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一開春,正在東北忙著建設炮兵部隊的朱瑞,聽說了一件讓他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人在毛主席面前告了他一狀。
按照這些人的說法,朱瑞手下的炮兵部隊有「違反政策、脫離群眾」的現象,影響了「部隊之間的團結」。
這些問題有點微妙——往小了說,可能只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可要是往大了說,這問題的性質就變得嚴重了。
因此,朱瑞決定,給毛主席寫一份報告,講講他在東北這些年的經歷。
朱瑞
看更多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毛主席和朱瑞合影 新中國成立時 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即出於此
在毛主席的支持下,1945年6月底,朱瑞出任延安炮校代理校長。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裡,就把炮校學員的規模從500人擴大到了1000多人。
正當朱瑞摩拳擦掌,打算將這1000多名學員培養成中國炮兵的骨幹時,1945年9月底,一道進軍東北、籌建東北炮兵學校的命令下發到了他的手中
接到命令後,朱瑞迅速打點行裝,帶著1000多名學員,向著白山黑水進發了。
「炮兵元帥」變「破爛王」
在朱瑞率領炮校學員出發前,他聽說的東北是這樣的:「東北遍地是武器,只等著我們去接收!」、「東北至少有6000門大炮,騾馬坦克到處都是,彈藥器材堆得像小山!」.......
6000門大炮,能夠建立起多麼龐大的一支炮兵啊!這一消息讓朱瑞不禁熱血澎湃,大部隊剛走了一半,他便急不可耐地先乘上汽車,帶著炮校骨幹人員先行前往東北。
到了瀋陽之後,朱瑞第一時間找到了蘇軍在東北的最高統帥馬林諾夫斯基,提出了接收日軍火炮、彈藥等物資的要求。
馬林諾夫斯基哼哼哈哈,就是不正面回應。眼看被朱瑞纏得急了,才口頭答應下來,讓朱瑞去找蘇軍後勤部門對接。
馬林諾夫斯基元帥
見馬林諾夫斯基鬆了口,朱瑞才略微放下心來。由於炮校的大隊伍還沒到,朱瑞便協助東北局,做起了接收瀋陽的工作。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1945年11月底,當炮校大隊人馬抵達瀋陽時,蘇軍的態度也發生了180度大轉彎——他們以與國民政府有協議為由,拒絕向朱瑞移交日軍武器。
蘇軍出爾反爾,讓朱瑞急得雙眼冒火,連忙找到蘇軍協調。然而,蘇軍已經開始急著將各類物資裝車拉走,根本就不搭理朱瑞。
就這樣,1000多名炮校師生空著手進了瀋陽,又空著手走了出來。
希望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讓朱瑞的心情差到了極點。幸好,當他們轉移到撫順時,接收了被蘇軍遺棄、破舊不堪的27門各型火炮,才勉強將東北炮校的架子搭了起來。
然而,靠這些缺東少西的火炮,炮校的教學工作根本沒法開展,加之國民黨軍已經開始大規模進犯東北,炮校隨時都要轉移,朱瑞乾脆把學員分散到各個部隊中,就當是讓他們積累實戰經驗了。
就這樣,從1945年底挺進東北,到1946年5月,炮校遷到牡丹江,整整半年時間裡,朱瑞夢想中的炮校,還只是個夢想。
雖然在這一年的10月,朱瑞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司令員,但手裡既無兵又無炮,是個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
嚴峻的現實,讓朱瑞心急如焚。就在這時,他想起了在延安的那些日子——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為什麼不能靠自己的雙手建設炮兵呢?
朱瑞連忙召集炮校領導幹部開會,提出了就地分散、收集物資、建立家業的意見。
聽了朱瑞的發言,炮校幹部們卻都有些猶豫。他們這樣說道——
「不少能用的火炮,都被兄弟部隊拉走了,他們能給我們嗎?」
「是呀,老百姓手裡也有不少,要是收購的話,我們的資金恐怕不夠。」
「這件事是不是向中央彙報一下?讓中央下個文件支持我們,也算師出有名啊!」
......
這些實際的困難,讓朱瑞冷靜了下來。他咬著後槽牙,琢磨了一會兒,問道:「從延安帶出來的黃金有多少?」
主管後勤的幹部答道:「總共297兩1錢7分,要是把學員都召回來,人吃馬嚼,恐怕支持不了多久......」
朱瑞打斷了他的發言,斬釘截鐵地做出了決定:「我們不能再等了!把全體學員調回來,幹部帶隊,都散出去找炮、找炮彈!能撿就撿,能買就買,實在不行,就搶!」
朱瑞這一「離經叛道」的決定,讓在場的領導幹部們目瞪口呆。他們無論如何想不到,一向文質彬彬的朱瑞,竟然也有如此強橫霸氣的一面。
朱瑞做出這樣的決定,著實有他的苦衷——在轉戰東北期間,他不止一次見到,由於缺少零件和專業人員,不少兄弟部隊往往將幾門大炮的部件拼湊成一門,剩餘的部分就丟棄掉了。
而落到老百姓手中的大炮和炮彈,則乾脆被回爐重造,變成了農具和菜刀、臉盆等家庭用品。
這樣的現實,讓朱瑞意識到,如果不當機立斷,這些寶貴的武器裝備,可能就會白白流失掉了。
在朱瑞的推動下,整個東北炮校化整為零,上到領導幹部、下到伙夫馬夫,全都分散到了東北的原野當中。
在之後的半年時間裡,朱瑞與東北炮校的師生一起,從綏芬河到滿洲里、從長春到虎林,只要是日軍曾經駐紮、作戰過的地方,他們全都跑了一遍。
在東北的深山老林里尋找大炮,其中的艱險可想而知——
據時任東北炮校副校長的匡裕民將軍回憶,那一年的冬天,東北的氣溫降到了零下3、40度,積雪深的地方,人都踩不到地,只能翻滾著在雪地上前進,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滑下山谷。
在這樣的環境中,手只要一伸出來,馬上就麻木了,要是不小心碰到大炮,立即就會沾掉一層皮。
匡裕民將軍
即便如此,朱瑞和東北炮校的師生,還是創出了一個奇蹟——從1946年秋天到1947年2月,東北炮校總共收集各類火炮700多門,65輛坦克及牽引車,還發掘出了日軍的多處秘密倉庫,從其中一處,就找到了15萬發炮彈。
靠著這些裝備,朱瑞硬生生地建起了100個炮兵連,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現代化炮兵部隊,已經顯露出了雛形。
在他們辛辛苦苦收集的這些大炮中,有多少是從兄弟部隊手中拿過來的,已經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不少人對他們的做法頗有意見。
雖然引得兄弟部隊們不痛快,但朱瑞卻堅信自己的做法沒有錯。在給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報告中,朱瑞先是誠懇地表示,炮校在收集資材、器材的過程中,的確有「態度蠻橫、妨害團結」的現象,這是應當深刻檢討的。
然而,朱瑞同時也強調,「循規蹈矩,因噎廢食,縮手縮腳,辦不成大事......如果一味強調集中、等待,便會大大害著我們自己,壞了大事!有人責備我們『滿天飛』,也是不對的。」
由此來看,朱瑞的態度很簡單——認真反思,堅決不改。
接到朱瑞的報告後,毛主席很是欣慰。在他看來,朱瑞這個大知識分子,終於擺脫了書本和教條,學會從實際出發來開展工作了。
因此,毛主席當即指示東北局,要大力支持炮兵建設,同時也勉勵朱瑞,希望他繼續努力,將東北的炮兵部隊打造成解放軍的榜樣和標杆。
鑄劍與磨劍
1947年2月28日,對於朱瑞來說,是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這一天,東北民主聯軍6縱兵臨德惠城下,向駐守在這裡的國民黨新一軍第50師發動了進攻。
配合6縱發起進攻的,是朱瑞手下的2個炮兵團,這也是東北炮兵部隊的第一次大規模亮相。
首戰能否成功,直接影響著部隊的士氣。因此,在戰鬥打響後,朱瑞親自趕到前線,從望遠鏡中觀察著部隊的一舉一動。
炮兵縱隊陣地
然而,望遠鏡里出現的情況,讓朱瑞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由於我軍從來沒有開展大規模炮戰的經驗,6縱在部署火力時,將80門大炮平分到了各個攻擊區域,表面上是處處有炮,實際上卻是處處不足。
更要命的是,基層部隊對於步炮如何協同作戰,壓根沒有概念。當炮兵團轟擊敵人碉堡時,步兵並沒有趁機接近防線,而是呆在工事里,一直等到炮兵結束射擊時才發動進攻。
而此時,在掩體里躲避炮擊的國民黨軍也冒出了頭,依仗著自動火力,向我軍瘋狂射擊,使得部隊的進攻遭遇了很大困難,將原本預計的殲滅戰,生生地打成了一個僵持的局面。
德惠之戰沒有打好,這讓基層戰士們很是不高興,步兵埋怨炮兵打得不準,炮兵嫌棄步兵不敢大膽進攻,兩邊打了不少嘴仗。
這些牢騷,也飄到了朱瑞的耳朵里,但他沒有心思理會這些。德惠之戰的結果,實際上提醒了他:組建炮兵,只不過是鑄劍,要讓部隊真正發揮出戰鬥力,更重要的是磨劍。
問題是,該怎樣磨利炮兵這柄利劍呢?
朱瑞再一次把眼光轉向了自己——他逐漸認識到,自己在蘇聯克拉辛炮兵學校學到的戰術,是以蘇聯強大國力為基礎的。
而新生的東北炮兵部隊,無論火炮數量還是彈藥供應,都暫時無法與國軍炮兵相比。如果一板一眼地按教科書上的條例執行,無疑是東施效顰,絕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經過認真地思考,1947年3月,朱瑞在雙城縣韓家村,召開了第一次炮兵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朱瑞提出了炮兵的三點作戰原則——
第一,炮兵與步兵協同作戰時,炮兵在轟擊目標時,步兵就要開始運動,接近敵人。當炮兵擊中或摧毀目標時,步兵應當立即以機槍、小口徑炮繼續發起進攻,而炮兵則應當向目標的後方和兩翼延伸射擊,保持火力的連續性;
第二、炮兵在作戰時,必須堅持集中火力,將有限的彈藥用來打擊敵人的碉堡、工事,以達到為步兵開路的目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發揮快、准、猛的特點,放棄教科書上的標準戰術,把炮兵陣地布置到離敵人很近的地方,直接瞄準,迅速打擊。
朱瑞提出的這一戰術,就是著名的「大炮上掛刺刀」。
抵近射擊,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新鮮戰術,我軍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都曾經廣泛使用過。
但當時我軍使用的火炮,基本上是迫擊炮、山炮等小口徑炮。就連李雲龍當成寶貝的「義大利炮」,實際上也是法國研製的M1897型75毫米山炮。
這些小口徑火炮重量輕、進退靈活,射擊後能迅速撤退,避免遭到敵人還擊,因此採用抵近射擊的方式,風險並不大。
而此時的東北炮兵部隊中,日式105野炮已經成為了主力,甚至還有幾十門150毫米口徑的96式榴彈炮。這些幾噸重的大傢伙一旦就位,想要迅速轉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朱瑞提出的這一戰術,無疑是相當冒險的。
日式105火炮
然而,根據東北炮兵部隊的實際,這種戰術又是最有效的——在這個距離上,炮兵幾乎不用瞄準,就能夠命中目標。不僅將火炮的命中率直接提高了數倍,還直接規避了我軍彈藥不足的最大弱點。
事實證明,朱瑞的這一戰術是非常正確的。在東北民主聯軍之後的夏季攻勢、秋季攻勢等戰役中,炮兵部隊大發神威,將國民黨軍打得傷亡慘重。
許多國民黨炮兵被我軍俘虜後,紛紛表示不服氣:「你們的炮兵這麼打,太不正規!」
對於這種找面子的行為,東北炮兵們不屑一顧:「不正規就不正規,能贏就是好打法!」
尾聲
在東北的3年時間裡,朱瑞如同撒豆成兵一般,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將東北炮兵部隊帶成了一支百戰雄師。
即便如此,朱瑞還是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每次新裝備投入戰鬥,他都要親臨前線,觀察火炮的實際作戰效果,不斷改進部隊的戰術。
1948年10月1日,在義縣攻堅戰中,東北炮兵部隊的150型榴彈炮首次投入實戰,僅僅用時1個半小時,就把堅固的義縣城牆轟開了一道30多米長的缺口。
重炮的巨大威力,讓朱瑞萬分欣喜。為了給即將打響的錦州戰役打好基礎,戰鬥還沒結束,他便急匆匆地來到城牆腳下,近距離的觀測起炸點情況來。
就在他和警衛員沿著城牆前進時,附近的一個暗堡突然向他們掃射起來。
朱瑞第一時間卧倒躲避,隨即回頭觀察警衛員的隱蔽情況。他一眼掃過去,發現有一名警衛員所在的位置地勢太高,便伸手把他拉了過來。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卻引爆了一顆地雷。
地雷的破片,不偏不倚地擊中了朱瑞的心臟,使他當場壯烈犧牲。
朱瑞犧牲處的紀念碑
朱瑞的犧牲,在全軍上下引起了巨大的震動。義縣戰鬥的總指揮,韓先楚得知情況後,泣不成聲:「朱瑞犧牲了,義縣戰鬥打得太不漂亮,這個損失太慘重了......」
兩天後,中央也發出了唁電:「......朱瑞同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炮兵建設中功勛卓著,今日犧牲,實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巨大損失......」
同時,中央軍委下令,將東北軍區炮兵學校更名為朱瑞炮校,以此紀念這位人民解放軍的「炮兵之父」。
朱瑞雖然沒有親眼看到新中國的建立,但他一手創建的人民炮兵,卻在之後數十年的征程里不斷發展壯大,立下了不世功勛。
如今,這支百戰雄師的衣缽,已經被火箭軍所繼承,成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擎天利劍。
看到如今火箭軍的赫赫威風,朱瑞將軍倘使地下有靈,也必然能夠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