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2年7月,當了五年皇帝的朱溫,由於多行不義,被兒子朱友珪殺死。朱友珪殺死父親以後,把屍體用蚊帳被褥包裹起來,藏在寢宮內。朱友珪派兵守護寢宮,宣稱朱溫有病,不準任何人進去。在這期間,朱友珪緊鑼密鼓地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是派人殺掉朱友文,偽造朱溫遺詔,還拿出大量錢財,賄賂大臣,賞賜軍士。
四天之後,朱友珪做好了一切準備,便宣布皇帝駕崩,同時宣讀偽造的遺詔。遺詔說:「朕艱苦創業三十餘年,終成帝業。不料朱友文圖謀不軌,深夜帶兵入宮,把朕制傷。多虧朱友珪忠孝,領兵剿賊,立有大功。朕病體嚴重,特令朱友珪主持軍國大事,繼承皇位。」
朱友珪這顛倒黑白的做法,很難使人信服,但許多大臣收受了朱友珪的賄賂,並不吭聲;一些心存懷疑的人沒有證據,又見朱友珪已做好了兵力部署,也只得順從。於是,朱友珪順利登基當上皇帝。
朱友珪稱帝以後,賞賜百官,大封功臣,馮廷諤、韓勍等人都得到提升重用。朱友珪任命弟弟朱友貞為東都留守、開封尹,敬翔仍為宰相。朱友珪覺得朱溫的養子朱友謙十分賢能,想任命他為中書令,朱友謙卻堅辭不就。
朱友珪登基不久,他弒父篡位的罪行不脛而走,天下議論紛紛,尤其是跟隨朱溫打天下的一些老將們,心中忿忿不平。再加上朱友珪無德無才,驕奢放縱,荒淫無度,不體恤百姓,造成人心離散,民怨四起。懷州龍驤軍三千人發生了兵變,聲言討賊。
朱溫的養子朱友謙,聞知朱友珪弒父奪位,大逆不道,一怒之下,投降了晉王李存勖。朱友珪派五萬兵馬前去討伐,李存勖出兵相助,把梁軍打得大敗而歸。
擔任開封尹的朱友貞,見朱友珪犯下彌天大罪,失去人心,便想趁機奪取皇位。朱友貞是朱溫的第三子,他容貌俊美,沉穩寡言,愛好儒學,喜歡結交儒士,口碑較好。
朱友貞與姐夫趙岩關係密切,趙岩掌握禁軍,於是,朱友貞先同他商議。趙岩十分贊同,並出主意說,應該聯絡老將楊師厚,有他的支持,可保萬無一失。楊師厚是跟隨朱溫打天下的開國功臣,有很高的威望,此時擔任魏博節度使,手握重兵。
朱友貞立即寫了一封書信,派親信馬慎交秘密去見楊師厚。馬慎交是燕地人,素有膽識,他對楊師厚說:「朱友珪弒父篡位,又在宮中淫亂,早已人心背離。朱友貞宅心仁厚,眾望所歸。您如果能促成大事,便有輔君立帝的大功,青史留名。」
楊師厚本來對朱友珪弒父十分憤恨,但此時卻有點猶豫了,說:「朱友珪弒君篡位的時候,我一時糊塗,沒有立即討伐。如今君臣名份已定,再有動作,別人會不會說我背叛君主呢?」
馬慎交義正詞嚴說:「朱友珪作為兒子,卻謀殺父親,這是大逆不道;朱友貞決心討伐元兇,為父報仇,這是天經地義,名正言順,有什麼可猶豫的?再說,朱友貞興正義之師,必定會成功,到那個時候,您將怎樣立身處世呢?」
楊師厚猛然醒悟,說:「老夫愚鈍,幾乎誤了大事!」楊師厚立即派出親信,跟著馬慎交到了開封,與朱友貞等人密商大事。有楊師厚這位實力派人物的支持,朱友貞信心大增,覺得可以穩操勝券了。
與此同時,趙岩也在禁軍中開展活動,他將計劃告訴了親信袁象先,徵求他的意見。袁象先是禁軍將領,也是朱溫的外甥,他對朱友珪弒父行為十分痛恨,發下誓言,決心手刃逆賊。趙岩、袁象先又分頭聯絡了許多禁軍將領,做好了一切準備。
公元913年2月的一天,趙岩、袁象先聚集起數千禁軍士兵,突然發難,攻打皇宮。楊師厚帶領一支魏博軍隊,負責在城外策應,壯大聲勢,以防萬一。
禁軍本來就是負責保衛京城和皇宮的,對宮中情況十分熟悉,不大一會,就順利衝進皇宮。袁象先手舞大刀,高聲吶喊,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邊。禁軍士兵們個個奮勇當先,銳不可擋。
朱友珪稱帝以後,認為大局已定,根本沒想到禁軍會造反,沒有做任何防備,見突然發生事變,頓時慌了手腳。朱友珪拉起妻子張氏,撒腿就往外跑。可是,宮門已經被禁軍佔據,無路可逃。四面都是喊殺聲,特別是「誅殺弒父逆賊」的高呼聲,字字刺耳。朱友珪就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侍衛們全都潰散逃命去了,朱友珪身邊,只剩下了妻子張氏和親信馮廷諤兩人。
最後,朱友珪、張氏和馮廷諤逃到北城牆下,高高的城牆擋住了去路,後面喊殺聲越來越近。朱友珪心裡明白,今天就是他的末日。朱友珪不願意死在士兵們的手裡,他拔出寶劍,想要自殺,可手直哆嗦,沒有半點力氣,自殺不成。
朱友珪把寶劍遞給馮廷諤,令他殺死自己和張氏。馮廷諤跪倒在地,大哭不肯。朱友珪氣急敗壞,聲嘶力竭地大喊:「你難道想讓朕死在亂刀之下嗎?」
馮廷諤心裡也十分明白,已經沒有活路了,今天非死不可。馮廷諤無奈,只好狠狠心,閉著眼睛,一劍刺進朱友珪的胸膛,再一劍,張氏也倒在了血泊之中。隨後,馮廷諤把寶劍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橫劍一拉,登時倒地身亡。朱友珪死時二十九歲,當皇帝只有一年。
朱友貞誅滅逆賊,控制了朝廷,在眾臣擁戴下,登基當了皇帝。朱友貞隨即下發詔書,廢朱友珪為庶人,同時恢復朱友文的官職和爵位。
朱友貞是後梁第三任皇帝,也是末代皇帝。後梁如此動亂,自然就離滅亡不遠了。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河北邯鄲稱帝,建立了後唐政權,沿用唐朝年號。李存勖出動大軍,一舉滅了後梁,朱友貞自焚而死。
就這樣,後梁從建立到滅亡,只有十六年時間,而且三任皇帝,全都死於非命。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