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一個人的一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要是能有一件事一直在做,並且做到極致,這是非常難的。
2015年8月21日凌晨,汪東興同志在北京逝世,彌留之際,他說了一句話,讓很多人都疑惑不解。
提起汪東興,知道的人估計很少,但是每次看到名字時,大多和毛主席一起出現的,汪東興的一生充滿了故事性,一個從農村出身的一名小小的戰士,做到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常委等職務,享年100歲。
這些職務再多,對於汪東興來說,擔任毛主席「管家」的那30年歲月,才是他最重要、最難忘的工作。
汪東興的前半生
汪東興同志逝世後,不少知曉其事迹的人,都陷入了悲痛之中,8月27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了告別儀式。
很多汪東興以前的戰友都紛紛趕來見他,還有很多中央領導人前來弔唁,毛主席的孫子毛新宇也代表爺爺送這位前輩最後一程,悲傷的烏雲籠罩在禮堂的上空久久不散。
汪東興同志的一生可以說是為了黨和國家鞠躬盡瘁,至死方休。
汪東興曾在彌留之際總結了自己的一生,說: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跟隨和保衛了毛主席,我死而無憾了。
汪東興一生明明做出了很多的成績,為什麼說自己一生只做了「跟隨和保衛了毛主席」這件事呢?
又為什麼死而無憾呢?
1916年1月,江西省弋陽縣清湖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中有一個孩子呱呱落地,這就是汪東興。
雖然家庭很貧困,但是汪東興卻從小很愛學習,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強,少年時期,就已經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是兒童團團長、少先隊隊長,他很早就開始接受進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
在1932年6月就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當時他才16歲。
那時他已經參加了工農紅軍,他先後當過班長、排長、營青年幹事、特派員、連政治指導員、大隊政治教導員、總支書記,參加過紅軍長征,參與了遵義、吳起鎮等多場戰役戰鬥,是一位根正苗紅,跟著紅軍一起成長,對黨絕對忠誠還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人。
1947年春,因為汪東興出色的工作能力,他被調到毛澤東身邊負責警衛工作。
當時,毛主席正在召開幹部會議,準備撤離延安,會議結束後毛澤東和周恩來決定坐車離開。
當時機場正在挖壕溝,路面坑坑窪窪的,要坐車的話,就需要提前和機場聯繫,讓他們留下一條足夠汽車通行的道路。
而這個事情除了汪東興之外,沒有人想起來,他不僅想到了,還派了騎兵排長宮東勛,前去聯繫機場。
那時事態非常緊急,毛主席開的會也非常地簡短,剛被調過來的汪東興在這一細節上的處理立刻獲得了毛主席等人的讚揚。
而且他對待工作也是非常的認真,在毛主席開的這個簡短的會議期間,汪東興就利用這些時間和其他警衛人員商量好了安保工作的分配內容,在毛主席他們結束會議後,就立刻開展工作,帶毛主席他們離開了原地。
毛主席的左膀右臂
由於國民党進攻速度非常快,共產黨就需要快速撤走,而在大部隊撤離過程中,毛主席卻是不慌不忙地收拾東西,任弼時不時地催促著毛主席,但是毛主席卻說:「我要看到敵人才走呢。」
彼時國民黨已經距離基地僅有十公里左右了,情況非常危急,但也不能留下毛主席觀察敵軍,思來想去都不知道要怎麼辦,大家都是愁眉不展的。
要知道國民黨軍隊對待俘虜是非常殘酷的,不可能讓毛主席留下,要是有個萬一可怎麼辦?
但是觀察敵軍的動向也是很有必要的,這種情況下只有讓其他人代替毛主席留下觀察,但是人選選誰呢?
這時候,毛主席思索了片刻,突然將頭轉向自己身後的汪東興,問道:「你敢嗎?」
汪東興一聽,立刻拍胸脯說自己可以,於是毛主席就把他留下來觀察敵軍,本來打算給他留下一個連的人,但是汪東興卻拒絕了,他只留下了一個排的人,毛主席身邊更需要更多的人,而且人少也便於他的行動。
當天晚上天公作美,下起了雨,汪東興不僅完美地執行了毛主席交代的觀察敵人的任務,還將國軍拖住,為中央機關轉移爭取了很大的空間,這就是著名的王家灣阻擊戰,以少勝多,靠著謀略生生將大於己方几十倍的兵力拖在了王家灣。
汪東興完美地發揮了我黨游擊戰的精髓,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生生用一個排的力量拖住了國軍的大部隊,加上雨天,讓國軍不敢輕舉妄動,整整被拖了一天的時間,而汪東興這邊卻只付出了一人輕傷的代價。
這件事直接讓毛主席對汪東興印象深刻,不僅膽大心細,還非常地有勇有謀。
汪東興回來之後,毛主席又給了汪東興一個連的兵力,想再考驗一下汪東興,讓他再去騷擾一下敵人,讓他們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接到任務的汪東興,不僅出色地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還幫助了當地的老鄉收了麥子,幫紅軍在百姓心中樹立了更好的形象。
經歷了這件事之後,毛主席對汪東興的信任更加強了,加上了解了汪東興的履歷之後,直接就將汪東興留在了身邊,負責警衛工作,更是讓他長期掌管負責中共高層警衛,以及自己的住行、安全問題。
之後就開啟了汪東興保衛毛主席的30年難忘的經歷。
在1948年3月的時候,毛澤東、周恩來同志需要率中央前委東渡黃河,和中央工委會合,商量當前解放戰爭勝利之後的形勢,而這次東渡黃河的準備工作就是汪東興同志負責的,他的精心組織和順利實施,讓這次的會合非常的順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對於汪東興這個有勇有謀的青年,毛主席不僅賞識他,在朝夕相處中更是對他付出了全部的信任,有些重要的客人都讓汪東興前去接待送客。
而他面對毛主席交代下來的任務都是一絲不苟地完美完成了,成為了毛主席倚重的左膀右臂,今後的歲月中,毛主席的身邊一直站著汪東興,只要是毛主席出席的場合,總能看到汪東興的身影,而這個身影一直跟隨到毛主席逝世。
30年貼身保衛,深信不疑
新中國成立後,汪東興因其出色的能力,擔任過中央書記處辦公處副處長、公安部副部長等多個職務,1955年,還被授予少將軍銜。
但是不管他擁有再多的職位,官升得再高,有一個職務卻是從始至終都沒有變過的,那就是他一直擔負著毛主席和中南海中央機關的警衛任務。
由於汪東興細心的性格,他所率領的中南海在執行保衛任務的過程中,從來沒有一次重大安全事故,也沒有出現過任何紕漏。
除此之外,汪東興還負責挑選在中共中央工作的人員和中央重要領導身邊的工作人員,其中包括護士、醫生、話務員、警衛員等,每一個被選用的人他都會仔細地調查這些人的履歷,確保萬無一失,也確實,他所選擇的人基本也沒有什麼紕漏。
對於毛主席來說,汪東興是他用慣了的貼身人,不管是接見什麼重要的人物或者秘密來訪的人物,行程安排、保護建議這些他都能放心交給汪東興,而汪東興也不負毛主席所託,每一次都沒有令毛主席失望。
1960年的時候,毛主席突然將汪東興調了回來,讓他幫忙「抓老鼠」。
當時正是困難時期,全國上下都在整改,舊的官僚主義思想還在一部分幹部的心中,吃拿卡要的風氣也是比較嚴重,而且這樣的風氣竟然還出現在了毛主席身邊,在這個緊要關頭,要是處理不好,就沒辦法管下面的人了。
毛主席信不過其他人,只得將在江西的汪東興調回來,要求他組織中南海的內部「小整風」。
接到命令的汪東興立刻行動起來,先是擬定了各項計劃,然後召開會議,嚴肅地讓大家自我檢查。
在他的思想動員下,大家都深刻地反省,有問題的,就把之前多吃多佔的全都補上。
這次小整風結束後,再也沒有人敢多吃多佔了,毛主席也親自詢問了汪東興本次小整風的情況,對於一些思想還不堅定的工作人員,還親自談話。
之後毛主席吩咐下來的任何命令,汪東興都非常地上心,每一件事情都很認真地去完成。
毛主席喜歡用汪東興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口風很緊。
有人曾經說過毛主席的行蹤,有時候就算是枕邊人都不清楚,但是汪東興肯定知道。
有好幾次,主席的妻子都是通過汪東興才知道了毛主席的行蹤,像是廬山會議的時候。
汪東興負責毛主席的安全警衛工作,一般情況下很難從他口中得知毛主席的行蹤,除非是毛主席交代了。
汪東興作為毛主席身邊最近的人,毛主席可以說是身家性命都託付給了汪東興,這是何等的信任。
卸甲歸元,一生懷念主席
晚年離開政壇,賦閑在家的汪東興極少出席各種活動,他把家搬到了西單東側的衚衕,和王震將軍做起了鄰居。
對於汪東興來說,他的家中最值錢的無疑就是毛主席親筆書寫的《送別》和《沁園春·雪》,以及書柜上陳列著的馬列和毛澤東的經典著作。
退休後的汪東興也有很多人前來拜訪、請教,但無論是多大的官,都會被他謝絕,而不會被他拒絕的,只有家鄉的基層幹部和父老鄉親,以及編史的工作人員。
對於上門求助的家鄉親朋,他總是很熱情地給予幫助,編史同志送來的審查資料,他也會戴上老花鏡逐字逐句地查看,有誤的地方也總會標出來說明,方便整改。
毛主席生前曾多次和汪東興提到戰爭年代之中犧牲的家人和烈士,比如方誌敏等人,於是在地方電視台為了拍攝方誌敏的專題片來找到他的時候,年邁的汪東興不僅沒有拒絕,還積極地配合採訪,讓方誌敏的事迹傳播給更多的人。
他知道毛主席的遺憾,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毛主席彌補他的遺憾。
他在每年毛主席的誕辰和忌日都會去紀念堂獻花,也會去烈士紀念碑看看,風雨無阻,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他逝世。
汪東興一生有7個子女,他的妻子姚湘娥也是一位老革命,夫妻倆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地嚴格,長大後的孩子們個個都很出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在不同的領域為國奉獻。
長子汪春平,曾為海軍少將,轉業後在北京電報大樓進行電報行業的研究,一生兢兢業業;
長女汪延群成年後擔任父親的秘書,輔助父親;
次子汪振凱子承父業,曾任中央軍事委員會辦公廳警衛局局長,中央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
凡提及汪東興和他的家庭,都可以說是「虎父無犬子」,一個根正苗紅的紅色家庭,在汪東興去世的時候,中央很多領導人都前來送別這位令人敬佩老前輩。
對於汪東興來說,或許他這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無數風雨,也獲得了非常多的榮耀,但是擔任毛主席警衛的這30年的時間,卻足以影響了他的一生。
跟在毛主席身邊,看著他一步步走上共和國領導人的位置,看著他為國為民的一言一行,汪東興深受觸動,希望自己能像毛主席一樣,也在用盡自己一生的力量去向這個願望靠攏。
他嚴格要求自己,鞭策教育子女,為了彌補毛主席的遺憾他可以高齡再工作,他的一生正是當年的革命者們的縮影。
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革命者們,家國的大局觀念是我們所不及的,為此所付出的更是令我們震撼,不同的時代總會湧現一批不同的人,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為了推動時代的進步,為了讓後輩能夠生活在相對和平安寧的環境下。
我們敬佩這樣的先輩,也要珍惜先輩們打下的江山,更要努力向先輩們看齊,為社會的發展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汪東興同志生平》
《汪東興同志逝世》