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為堂弟破例,寫信囑咐政府:替我多照顧他一點

70年代,湖南韶山政府忽然接到毛主席寫來的一封親筆信。

信中語氣誠懇地對當地政府說:「我老了,請政府替我多照顧他一點吧!」

毛主席說的這個需要政府照顧的人,正是他的堂弟毛澤連。

這倒怪了,眾所周知,毛主席是從來不允許自己的家人搞特權的,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兒女,也從沒向政府要過特殊的照顧,為什麼他會為毛澤連破例呢?

手足之情

毛澤連和毛主席雖然是堂兄弟,但其實他們之間有十幾歲的年齡差距。

毛澤連出生的時候,毛主席已經在外求學鬧革命了。

所以小的時候,毛澤連並沒有見過自己這位堂兄,只是隱約從大人的口中聽說,自己這位兄長非常的厲害。

直到毛澤連13歲的時候,毛主席回到家鄉,領導革命運動,兩兄弟才正式見上了面。

毛主席那次回到家鄉韶山,主要做的是農民工作,他還在家鄉成立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

這一切的變化,毛澤連看在眼裡,覺得十分新鮮,對自己的堂哥又多了幾分崇拜。

毛澤連雖然是毛主席的弟弟,但他從小家庭貧困,過得並不好。

如今,毛主席回來了,大家忽然都看到了希望。

地主官僚被打跑了,農民能夠分到土地,而且毛主席還在當地組織了夜校,讓貧苦的農民能夠讀書認字,進一步啟蒙他們的思想。

對於毛澤連來說,這是他人生中經歷的第一次開天闢地。

從那之後,他便成為了毛主席堅定的追隨者。

毛主席回來沒多久,毛澤連就加入了當地的兒童團,開始了自己的革命事業。

當時,兒童團的主要工作就是為黨支部站崗放哨,監視敵人的動向,保證毛主席等人的安全。因為這份工作,毛澤連還救過毛主席一命。

毛澤連

那時候,還是1925年,外界的形勢非常緊張,我黨的革命工作屢屢受挫,而敵人卻顯得氣勢洶洶。

毛主席因為長期在外主導革命,所以早就成了通緝犯。

他這次回家鄉的消息很快就被人透露到了官府那裡,當地官員欣喜若狂,打算抓了毛主席前去領賞。

所以,一天夜裡,鄉長就帶著一大堆人,浩浩蕩蕩的往村裡來了。

當天,在村口直接放哨的正是毛澤連。

毛澤連站在屋頂上,借著月光遠遠的一看,就發現敵人正在靠近。

他立刻意識到,這些人肯定是來抓捕毛主席的。可是,如果回去報信的話,就怕來不及。

眼看敵人越來越近,毛澤連急中生智,他舉起了手中的馬燈,不斷搖晃著,發出報警訊號。

果然,毛澤連發出的預警,引起了毛主席身邊警衛員的警覺。

眾人立刻反應過來,開始組織緊急轉移。毛主席在警衛員的護送之下,躲進了附近的山林之中,這才躲過了追捕。

從此之後,毛主席更加喜愛自己這個弟弟了,這個孩子聰明、臨危不亂,將來必成大器。

只是,毛主席不能在家逗留太久,很快就到了分離的時候。

毛澤連心裡非常不舍,這段日子,他跟著自己的堂兄學到了很多東西,對他來說,毛主席已經不僅是哥哥,更像他的人生導師。

飽經滄桑

毛澤連懷著複雜的心情,將自己的兄長送到碼頭,並問他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毛主席則鄭重地告訴自己的堂弟:「等我們打倒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就會回來。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革命不成功,我就沒臉回來。」

就這樣,兩兄弟道別了,毛主席繼續自己的革命大業。

而毛澤連的腳步也沒有停下,他參與了當地組建的游擊隊,繼續和敵人英勇抗爭。

可是,那個時候敵人的勢力實在太強大了,一次他們開會的時候,敵人忽然將村子包圍起來,毛澤連等人不得不再次進行轉移。但敵人很快就追了上來,試圖將他們殲滅。

混戰中,毛澤連的左眼不幸負傷。

當時,毛澤連強忍劇痛繼續作戰,等好不容易甩掉了敵人,毛澤連才意識到,自己的半張臉已經被鮮血染紅了,左眼完全看不見了。

可是,他當時並沒有什麼很好的醫療條件,只能找當地的遊方郎中進行治療。

可是,鄉下郎中對此束手無策,只能治好外傷,卻沒有辦法幫助毛澤連恢復視力,毛澤連的左眼就此失明。

而且,這也嚴重影響到了他的健康,另一隻眼睛的視力也隨之下降,隨著年紀的增長,他看東西越來越模糊,給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這次負傷也讓毛澤連無法上前線參與戰鬥。所以,他只能夠回到村子裡,成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

多年來,毛澤連也不止一次地想要把自己的眼睛治好,用了許多的偏方、草藥。

可當時的醫療條件實在太過落後了,這隻眼睛的傷拖來拖去,終於徹底治不好了。

毛澤連只能以半個殘疾人的身份,艱難地生活著。

而毛主席對家鄉發生的變故還一無所知,直到1949年,他才和堂弟再次見了面。

1949年8月,湖南解放了,駐紮在當地的解放軍官兵很快就來到了韶山,打聽毛主席的家人還在不在。打聽了半天,才終於知道了毛澤連的家庭住址。

看到毛澤連之後,眾人都有些唏噓。

多年生活的折磨,讓毛澤連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20歲不止,左眼深深地凹陷下去,整個人也瘦得皮包骨頭,看起來十分可憐。

毛澤連這些年確實沒少吃苦。一方面是因為自身的殘疾,另一方面,他的姐姐早就在革命中犧牲,母親也上了年紀,身患重病。

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毛澤連這樣一個失明的人維持,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牽腸掛肚

這些年來,毛澤連心裡一直牽掛著自己離開家鄉的兄長,可是,又始終沒有毛主席的消息。

如今,知道毛主席還平平安安的,毛澤連頓時覺得內心的陰霾一掃而空。

他很快跟著解放軍的領導幹部出發,前往北京,看望自己的堂兄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堂弟代表家鄉人民來看望自己,欣喜若狂。可是當看到堂弟的眼睛,毛主席的心又揪了起來,忙問毛澤連是怎麼回事。

毛澤連便一五一十地,把當年發生的變故向毛主席說了。

毛主席一聽,心中更加難受。為了革命,毛主席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如今堂弟也因為雙目殘疾,生活如此辛酸。

毛主席想到這裡,便決定讓毛澤連在北京再住一段時間,到協和醫院去,爭取把眼睛治好,恢復視力。

毛主席深知自己這個堂弟的脾氣,又囑咐他說:「去診病就是診病,要聽醫生的話,按醫生的安排進行治療,不要霸死蠻。」

到了協和醫院,醫生檢查之後得出結論,毛澤連的左眼損傷太厲害,已經無法恢復了,為了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最好做眼球摘除手術。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右眼還是有治癒的希望。

聽說要摘除一隻眼球,毛澤連心裡有些不情願。那個時候,大家的思想沒有那麼開明,一旦摘了一隻眼,心裡總覺得怪怪的。

不過,他又想起毛主席對自己的叮囑,既然千辛萬苦地來了北京治病,自然是健康第一,所以,毛澤連還是要咬牙答應了。

就這樣,醫生為毛澤連做了手術,手術的效果不錯,毛澤連的右眼恢復了一定的視力,也就意味著他將來能看清東西,生活自理也方便了許多。

看著自己的眼睛恢復了,毛澤連心裡非常高興。

不過,在醫院住了沒幾天,他就吵著要出院。

他說:自己常年在鄉下幹活,如今天天在醫院躺著,實在是不舒服極了。

而且,他也不想給毛主席添麻煩,他知道毛主席的工作也很忙。

在毛澤連的堅持下,醫生只能同意讓他先出院。

出院之後,毛主席不放心堂弟的身體情況,所以又留他在家裡住了一段時間。

但毛澤連總不能一直住在北京,眼看身體養好了,他肯定是要回去的。

毛主席便在離別的時候開口問毛澤連:「家中生活如何?有沒有什麼困難?」

聽到毛主席這樣問,毛澤連不由得嘆了口氣。

他們家現在的狀況,說一句家徒四壁也不為過。老母親的病要治,毛澤連還有老婆孩子,都需要用錢,雖然如今眼睛是治好了,但是想想將來的生活,還是兩眼一抹黑。

不過,困難歸困難,毛澤連的心態還是樂觀豁達的。

這麼多年,他經歷過戰鬥,經歷過犧牲,如今這點小困難,對一個曾經的革命戰士來說也不算什麼。

毛主席的心裡卻還是放心不下,他決定幫一幫自己這個堂弟。

一心為公

不過他又考慮到一點,毛澤連來北京看望自己一趟,家鄉肯定都傳開了,萬一當地政府因為這個緣故,給自己的堂弟特殊待遇,那反而不好了。

毛主席一輩子最不願意看到,國家的利益被特權所侵蝕。

所以,他又當面囑咐堂弟說:

「澤連的困難我知道,我了解,連吃油鹽的錢都沒有,日子長了,誰也熬不住,還會得病,不過,我是國家的主席,不是毛家的主席,我只能解決大多數人的困難,要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當然,有困難要用錢,比如冒油鹽錢,我自己可以儘力支助一點,但是如果憑我的關係,去找公家麻煩,那是萬萬不行的。」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毛澤連和毛主席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毛澤連一直都很拎得清,他知道,毛主席能受到全國人民的尊重,正是因為一心為公。

如果自己作為毛主席的堂弟,反而靠著這個光環去給自己撈好處,那就太對不起自己的堂哥了,甚至也對不起千千萬萬的革命戰士。

所以,毛澤連當即對毛主席保證說:自己回到家鄉去,也會低調做人,絕對不會因私廢公!

他還真誠地誇讚毛主席說:「三哥站得高,看得遠,我聽您的!」

其實幹部家屬因私廢公,正是建國後毛主席非常擔心的一個問題。

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很多人困難的時候可以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可等到日子過好了,內心反而被腐蝕了。

這是5000年的歷史積累而成的教訓,毛主席不得不防,他希望自己的堂弟能夠帶一個好頭。

而毛澤連也理解毛主席內心的想法,所以回到家鄉之後,關於自己的特殊身份,毛澤連沒有跟任何人宣揚,更沒有去找政府要錢。

當然,毛主席對這個堂弟是放心不下的。他知道,以毛澤連的狀況,想要一個人工作養活家裡是不現實的。

因此,在毛澤連回到家鄉沒多久,毛主席便從自己的稿費中拿出了兩百塊錢,寄到了毛澤連的手中。

毛澤連拿到了這筆錢,內心更加激動。靠著這筆錢,毛澤連終於可以把母親送到長沙的醫院去治病。

這麼多年來,對於自己身體上的殘缺,毛澤連很看得開,但是讓母親跟著自己受苦,卻是毛澤連內心永遠的遺憾,他希望醫院能夠把母親的病治好,了卻自己的一種心事。

但是,老人家的病已經拖延太久了。送到醫院之後,醫生進行了會診,最後卻得出結論:這種病很難治好,對於這把歲數的老人家,如果再進行手術反而是折磨!

所以,醫院給出的方案也只能是進行長期療養。

那邊母親還在住院,這邊,毛澤連在下地幹活的時候又一時不慎,摔傷了腿,自己也住進了醫院。而且因為心急,他的右眼視力又一次下降了。

身後託付

但即便如此,毛澤連也沒想麻煩政府,他時刻記著堂兄對自己的託付。

幾個月之後,毛澤連的母親還是因為病重去世了。

毛澤連內心非常難過,他想到毛主席前段日子還寫信來,問母親病情如何,他便含淚寫了一封信寄到北京去,告訴毛主席,自己的母親已經不在了。

毛主席收到信之後,心情也是異常沉重。

毛澤連的母親,按輩分是毛主席的六嬸,小時候六嬸也時常照顧毛主席,但沒想到,六嬸這樣急匆匆地就走了。

隨後,毛主席又想到,毛澤連現在還是個病人,估計是沒有錢給母親操辦後事的。

所以,毛主席又趕緊拿了幾百塊錢的稿費寄過去,並在信里勸毛澤連放寬心。

收到這筆錢,毛澤連的眼眶都紅了。這筆錢的分量太重了,幾百塊錢是一筆大錢,毛澤連知道,其實毛主席自己的生活也不過是一般的水平。

在見到毛主席之前,毛澤連還以為,自己的堂哥如今當上了國家主席,日子怎麼也該好過一點了。

可是,在北京待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才發現,毛主席穿的都是些舊衣服,吃的飯也都是簡單的家常小菜,從來不會鋪張浪費。

為了省些錢,毛主席連一根好點的香煙都捨不得抽,論生活條件,也並沒有比家鄉的親戚們好多少。

就是因為親眼看到了毛主席的生活日常,所以對於毛主席的安排,毛澤連心服口服。

毛主席已經擁有了如此高的地位,尚且能抵禦誘惑,那麼自己作為毛主席的弟弟,當然也該向他學習這種精神。

所以,他一直嚴格地要求自己,堅決不給政府添麻煩。

而且他還時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們,在外面,堅決不能提和毛主席的親屬關係,想要成功,想要過好日子,就要靠自己的本事。

他們兩兄弟雖然身份地位不同,但他們內心是互相理解的。

多年來,毛澤連低調的生活正是給予毛主席最大的支持。

進入70年代之後,毛主席預感到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而且這些年來,堂弟毛澤連的身體狀況也很糟,如果自己走了,沒有人再去幫助毛澤連一家。

萬一毛澤連再出個什麼事,他的孩子們該去依靠誰呢?

基於這樣的擔憂,毛主席才下定決心寫信,麻煩當地政府幫自己照看一下毛澤連。

這是毛主席一輩子僅有的一次,為自己的親人去懇求政府。

因為毛主席的請求,當地政府在毛主席逝世後,每月定時給毛澤連一些補貼。

其實,作為一個曾經的革命戰士,這份待遇,也是毛澤連應得的。

他們一家人如此淡泊名利,心繫國家,正是最讓人佩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