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滿遺為清朝開脫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理由,那就是中國人根本就沒有科學精神,所以科技發展是必然要落後於西方的。
在他們看來,清朝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之所以會落後,完全是因為趕上了這個特殊的時代,正所謂「數千年未有之變局」。
(持這種觀點的,也包括痛罵「乾隆是王八蛋,六十年沒有做一件好事」的易中天教授。)
這種話根本就不是事實,只要對歷史稍有了解,就不會說出這麼無知的言論來。
從最近幾年出土的三星堆遺址來看,我們的先民在當時就已經擁有了極其高超的技術,華夏或許不是文明史最長的民族,但絕對是傳承得最好的民族,華夏民族人才輩出,在古代科技也是一直引領世界的。
(三星堆文明說明我國自古以來就一直重視科學)
從秦始皇開始,說要修長城,修匝道,華夏大地上就會冒出大量精通地理,工程的人!
某些人可千萬別覺得修長城就是把磚頭拉到山上,匝道就是找個地方隨便挖就可以了,這其中牽涉了無數的科學原理,要在短時間內做到這一切,那可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到的。
還有哪些幾乎標準化的兵器,如果不是強大的科技水平,又豈能輕易做到呢?從秦弩到神臂弓,這些都是某個人一拍腦袋想出來的?
我們除了四大發明之外,還有別的許許多多的科技發明,這些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改進了人們的生活。
元代蒙古人之所以能夠橫掃天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華夏的科技水平,比如說各種攻城器械、各種先進武器,甚至於各種軍事理論,也都是我們文明的成果。
由於各種原因,這些東西被異族人拿去反過來侵略我們的家園,真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到了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其背後所倚仗的,就是華夏極大強大的造船技術。
當時的華夏,就可以造出上百米的巨艦,有足夠的水手船工,航海士。軍隊可以組建最早的火力壓制部隊神機營!
(明朝初期,華夏的造船能力舉世無雙)
直到兩百年後,西方人的造船技術,也沒有能夠超過鄭和艦隊的水平。
再說一個對西方科技的態度,其實中國人對於外來事物從來都是不排斥的,比如說外國人的火炮好用,明朝也就直接就可以拿來仿製,而且對其加以改進,甚至出現了百出弗朗機這樣定裝,後裝填的領先時代的野戰炮!
試想想,這一切難道都是一蹴而就的嗎?沒有足夠的科技人員有可能么?
我們且來看看明朝的科技成果:
《物理小識》方以智:大氣折射光氣波動說聲波縱波說、太陽系模型;
《天工開物》宋應星:農業科技和手工業的集大成者;
《鏡史》孫雲球:製造天文望遠鏡製造顯微鏡;
《本草綱目》:中醫藥的集大成者;
(方以智不僅僅是偉大的科學家,而且還是偉大的思想家!這樣的人才在明朝比比皆是!)
……
明朝對西方科技態度:和葡萄牙人交戰並且取勝,之後主動引進弗朗機炮。隨後更是引進了紅夷大炮和西方的科技成果並且加以改進。
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對科技的無比熱愛的基礎之上,很難想像,一個視科技為「奇技淫巧」的民族會如此聰慧!
很可惜的是,到了近現代,由於滿洲人的入關,打亂了華夏文明正常的發展進程,一個野蠻、兇殘至極的異族政權佔領了華夏大地。
他們想到的,只是殺戮、只有破壞、只有掠奪……,對於聰慧的華夏民族,他們無比忌憚,盡一切可能毀滅華夏文明。
於是我們看到了閉關鎖國,看到了文字犾,看到焚書禁書,看到了禁錮思想……,整個天下萬馬齊喑!
(乾隆末年,馬戛爾尼看到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英國人認為原本優秀的華夏民族正淪為「半野蠻人」)
只有在這個時候,科技才會被視為「奇技淫巧」!
很可惜的是,某些人就是以清廷對科技的態度來反推我們整個歷史對科技的態度,真是滑稽可笑!
甚至於一些名人也不例外,比如說魯迅就說出了火藥的發明,外國人用來製造槍炮,中國人卻只用來製造鞭炮。
這樣的一種言論,竟然得到了許多人的稱讚,很顯然,他是不知道在明朝中國火器從性能到規模全都是領先全世界的!
(明朝時期的大炮,中國人可不僅僅會用火藥做鞭炮!)
還有一個事情需要說一下的,那就是世界上最好最全的天文資料出現在中國,早在西周時期,我們就有了專門的天文監測機構,客觀精準地描述天體的各種運動。
也正是這些資料推動了如今天文學的全面發展。
(中國古代一直重視天文)
這些事情都足以說明,華夏其實是一個極其重視科技的民族,科技水平也是一直引領世界。
之所以淪為「東亞病夫」,這個責任究竟在誰,相信明眼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某些人妄想通過污衊華夏文明和精神,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是絕對不可能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