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度
當袁世凱成立天津府自治研究所時,聘請楊度為該所顧問。
1908年4月,在袁世凱和張之洞聯名推薦下,楊度被任命為憲政編查館的提調,四品京堂的官銜。後來,慈禧太后又任命楊度為講師,在頤和園給皇親貴族講立憲精義。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以後,清廷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故。袁世凱也被貶回了老家。當袁世凱攜帶家人離京時,親朋舊友中,只有楊度和嚴修兩人給他送行。
雖然袁世凱離開京城,但一直進行著各種政治活動。楊度一直與袁世凱書信不斷,出謀劃策,力求東山再起。
武昌起義爆發後,一些人勸袁世凱復出,而楊度認為時機還不成熟,讓袁世凱採取穩健策略,再看看局勢的發展來作決斷。
袁世凱接受了楊度的建議。同時,楊度指使北洋集團大造聲勢,「非袁不能撐持局面」。
清政府無奈之下,再次請袁世凱出山,奉命組織內閣。楊度也在新內閣的名單中,出任學部副大臣,連升四級。
楊度為袁世凱辦的最有影響的一件事,就是秘密參與南北議和談判,極力促成南北統一。
1911年12月7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大臣,全權負責對南方和談。袁世凱考慮到楊度與孫中山、黃興的關係,委派就唐紹儀為談判全權總代表。
但唐紹義與南方的和談,並沒有取得讓袁世凱滿意的結果,南方各省反而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這讓袁世凱極為惱火,中止了唐紹儀議和代表團的任務,讓楊度務必利用其特殊身份,疏通南北關係。
袁世凱
楊度很快就找到問題的關鍵點,要改變結果已經不可能,只能說服孫中山先生公開表示做總統只是暫時的。
楊度以袁世凱私人代表的身份,秘晤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表示,只要袁世凱能夠逼迫清帝退位,就辭去臨時大總統。
楊度在上海遊說革命黨人的成功,幫助袁世凱登上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寶座。心高氣傲的楊度自認為新政府內閣總理一職非他莫屬。但出人意料的是,楊度連一個總長的位置都沒得到。
楊度對此非常窩火,默默地離開北京,去了青島休養。
1915年4月,楊度撰寫了《君憲救國論》,闡述了「非立憲不足以救國,非君主不足以成立憲」的觀點。
當時袁世凱已經有了稱帝的想法,這篇文章正和他的心思。
在袁世凱指揮下,楊度就邀請了孫毓筠、胡瑛、劉師培、嚴復、李燮(加上楊度,時稱「籌安會六君子」)等人,接連發表文章,討論國體推行帝制。
楊度等人為袁世凱復辟大造輿論,復辟之事已箭在弦上。楊度等人還親自起草了推戴書,可是袁世凱沒有立即接受,顯然是要「謙虛」一下。當楊度二次起草推戴書後,袁世凱接受了。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
我們都知道,袁世凱只作了83天的皇帝,就在全國上下一片討伐聲中死去。
袁世凱出喪時,楊度還作輓聯掛於靈棚:
「共和誤民國,民國誤共和;百世而後,再平此獄
君憲負明公,明公負君憲;九泉之下,三複斯言」
袁世凱死後,就開始追究復辟帝制的罪魁禍首了。在大總統黎元洪頒發的《懲辦帝制禍首令》中,楊度身列榜首。
帝制失敗,人情冷暖,師友凋零,這一切對楊度都是沉重的打擊。
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破滅了,楊度有段時間心灰意冷,轉向佛學,一心向佛。
楊度
營救李大釗
1922年9月,楊度來到了上海,見到了孫中山先生,表示願意跟隨孫中山先生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然而,楊度的名聲太大,一個主張君主立憲的人加入國民黨,國民黨內其他人會怎麼看?
孫中山先生希望楊度發表一個聲明,給大家一個解釋,然後再加入國民黨。
性格高傲的楊度沒有寫,就沒有加入國民黨,但楊度跟隨孫中山先生開始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為國民黨工作。
在上海莫孫中山先生的寓所,楊度第一次結識了李大釗。實際上,以前楊度閱讀過李大釗的許多文章,內心對李大釗有著敬慕之情。
李大釗
同年秋,楊度在北京再次遇到李大釗。李大釗曾經這樣告訴楊度:
「海上的霧越濃,越需要燈塔指引。你望見那光,就不會迷航了。」
經過多次交談,楊度的思想開始有了轉變,表示願意為共產黨朋友多做有益的事情。
楊度利用自己與段祺瑞政府重要人物的關係,了解一些內幕消息,及時告訴李大釗。
1927年4月的某一天,楊度參加熊希齡女兒的婚禮。無意中從老朋友汪大燮(北洋政府前外交委員會委員長)那裡得到一個絕密消息,張作霖要抓捕身在蘇聯大使館的共產黨員。
楊度出了一身冷汗,推脫家裡有事,中途就走了。回到家裡,楊度讓兒子楊公庶立刻去拜訪了章士釗,讓章士釗轉告李大釗有危險。
得到消息後,有人不相信張作霖敢來這裡抓人,除了幾位同志轉到別處外,李大釗等人並沒有離開。
4月6日,張作霖派人包圍了蘇聯大使館,抓捕了李大釗在內的36人,關押在京師警察廳看守所。
楊度不顧個人安危,立即前去面見了張作霖,鄭重提出應將李大釗等人移交地方法院審理,希望能夠爭取營救李大釗的時間。
楊度還賣掉了北京的房子,籌集到了4500塊大洋,用來營救李大釗出獄。楊度還聯繫了許多社會名流一起參與營救一事。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等20餘名革命同志被張作霖施以絞刑殺害。
李大釗的犧牲,令楊度萬分悲痛,讓他認清了北洋軍閥的反動本性,也讓他被共產黨人堅持真理,為革命獻身的偉大精神所感動。
後來,楊度又賣掉了青島的房產和家裡值錢的首飾,用來救濟死難者的家屬。
周總理的囑託
1928年,楊度來到上海,以賣字和給人撰寫碑文為生。楊度文才出眾,慕名前來求字者絡繹不絕,酬金也比較豐厚。
楊度除了日常開銷外,把錢都捐給了上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革命互濟會」。這兩個機構,分別是由魯迅和郭沫若發起建立的。
楊度的義舉也被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所看重。中共黨員王紹先與楊度是老鄉,經常一起聊天,王紹先還經常帶一些進步書刊帶給楊度。
1929年,中共上海特科負責人陳賡在王紹先的陪同下,來到楊度的家裡,希望他能為中國共產黨做些工作。楊度當即表示同意,願意為共產黨貢獻情報。
楊度
此時的楊度,已經是杜月笙的私人顧問,與上海社會各界人士交往非常廣泛。在和他們隨意交談之中,就收集了來自國民黨高官的絕密情報。楊度再通過秘密渠道,轉交給單線聯絡人潘漢年。
1929年秋,經過時任中共中央特科負責人周恩來的批准,楊度加入中國共產黨。
正值白色恐怖猖獗之時,楊度把老母親送回長沙,作好了隨時為革命獻身的準備。
楊度的住所是杜月笙的私有房產,國民黨特務不敢進來搜查,成了共產黨人的緊急避難所。
曾將流落街頭的毛岸英、毛岸青加以收留的中央特科成員董健吾,身份暴露後,為了躲避敵人抓捕,就曾在楊度家住了一段時間,後來才轉移出去。
1931年,潘漢年的工作發生變動,由夏衍負責與楊度單線聯繫。楊度多次寫了國民黨內部情況,裝在大信封里,由夏衍轉交給組織。
起初,夏衍只知道與自己聯繫的人是位秘密黨員,但不知道他是楊度。當楊度告訴夏衍,自己是「楊皙子」後,夏衍大吃一驚。曾經的帝制禍首,居然是秘密黨員。
1931年9月17日,楊度因病不治在上海逝世。
楊度在其人生最後兩年,為黨的事業忠誠奮鬥,但他的地下秘密活動屬於特別機密,只有很少幾位中共領導人知情。
1975年冬,身居病房的周總理,仍然還想著楊度的黨籍問題。周總理把秘書叫到身邊,讓其轉告有關方面負責人:
「當年袁世凱稱帝時,『籌安會六君子』的第一名楊度,最後參加了共產黨,是我介紹並直接領導他的。請告訴上海《辭海》編輯部,《辭海》上若有 『楊度』辭目時,要把他最後加入共產黨的 事寫上。」
1978年,夏衍、李一氓等遵從周恩來的囑告,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紀念文章,將楊度晚年入黨及為黨作出的獨特貢獻,公之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