它現出原形。燕昭王墓前的華表,應該有一千年了 。」張華於是派人前去砍伐。

豐城:江西宜春市代管縣級市。豐城建縣於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劃南昌縣南境置富城縣。晉太康六年(280年),改稱豐城縣。

魑魅:古代傳說中躲在深山密林里害人的精怪。人面獸身四足,好魅惑人。

派出的人到了燕昭王墓前,華表嘆著氣說道 :「老狐狸自不量力,果然誤了我的事 。」

砍倒華表,在它中心的空洞里,找到一個穿青衣的小孩,兩尺多長。將他帶回到洛陽,小孩變成了枯木。

張華讓人點燃枯木,然後用來照書生,發現書生是一隻斑紋狐狸。張華長嘆一聲,說 :「這兩個東西不遇到我,應該沒事,一千年都得不到這樣的東西。」

(出自《集異記》)

我是笑古奇今,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關注和點贊哦,會有更多精彩內容源源不斷的推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