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溥儀訪問日本,裕仁天皇親自迎接,離開時為何落淚?

1931年日軍發動了9.18事變,整個東三省完全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然而日本人為了混淆國際視聽,扶植清朝廢帝溥儀成為了所謂的「滿洲國」皇帝。

在1935年公開邀請溥儀訪問日本時,裕仁天皇還煞有其事地給了他超規格接待。

然而日本人所做的一切目的都是更加便利地掠奪東北資源,溥儀後來也對日本人的無恥行徑痛恨不已。

到了1945年溥儀成為了蘇軍的俘虜,而裕仁天皇則無奈地親自宣布「大日本帝國」滅亡。

溥儀

溥儀一直試圖東山再起,在關東軍幫助下再一次稱帝

提到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人物。他是道光皇帝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的孫子。

滿清到了後期不但國力衰微連皇室都後繼無力,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死後皆無子。

1908年已經奄奄一息的慈禧最終決定立3歲的溥儀作為新皇帝,其父親載灃成為了慈禧之後大清的實際掌舵者。溥儀在懵懂的狀態下住進了紫禁城,在皇帝寶座上接受百官朝賀。

他剛剛明白周圍是怎麼回事辛亥革命就推翻了滿清王朝,之後的12年溥儀繼續生活在紫禁城。

1917年7月1日前清遺臣張勳發動兵變,溥儀稀里糊塗地「復辟成功」又於13日第二次退位。

溥儀

1920年接觸了一些外國教師,溥儀才明白他這個皇帝只不過在紫禁城裡自娛自樂罷了。

溥儀從那時就產生了非常矛盾的心態,他一面對周圍這些晚清老古董們強烈不滿,一面又非常享受做皇帝的養尊處優。

1924年馮玉祥派鹿鍾麟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在日本人的協助下溥儀輾轉來到了天津。依靠從皇宮裡轉移出來的巨額財富,溥儀在天津租界區過上了花天酒地的富豪生活。

但是在內心深處他依然以皇帝自居,一些滿清的遺老遺少則不斷向溥儀灌輸廣大民眾仍然懷念大清皇帝的思想。而日本輿論在溥儀出宮之後紛紛表示同情,讓他產生了日本人會全力支持其返回皇位的錯覺。

溥儀

1928年孫殿英在清東陵大肆盜墓卻並沒有得到制裁,溥儀徹底對國民政府失望透頂更加親日。

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9.18事變,三個月就佔領了整個東三省。但9.18事變本質上來說仍然是關東軍「獨走」,日本中央政府和軍部並不想為獲得中國東北而挑戰整個國際社會。

因此在1931年9月底日本就迅速在東北扶植偽政權,試圖洗白其侵略中國罪行[1]。

溥儀等人

本來之前溥儀就和日本人勾搭了幾年,關東軍情報機關經過認真研究後;認為溥儀同當時執政的中華民國當局沒有任何瓜葛,而在東北和蒙古地區仍然有許多民眾對滿清皇室充滿感情。

這樣溥儀就成了在東北當魁儡政權頭目的不二人選,溥儀一直沒有放下的皇帝夢又促使他自願上了日本人的賊船。

1931年11月日本人在天津製造混亂,在國民政府嚴密防備下把溥儀帶出了天津。

溥儀剛來到東北日本人還是保持了一副偽善的面孔,但3月6日就在湯崗子溫泉逼迫溥儀簽訂了密約。9月15日雙方簽訂了正式的《日滿議定書》,東北喪失了一切權利成了實際上日本的殖民地。

溥儀

日本親王賀溥儀登基,關東軍背地裡安排訪日

1932年時所謂的「滿洲國」號稱採用共和體制,溥儀在3月7日成為「執政人」[2]。但是日本人顯然並不關心中國人是否能享受民主共和,1934年迎合溥儀的心態將其改為「帝國」。

然而在「滿洲國」中央政府的各部委中,日本人都擔任擁有實權的次長。

溥儀很快就發現「滿洲國」的總理和各部大臣完全就是橡皮圖章,而這些日本人次長每周二的聚會才是「滿洲國」的最高權力機關。

溥儀這時已經產生了失望情緒,但是他仍然對日本天皇裕仁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裕仁天皇

1934年6月裕仁天皇派其弟秩父宮雍仁親王,代表皇室來到東北當面恭賀溥儀登基。秩父宮雍仁親王在東北期間對溥儀各方面禮遇有加,讓溥儀又有了他是真正皇帝的錯覺。

但是在秩父宮雍仁親王回國之前溥儀並沒有說過要去日本訪問,而實際上日本皇室本來也沒有這方面的安排。

但關東軍卻急於向國際社會證明其發動9.18事變不是為了侵略中國,而是幫助一部分中國人獨立建國。於是在7月自作主張地向宮內省請示,希望能安排溥儀訪問日本。

雖然裕仁天皇非常清楚所謂的「滿洲國皇帝」到底是個什麼角色,卻迅速答應了迎接溥儀訪日的要求。

裕仁天皇

在裕仁天皇看來溥儀不僅曾經是中國最高統治者,其年輕和相對較好的形象也迎合日本人對中國皇帝的固有印象。

而且若是能夠通過迎接溥儀訪問改善日本的國際形象,對整個日本來說還是有好處的。

於是在裕仁天皇的旨意下日本樞密院、貴族院抽調人手,由外交專家林權助組成了14人的「接待委員會」來具體安排溥儀訪日的流程。

日本海軍也主動派代表當時日本最強大武力的「比睿」號戰列巡洋艦,前往大連作為溥儀到橫濱的坐艦。

待一切都已經計劃好後,關東軍才正式向溥儀發出裕仁天皇對其訪日的「邀請」。

溥儀

蒙在鼓裡的溥儀一時間又驚愕又竊喜。

他對日本人背著自己搞這麼大的動作自然感到羞辱,但同時又幻想可以得到日本天皇的支持而在關東軍面前抬起頭來。

儘管1935年4月溥儀動身前曾有老臣以「占卜顯示出行不利」為由阻攔,但此時溥儀即使想說「不」日本人也不給他機會了。

溥儀先乘火車從長春一路南下大連,沿途每個車站都有關東軍逼迫下的廣大中國老百姓夾道歡迎。到了大連港溥儀登上了「比睿」號,住進非常舒適的客艙,卻也感受到日本強大軍力對中國的碾壓。

溥儀等人

溥儀在日本出盡了風頭,背後卻充滿了無奈的巴結

「比睿」號在數艘戰艦的護航下於4月6日到達橫濱港,溥儀見到了比大連更壯觀的歡迎人群[3]。

這些日本老百姓在政府的安排下手持日本和「滿洲國」國旗,用日語高呼「熱烈歡迎」。

在檢閱了日軍儀仗隊後,溥儀登上了專列上午11時到達東京後,裕仁親自到車站迎接溥儀並一起檢閱騎兵部隊,然後乘坐日本皇室專用馬車前往日本皇太子所居住的赤坂離宮下榻。

下午4點半左右裕仁天皇和皇后,親自來到赤坂離宮正式會見了溥儀。這可以說是溥儀登基三次第一次見到的外國元首,而裕仁也是第一次見到中國「皇帝」。

裕仁

兩人在虛假的熱情氛圍中無所不談,那在外人看來兩人就是地位完全平等的國家元首。

晚上6點左右裕仁又在日本皇宮正式宴請溥儀,日本皇室眾多親王、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員和溥儀隨從出席了這一場絕對堪稱豪華的盛宴。

日本媒體當然藉機大做文章,似乎日本和「滿洲國」已經成為兄弟之國。然而溥儀在感受到日本皇室過分的熱情的同時,也隱隱感覺自己不過就是個提線木偶。

溥儀後來在《我的前半生》回憶起這次熱鬧的訪日之旅時,處處透著被逼無奈的心酸。他參與的每一項活動、說的每一句話,事先都經過了日本人的安排。他的許多動作看似真心表達中日友好,實則是一種無奈的「巴結」。

溥儀與裕仁

比如溥儀同裕仁的母親貞明皇后見面後兩人一起散步,有日本記者拍到了溥儀攙扶貞明皇后的照片並大肆宣揚:

一次上土坡溥儀用手攙扶了皇太后,這和溥儀在長春中攙他父親載灃上台階有著同樣的心情。

但是溥儀後來說他自己從來沒有扶過父親,當時攙扶貞明皇后完全是出於巴結。

溥儀完成了訪日之旅在皇宮道別時,貞明皇后說「此後每見日落,就會想起陛下來訪之事」,溥儀趕緊說「此後每見旭日東升,定會追憶天皇、皇后及皇太后陛下之厚望」。

溥儀

隨後裕仁天皇派秩父宮雍仁親王送溥儀到橫濱港,臨別時溥儀竟流下了可恥的眼淚。

在乘坐「比睿」號回大連時溥儀竟然詩興大發,作了一首七絕:「萬里雄航破飛濤,碧蒼一色天地交。此行豈僅覽山水,兩國申盟日月昭。」

但這個時候在長春日本人正在抓緊時機進一步強化其對「滿洲國」的控制,溥儀還沒有離開時日本官員遠藤柳作就要求溥儀準備發表聲明。

到了5月2日溥儀在長春發表了近乎諂媚的《迴鑾訓民詔書》,才標誌著溥儀這次日本之旅畫上了句號。

溥儀與裕仁

溥儀經過改造獲得新生,裕仁逃脫懲罰卻害了日本

雖然在東京的景象讓溥儀有了和裕仁天皇平起平坐的假象,但一回到長春日本官員就告訴他:「關東軍司令官等於是陛下的父親」。

同時日本官員對其的態度和東京時宛如天地之差,讓溥儀迅速認清了現實。

這個所謂的滿洲國皇帝此時完全清楚自己沒有任何實際權力,一切大事都是日本人決定之後再讓他這個皇帝蓋章。

1940年5月為去東京迎接「天照大神」,溥儀再次對日本進行了八天的訪問。

和五年前相比溥儀已經完全不想去日本,完全是在「皇室御用掛」吉岡安直逼迫下才踏上路程。

溥儀

溥儀把「天照大神」迎回長春後在「皇宮」旁修建了「神廟」,每月初一和十五都要帶領群臣致祭「天照大神」。

更讓溥儀受不了的是日本人居然不允許他祭拜愛新覺羅的歷代先祖,以至於只能在密室里偷偷祭祖。

而且整個滿洲國軍隊都被日本人嚴格控制,為了表現出一點自尊,溥儀招募300人作為自己的衛隊。但面對如此正當的要求,日本人仍然認為觸碰了自己的底線。

於是溥儀在一次外出回來後驚訝地發現,他的衛隊全都被關東軍繳了槍。之後不經溥儀同意日本人又強制對衛隊進行裁減,並換上了大量的親日骨幹。

關東軍

某種程度上日本人也算是有先見之明,1941年對日本人失望透頂的溥儀決心逃亡。在當時的長春除了日本人之外,還有薩爾瓦多駐「滿洲國」的外交機構。於是溥儀秘密會見了薩爾瓦多「大使」,並得到了該國總統對其流亡的支持。

然而溥儀正準備行動時,其衛隊中的日本眼線迅速向關東軍告發。從此溥儀被關東軍更加嚴密地控制起來,他的皇后婉容病情越來越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日本人甚至全然不顧兩國所謂邦交,對薩爾瓦多外交人員也進行了制裁。

雖然溥儀作為皇帝養尊處優,但身邊的中國人也並非全是日本人的走狗,到了1944年日本戰局開始全面糜爛。於是關東軍一面更加瘋狂地加速對東北的壓榨,溥儀不斷從身邊人那裡了解到東北老百姓過的苦難生活。

溥儀

另一面從來沒把溥儀當回事兒的關東軍居然把壓榨也轉移到了溥儀等滿清貴族身上,溥儀不得不一再在日本人要求其捐獻宮內寶物的要求上簽字。

因此當1945年8月9日蘇軍突然進攻東北時,溥儀根本就不覺得「滿洲國」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他只是出於求生的本能而一路逃到通化,在被蘇軍俘虜後立即轉變了對日本人的態度。

遠東軍事法庭上溥儀聲淚俱下地控訴日本人在東北14年的滔天罪行,讓意圖用溥儀為日本侵華開脫的日本律師啞口無言。

1950年溥儀被蘇聯遣返回到了東北,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和其它戰犯一起接受人民政府的改造。溥儀這時才認識到他這些年的養尊處優讓其幾乎成了一個廢人,也徹底明白他這位末代皇帝到底應該為國家民族做什麼。

溥儀

1959年溥儀被特赦之後成為了全國政協委員,為晚清和「滿洲國」歷史的研究做出了應有貢獻。

反觀裕仁天皇雖然在1945年前都是日本最高統治者,但是在日本戰敗前夕也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

為此他不惜批准了軍部脅迫國民進行「一億總玉碎」的瘋狂計劃,直到發現美國不會處死他後才於8月15日發表所謂的終戰詔書

麥克阿瑟率軍進入東京後裕仁帶頭表示臣服,這也意味著整個日本都在美國人面前跪了下來。美國人很快認識到裕仁是日本的精神領袖,利用他能夠更好地把日本由「餓狼」改造成「哈巴狗」。

裕仁

所以即使在東京審判期間許多日本人都要求審判裕仁,麥克阿瑟仍然設法幫助其逃避了懲罰。

裕仁直到1989年才壽終正寢,可以說讓亞洲各國戰爭的受難者都感到憤懣。

唯一能夠令人安慰的是,1989年也正是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的那一年。

此後日本再也沒有成為世界一流國家的可能,到今天也只能看著中國成為新的亞洲最強者。


參考資料

[1]解學詩.《偽滿洲國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2]於耀洲,於寧寧.溥儀與偽"滿洲國"的建立.《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 (6):124-126

[3]1935年偽滿皇帝溥儀訪日 受民眾瘋狂歡迎.鳳凰網.201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