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總是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生存發展,明朝是有改革發展成為適應工商經濟體制可能的,明朝的史實明顯指向這種可能;可能是有條件的,與其否定這種可能,不如研究構成歷史運動走向客觀可能的具體歷史條件。
1、樞紐
據史實可見,當時的明朝處於需要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變革的時期,踏入近代史的大明朝因未能處理好工商稅政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導致祟禎甲申之敗落、滿清入關屠城而退回古代史的慘痛歷史教訓是應該正確總結的。經濟基礎已向上層建築發出了改革的信息,生產力的發展是革命進步的因素,抑商政策抑不住的工商經濟已神奇地打開了影響政治、經濟、社會的「潘多拉魔瓶」或「香格里拉」樞紐,洪武大帝朱元璋設下的戶部農業財政已不敷國用(據說,原本幾錢銀子的公差費也需幾十兩銀子了);但未規範的工商稅政小金庫卻可以支持萬曆三大征及擺平農業稅的窟窿。
2、怪圈
據崇禎執政後迫殺魏忠賢廢除工商稅增加農業稅迫反農民,發生追究皇帝行政責任的李自成農民起義,李自成以「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政綱號召下成了氣侯,揮師攻陷皇城迫死崇禎,改朝換代當了大順朝皇帝卻詭異地成了為後金的滿清入關所作的嫁衣裳!歷史似乎走了削足適履的道路;說是封建王朝已是尾聲嗎?似乎又並不,滿清入關後,實施了一場場大屠殺,全國一片廢墟,百姓凋零,摧毀倒退還原一窮二白,奄奄一息後再復甦原始低下農耕經濟後,新的王朝又建立了,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後農業稅政又恢復了,又一低級循環周期開始了;凡此種種,似乎說明政治經濟力量的消長讓歷史在走向上存在變數的可能呢!
3 、歷史的一個假如
古中國的人們對皇帝夢過於痴迷,皇帝私有絕對權力;即使1522年至1566年期間,有那麼位精於奇門遁甲統治術、善於用相,讓首輔擔責挨罵,朝廷人材濟濟、國勢穩步上升的精明的萬壽帝君嘉靖皇帝(成功當了45年皇帝);也被海瑞這樣罵:權力是你朱姓皇帝私有的,你不該讓相位擔責行權。而這樣罵皇帝的海瑞竟被人們大捧特捧推崇備至。
歷史證明,如要延續大明盛世,崇禎當皇帝不行,李自成當皇帝不行;按封建王朝政治正確的尺度,權閹行政的魏忠賢是釘在恥辱柱上的,南明的抗清將領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卻大聲疾呼「如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並大罵東林黨人誤國,果真如是嗎(根據「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東林黨人揭露批判的歷史資料,天啟帝在戶部抵制稅政改革的情況下,偷偷授權司禮監太監魏忠賢收取工商稅確有違祖制;魏忠賢派人打聽得錢銀豐富的工商大戶後濫用權力以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方式動軋以皇命抄家沒收確為惡政;東林黨人選擇罵魏忠賢其實是維護皇統皇尊)?\似乎把寶壓在魏忠賢身上仍沒有亮光呢!
崇禎如不迫殺魏忠賢,或雖摒棄魏忠賢但不廢除工商稅,倒是會真正導致改革大戲;與其讓權力不受限制,為工商階層發聲的東林黨人勢必要求將工商稅政納入戶部規範,這不就是類似英國限制王權的大憲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